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怀 散文

秦风学老师

故乡情怀 散文

  家乡是游子们在繁华浮躁都市回望的圣地,是远走他乡的行者们最坚实的后方。

  故乡情怀

  在外呆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因此对家乡的眷念愈来愈强烈。记不清有多少次夜晚梦回故乡,梦境里故乡那山那水那人,恍如幼时眼中模样,依稀如电影般回放,一切皆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画面。醒来睁眼周围漆黑一片,才知是在梦中,心中不免怅然若失,辗转反侧,久久沉浸梦中再也难以入眠。

  之所以思念故乡,是因为故乡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我的祖辈们在此垦荒种地,值树造林,为子孙开基立业,造福后世奋斗过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我们子孙后代一直在续写他们的梦想,各自在人生舞台上演释自已的故事,使我们的家族更加繁荣昌盛;之所以难忘故乡,是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他们躬耕四季,辛苦劳作在祖辈们开垦的田间地头,执念一生呵护这片黑土地,播种四季希望,享受着瓜果丰硕,稻菽飘香的喜悦。

  叹岁月无情,时时刻刻催人老,昔时伙伴,如今皆为生计四处奔波,闯荡东西南北,身如浮萍漂泊不定,辛苦打拼在异地他乡。大家归期难定,虽有相逢之曰,却是相聚时短,更那堪别离恨长,如今亲情日廋,维系实在令人堪忧。

  故乡,离我不远也不近,说远,不足个把小时车程,说近,近在咫尺,这份惦记,一直在心中。但人在外头,被诸事牵绊,往往身不由己,每每归乡时促,难免去时匆匆,来也匆匆,游子的脚步一直在往返的路上,思念就像长了翅膀,便在瞬间,回到故乡。

  一踏入故土,心情便万般激动,故乡那山那水那人一入眼中,无不令人感觉格外亲切。沿途闻听乡音绕耳,顿觉亲情无限温馨,途中小憩,临溪掬清泉一捧,饮之如甘如怡,忍不住多饮几口。

  回到家里,若时间充裕,便径直奔向野外,循着儿时足迹,熟练地沿着山路一路走马观花,在荒野中穿行,映入眼帘,虽是青山依旧,绿水常流,耐何林丰草茂山间小径早已无迹可循,只好钻山穿林,觅一空旷处静静伫立,远听山风呼呼,松涛阵阵传入耳中,细听山涧流水欢畅,潺潺有声;近看漫山翠竹婷婷玉立,随风摇曳,舞姿婀娜。静立兀动,感觉微风徐徐,随风拂来醉人花香,实在令人陶醉。山间鸟鸣啾啾,草丛有悉悉嗦嗦之声,仿佛对归乡游子致以亲切问候。

  若遇雨歇,最宜登高,远眺群峰云雾缭绕,朦胧起伏,若隐若现,似苍龙蜿蜒,连绵数里。俯瞰山底,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宛如玉带,清清澈澈,一路欢歌奔向远方。

  山下原野阡陌纵横,梯状递升,有心沿田间小径欲欣赏田野风光,谁曾想,一路前行,数块耕耘土地,只现便路之处,四野皆荒草萋萋,越远越不愿前行。索性就近入田间捧一捧泥土入怀,留待他日想家的时候深吸这田野散发出来原汁原味的泥土清香,感知故土一直在身边!

  虽是穷乡僻壤,在我眼里,那山那水那人,无时无刻不眷念万分,我虽远离故乡,身处繁华都市,故乡在心里依然放心不下,纵然不是在梦里我也无法忘记,无法忘记那美丽的大山,大山里淳朴的人们;纵然不是在梦里我也无法忘记,无法忘记儿时亲人溺宠的眼神;纵然不是在梦里我也无法忘记,无法忘记童年留在大山里的欢快足迹!

  人在外头,故乡已渐行渐远,故乡的亲人与我,虽然生活习惯早已迥异,但是我始终没有迷失自己,淡看都市浮华,依然保留着祖先勤劳朴实的本质,故乡与新家,一种人生,两头眷念,随着年龄增长,内心的思念也就越浓郁!

  故乡情

  家在梦中何日到啊!今天我回到了夜夜思念以久的家乡--重庆。心中那无比

  美好的童年,又忆起我心中的回忆。我不仅在飞机上哈哈大笑起来,眼中又充满

  甜苦的泪水。我那念念不忘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有回来了。可我已经30

  多岁了,20年过去了,我不仅悲哀!

  一下飞机,出现在我眼前的是彩虹桥,人们在彩虹桥上看风景、玩赏,我心

  里不亦乐乎。我也登上上那迷人的彩桥,极目远眺,家乡的风景优美印入眼帘。

  环境一层胜过一层、山高树绿,是那么的美丽。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优雅、

  文明的好习惯。科技也是遥遥领先哩!看见这美好的家乡,心中的愉悦之情难以

  表达,只有体现出我心中那深情的泪水涌了出来!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高科技、讲文明、好风范、环境美,是我依依不舍的向前

  走。一处比一处“新鲜”,又使我迫不及待的往前走,这种心情使我自己都不能

  理解。

  走着走着,我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家,一进家门就有无数温馨向我涌来。可口

  的饭菜就已经做好了,就等我这个“归乡之人”细细品味我们家乡的风味了!那

  么多年过去了,令我“陶醉”的饭菜,家人那温馨的话语又重现耳边,使人赶到

  无比的舒适和欣慰,我又一次落下“爱乡之泪”。

  我爱我的家乡,虽然不能长期居住,但我的心在家乡,我的爱在故乡。“独在异

  乡为异客,没逢佳节倍思亲。”我年年如此,日日如此,无是无刻都在思念我的

  家、我的故乡。

  20年过去了,没有想到家乡的变化得出奇,但我这一去,春生江上几人还啊!

