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11方精解

孙小飞老师

黄帝内经11方精解

  《黄帝内经》中称方剂为汤液,言有十三方,似已成定论。近代医家张骥撰《内经方集释》认为,除醪醴、豕膏为单味药物外,加上《素问·刺法论》遗篇中“小金丹,实际只有11方,其中《素问》7方,《灵枢》4方。现根据文献归纳于后。

  1.鸡矢醴(《素问·腹中论》岐伯方)

  组成:鸡矢白干者8合,无灰好酒3碗。

  用法:将鸡矢白炒香,加无灰好酒,共煎至一半许,用布滤出其汁。五更热饮则腹鸣,辰巳时行2~3次,皆黑水;次日觉足部渐有皱纹,又饮1次,则渐皱至膝上而收效。

  主治:臌胀,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之证。

  方义:方中鸡矢白利水泄热、祛风解毒;无灰酒通畅血脉、御寒行药。两药配合,有利尿通便、消除胀满作用,其无灰酒当为甜醴,才符合方名。

  2.四乌鰂骨一藘茹丸(《素问·腹中论》岐伯方)

  组成:乌鲗骨4分,藘茹1分,雀卵适量。

  用法:两药共研细末,和以雀卵为丸,如小豆大,每次5丸,食前用鲍鱼汁送服,日3次。

  主治:血虚精亏气伤而致血枯经闭、胸胁胀满、不思饮食、发病可闻腥臊气味、鼻流清涕、四肢清冷、视物眩晕、便溺唾血之证。

  方义:方中乌鲗骨又名乌贼骨、海螵蛸,收敛止血、除湿制酸;藘茹即茜草根,行血止血、通经活络;雀卵为麻雀蛋,暖肾益精;鲍鱼汁滋阴清热。全方集药疗与食疗于一体,对于血枯经闭有补精益气、行血通经作用。

  3.生铁落饮(《素问·病能论》岐伯方)

  组成:生铁落适量。

  用法:取煅生铁时锤落于地上之铁屑,去其杂质,煅后醋淬,加水煎服,日2~3次。

  主治:郁怒伤肝而致之癫狂证。

  方义:方中只用一味生铁落,平肝镇惊,对于癫狂惊悸者必有疗效。

  4.泽术麋衔散(《素问·病能论》岐伯方)

  组成:泽泻、白术各10分,麋衔5分。

  用法:以上三药共研细末,每服三指撮(约5~10g),食前用水冲服,日2~3次。

  主治:酒风而致周身发热,四肢倦怠,汗出如浴,恶风少气之证。

  方义:方中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固肾;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麋衔即薇衔,祛风逐水、久服明目。三药配伍,有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作用。

  5.兰草汤(《素问·奇病论》岐伯方)

  组成:兰草适量。

  用法:兰草加水煎服,日2~3次。

  主治:脾瘅而致胃脘痞闷、呕恶泄泻、口中甜腻之证。

  方义:方中兰草即佩兰,醒脾化湿、清暑辟浊,故对于湿热内蕴、湿浊上泛之口甜有效。

  6.左角发酒(《素问·缪刺论》岐伯方)

  组成:头发适量。

  用法:取患者左头角之发1寸,烧灰存性,用美酒1杯送服。

  主治:尸厥,古病名,厥证之一,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状如昏死之恶候。

  方义:方中将头发烧灰存性,名血余炭,止血散瘀、利尿通淋,加白酒可温通经脉,对于尸厥危症有效果。

  7.小金丹(《素问·刺法论》岐伯方)

  组成:辰砂2两,水磨雄黄1两,叶子雌黄1两,紫金半两。

  用法:以上诸味同入盒中,外固,挖地一尺,埋于土中,外用20斤柴火烧煅7日,候冷7日取出,再埋于土中7日,然后取出研细,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1丸,和气咽之。服10粒,无疫干也。

  主治:辟除瘟疫,用于疫病未染之前。

  方义:方中辰砂即朱砂,安神定惊、明目解毒;雄黄燥湿祛风、解毒杀虫;雌黄镇惊熄风、杀虫解毒;紫金镇心安神、解毒祛风。三药用火烧煅,去其毒性,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有解毒辟疫、定惊安神作用,可用于预防疫病。

  8.药熨方(《灵枢·寿夭刚柔》伯高方)

  组成:蜀椒1升,干姜1斤,桂心1斤,醇酒20升。

  用法:将三药咀碎,浸于酒中,加绵絮1斤,细白布4丈,并纳酒中,盖封涂严,勿使泄气,置于马粪中使之蕴热,五日五夜后,出布绵絮曝干,复渍之以尽其汁,候干。并用滓及绵絮,复布为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生桑炭炙巾。用以熨寒痹所刺之处凡30遍,汗出又30遍,每刺必熨之。

  主治:寒痹而致四肢挛痛,关节浮肿,得热稍减,得寒愈甚之证。

  方义:方中蜀椒温中散寒、止痛杀虫;干姜温经逐寒、回阳通脉;桂心补阳暖脾、除冷温肾;醇酒畅通经脉、以助药力。共为酒剂,浸绵布之后,药力尽纳,用之熨痹,有温阳散寒、通脉止痛作用,此为外治法之先导。

  9.马膏桂酒熨(《灵枢·经筋》疑为伯高方)

  组成:马膏、白酒、桂心、生桑灰各适量。

  用法:以马膏缓其急者,以桂心浸白酒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拍)而已。

  主治:口僻证见急则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之病,即口眼歪斜症。

  方义:方中马膏即马脂熬成的膏,性味柔缓,润痹;桂心泡酒辛热,和其营卫,通其经络;生桑灰逐风祛痹,利水通窍。诸法外用,涂膏搽酒,辅以按摩食疗,对此病必有效果。

  10.半夏秫米汤(《灵枢·邪客》伯高方)

  组成:半夏5合,秫米1升。

  用法:取流水8升,扬之近万遍,取清者5升煮沸,加半夏、秫米,文火煎至1升半,取其滓,饮1小杯,日3次,有效以知为度,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久者三饮而已。

  主治:夜不能卧属痰浊内阻、胃气不和者。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证。

  方义: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浊消痞;秫米益气补中、和胃化浊。两药配合,加之流水又称甘澜水,可荡涤邪秽,以助和胃安神、化痰降浊之功。

  11.蓤翘饮(《灵枢·痈疽》岐伯方)

  组成:蓤翘草和根各1升。

  用法:将药加水1斗6升,煎至3升,分3次饮。服后加厚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主治:败疵又名胁痈,多由肝胆郁火而成,常发于妇女及体虚者,证见软肋部初起如梅如李,色红锨痛,易脓易溃。

  方义:方中蔆翘即连翘,常用果实,此处用茎与根,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故用于痈肿有良效。有一说蓤为菱角,翘为连翘,菱角性味甘凉,生食清热止渴,熟食益气健脾;果壳甘涩平,收敛止泻、解毒消肿,两药配伍,定有奇功。

  从上述所列11种药方看,用法有内服、外用之分,剂型有酒、丸、丹、熨、膏几种,而以汤剂为多,反映了早期方剂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