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的音乐教学

秦风学老师

琵琶行中的音乐教学

  导语:正浔阳江上,琵琶几曲,使得江州司马白居易泪透青衫,将琵琶女引为知己,唱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慨叹。音乐原本是抽象的,音乐形象是很难捕捉的,但今日凡读到此诗,我们对琵琶声声会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这都缘于白居易的妙笔巧绘。

  琵琶行教案音乐描写教学目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谈谈感受.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二、教学目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琵琶乐声动心弦1.请学生找出诗歌中详细描绘琵琶曲的部分。2.请学生集体朗读这部分,再请一位同学朗读。再次突出方法指导: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读,情调轻快;间关两句速度放慢,但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稍微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的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三、诵读.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幽咽--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1)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2)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过渡: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a、诗人是音乐大家。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小结: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和艺术风格。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参考答案: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其余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风格迥异:《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