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分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王明刚老师

白居易《琵琶行》分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简介白居易诗歌创作及其生活经历;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了解描摹音乐的方法及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描摹音乐的方法及技巧。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由唐宣宗李忱诗作《吊白居易》中的诗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导入新课《琵琶行》。

  (2)解题:诗句中“琵琶曲”就是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琵琶行》又名《琵琶引》,其中“行”和“引”与《长恨歌》中的“歌”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但大同小异,后来统称为“歌行”。

  二、作者简介

  1、让学生说出对于白居易的认识和了解。

  2、教师进行总结并适当地补充。

  (1)白居易诗歌创作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无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作品收录在《白氏长庆集》中。

  (2)白居易主要生活经历

  白居易才华横溢,16岁创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显现出不凡的`文学才华。贞元十六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后来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这一年白居易44岁,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处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因为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因而被人认为是越职言事,再加上白居易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得罪了很多权贵,遭到许多人的嫉恨,因此借此机会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的秋天写的。

  三、简析诗前小序

  1、①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同学正音。

  ②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读音

  湓浦 铮铮然 倡女 贾人 悯然 转徒 迁谪

  2、①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进行口头翻译,把握重要文言词句的含义。

  ②教师重点提出下列词语。

  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古义异义词。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

  命酒:命:吩咐;酒:摆酒,名词活用作动词。

  因为:因:于是就;为:创作。“因为”是古今异义词,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歌:作歌,名词活用作动词。

  命:命名、取名。

  3、组织学生讨论:小序有何作用。

  ①简短讨论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②教师进行小结:

  小序的作用:(A)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

  (B)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C)点明写作动机

  (D)定下全诗凄切悲凉的基调

  四、听诵读录音,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

  1、提问:本文的点晴之笔是什么?

  本文的点晴之笔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

  2、提问: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②教师进行总结:

  琵琶女:当年的琵琶女“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可谓是色艺双全,并且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过着一种奢华享乐的生活。而如今年长色衰,过着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前面介绍的白居易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以前白居易才高位显,现在却被贬江州,昔盛今衰,同样形成鲜明的对比。

  所以白居易在听琵琶曲时,慨叹琵琶女的命运,寄予无限同情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结尾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的泪是为琵琶女流的,更是为自己流的。

  五、比较阅读

  读下面白居易写的另一首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联系《琵琶行》,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D)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凄切哀愁的歌女,诗人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B、两诗都用秋江月夜之境来渲染悲凉的气氛,都运用了贴近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C、《琵琶行》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并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而《夜闻歌者》则基本上采用白描手法。

  D、《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

  分析:此题的答案为D,《夜闻歌者》中的歌女不如琵琶女完整而丰满。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背诵《琵琶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检查名句背诵导入新课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③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二、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了解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

  三、分析诗中描摹音乐的方法。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分组讨论: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的,这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3、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①比喻修辞的运用: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用“急雨”比喻大弦弹奏的声音的粗重急促,用“私语”来比喻小弦弹奏时声音的亲切温柔的特点,这样使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生动可感的实体。

  ②叠音词的使用: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中运用“弦弦”、“声声”、“续续”等叠音词,不仅表达准确,而且读来具有节奏感。

  ③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从听众的角度,突出弹奏水平的高超。

  ④提示补充: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诗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句描写了音乐高亢激昂的特点,这应该是用听觉来感知的,作者却用“铁骑突出”的视觉冲击来表达,这样就形成了“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