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唐湖春行》教学设计 初中版

马振华老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品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②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并运用此方法自学一首诗歌.

  ③了解一定的诗歌基本知识,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

  ①朗读法.。本节课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气氛,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悟诗文描景绘物的美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

  ②启发式、合作探究式、联想法.。在教学设计上重视设置情景、抛出问题,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展开联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这颗璀璨明珠的热爱,自觉走进诗歌的殿堂,进而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品读法和比较法

  四、教具:多媒体

  五、课时: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韩愈看着春雨感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苏轼漫步在江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朱熹更是赞美春天“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抒发自己的抱负。

  那么,还会有什么样的春景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呢?让我们一同走进白居易,感受西湖的别样风情„„

  2、感知全文,理清游踪

  (1)背景资料

  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太原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白居易在百姓之间做诗,总是读给年迈的老人和没有读过书的人,如果他们听得懂,就可以了:如果听不懂就改,直到懂了为止。

  白居易为什么做《钱塘湖春行》?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它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这首诗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2)示范性朗读。

  要求学生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并扫清文字障碍。

  思考:从古诗的题目《钱塘湖春行》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3)深入诗歌

  问:从律诗和绝句角度来说,这是什么诗歌?”

  点拨:七言律诗。它一共有八句,共分为四联,同学们知道每联的名字吗?请听清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很好记的:结合身体部位来记,(用手指头部,叫)首联,(用手摸下巴,这是)颔联,(用手摸脖颈,这是)颈联,最后是尾联。好记吧,所以记忆要讲究方法。好,跟着复述一遍。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4)寻觅春景,感悟意境。

  要求: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启发式、合作探究式)

  a.“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点拨: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问:为什么说“云脚低”?

  点拨:“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 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

  问:我们之前讲过“诗眼”这一概念,同学们还记得吗?

  点拨:“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

  问:“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

  点拨:“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