陆游古诗词练习两篇参考答案

孙小飞老师

陆游古诗词练习两篇参考答案

  【专题解读】

  陆游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他创作的诗词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散文精整雄快,表现出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一)

  鹊桥仙·友闻杜鹃

  【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叉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赏析】

  乾道八年(1172)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备天在成都任职,之后义在两川停留发六年,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足形容客居的萧条,在这样的寓所里,在风雨如晦的夜晚,诗人坐在昏黄的灯下,他该是多么寂寥!“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那种怨责、无奈的意味,月夜的鹃啼是很凄楚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何况是风雨之夜呢!“常啼”显出这刺激不是一天两天,这样写是为了加强此夜闻鹃鸣的感受。

  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本来就是一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一接着下片就写愁菏情状及内心痛楚。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就这样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表明作者对鹃夜啼的无可奈何,杜甫《子规》写道:“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客中愁闷时哪能听这啼声,可是那杜鹃却似故意追着人飞!这里写的也是这种情况一鹃啼除了在总体上给人一种悲凄之感、一种心理重负之外,还由于它的象征意义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比如它在暮春啼鸣,使人觉得春天似乎是被它送走的,它的啼鸣常引起人们时序倏忽之感,同时,这种鸟的鸣声好似说“不如归去”,因此又常引起人们的羁愁,所以作者在下面写道:“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把他内心深层的意念揭示出来了。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今作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

  这首词由闻鹃感兴,由表及里、由浅人深,曲折婉转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

  【练习】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这i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二)

  书巢记(节选)

  【宋】陆游

  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干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搞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二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来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注释】①觌(di):相见。②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赏析】

  文人的书室,是一个精神家园,是一方独往独来的天地。书室的命名,蕴涵着无穷的'意趣,陆游的“书巢”自然更有其生命的特色。

  书房既然成了鸟巢,那么读书人也就成了一只栖息在树枝的鸟儿,书籍也许就是树叶了。这样的一个新奇的比喻成了陆游《书巢记》的构思起点。作者从客人的疑问写起,“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然后具体描述书房和鸟巢的相似之处,“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最后写自己悟出的道理,“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书巢”是陆游最出名的书室,从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全然生活在书籍之中,这就是他的精神营养,一个可爱的读书人形象呼之欲出。

  本文语言整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自拟的对话格式,充满了生活气息,给人质朴沉实的享受?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未尝不与书俱

  B.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

  C.信乎其似巢也。

  D.或枕藉于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②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3.陆游说“因书以自警”,文章警诫自己和他人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

  【参考答案】

  1.A俱:和……在一起。

  B侪:同类人,这些人。

  C信:确实。

  D枕藉: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

  2.①有时甚至不能走路,于是就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

  ②天下的事,听说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详细,见到的不如身居其中的了解更详尽。

  3.处事应该切身深入实践,到道的精微之处去考察、探究,而不应该置身事外而胡乱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