  草甸情怀

  小时候,我的家在一片北方平原,那里并不富裕,可是衣食无忧。

  这里的乡亲们和谐融洽,每家都有一个小院子,干活后,农具就放在门口,夏天,晚上睡觉从来不用关门,窗子也是只有纱窗,防蚊子。午夜偶尔有小狗子的一两声轻吠。村子里每一个人,我都有亲缘称呼了见面都是问长问短,家常话是这么亲你自然。

  我家乡再北面,就是草甸了。那不是山,是很大型的波浪似地土坡,人们称它是大杠,杠上就是一面慢坡的草甸了,一道杠与一道杠之间就是树林,大面积的树林,林间的草都是可以湮没我这么大的人,偶尔一两声惊鸟啼叫跃起,吓得我惊魂四散。我也跟着惊呼的跑开。草甸上有许多的小土堆,一堆堆,是野兔子盗洞的小丘,也许是一种眼睛不好的大鼠打洞出来的土丘,不好说呢。小时候,父亲每次去杠上割草,只要我在家,就会央求着带我去,十次总会有一次成功,所幸我是执着的。总是会有机会去。一次我和弟一起随着父亲去杠上,父亲就和许多人一起割草干活,我和弟就乱跑,我们好像放生的小马就在这么自由自在的跑啊,追逐着那小小的灰褐色的.野兔,大声的唱着自己也不知道的歌,去林间采野花,黄色的可以炒菜,晒制成黄花菜,红色可以采来马上吃,甜丝丝的,据说是药材,可是谁管呢,反正就是好吃着呢.那风铃草的歌声总是琳琅叮咚,仿佛诉说着她的草甸情衷。而山杏的季节很短,到时候,不熟也会落,落在地上还有人捡来卖,老人们说是药材,叫做乌梅。大人们就是喜欢做花样,杏子就是杏子,为什么要叫梅子啊,当然是不予理会了。我们还是草地里打滚,小水沟里找水鳖,有时候赶上雨水大冲击了水库,出了鱼苗,还会捉到小鱼,都是巴掌长的小鲫鱼,水渐渐在夕阳堙没时候,沉淀成浅浅的,一条条生长了个月期成的小鱼儿就这么挤着压着在水里呼吸着为数不多的养分,小小的迎着夕阳金黄色的背脊好像一道道国画里的假金色,人们就捡来回家去,煎着吃,我就要母亲养起来,可是都是无法长久的,还是会伤心告终。最后小鱼还是给鸡鸭果腹了,这里没有浪费的东西。只有闲言碎语不被欢迎。日子久了人们都变得剔透。

  草甸的风是很暖的,那个时候,我的头发短短的好像个假小子,父亲说,我都读小学一年级了,还有人以为我是个男孩子。那草甸的风就吹拂我的短发根根都扎撒着,好像是受惊的小兔子,满山的疯跑,脸蛋都会皴裂,可是那风真的是好暖,春天不会让人感觉迷茫,夏天也是丝丝凉意,秋天更加迷人,冬天都是拂动雪花一片片。草甸的风在我记忆里永远是那么暖,那么柔和,那么动人。尤其是午夜的草甸上,宁静的夜晚,丝丝微风轻松,我们躺在萱草间,那青草的味道,至今仿佛仍在鼻翼,狠狠的吸一口,哦!是母亲的芳香的味道呢。倾听虫鸣,仰望星空,大有星垂平野阔的感觉了,呵呵那七八个星天外的惬意啊,就这么沁入心脾的芳菲着那童年懵懂的灵魂跟心地纯白的空隙了。

  草甸的清晨又是最清新的时候,草尖上的露珠总是那么璀璨,明艳,映射着朝阳的脸,反复永远都有颗梦幻的心。走在上面一会小布鞋就会湿答答的了,可是我不想离开醉人的草甸,寻找最美的那朵小野花,我总是喜欢笑得最最开心的那朵,仿佛只有这朵懂得阳光的味道。我还是会在露珠里趟过,仿佛可以清晰我的足迹。明亮我的心痕。那六月的草地,初晨的露珠,真的会一辈子清新着我心间的尘痕了。让我可以脉络分明出生命里的黯涩与明亮!

  草甸的午后,是骄阳盛装着覆盖喧嚣的时刻,那个时候鸟儿打起了瞌睡,干完活歇晌的大人们有的闲聊,有的打盹儿,虫鸣四起,连那蚂蚁都懒得再搬家了——可是我们是不会老实一会儿的,这个时候是去草甸捉蝴蝶,蜻蜓是最美的事儿了,那些蝴蝶,蜻蜓都晒得晕晕的了。我和小伙伴一抓一个准儿,弟弟比我小很多总是跟屁虫似地。我抓了蝴蝶就放,然后再去抓,从来不带他们回家。要是弟非要带他回家我就连恐吓加哄教。最终是要放飞的。自由的好像我们奔跑在午后的骄阳如火里,多么自在。哪怕只是一个午后,也不要束缚心思的任意奔跑在我记忆里的草甸,都好。

  草甸的傍晚最美,那夕阳残照理,落日余晖的淋洒,仿佛梦中的宫殿金碧辉煌,那失去同伴的草原狼,就孤单在我白天奔跑过的草地上,向着太阳落下的地方驰骋而去。我们带着倦意就要归程,而我思绪满天飞,仿佛我是这斜阳正浓里暮光之城的公主,而此刻真正的驾着时光的马车,回到记忆里的草甸,重游在二十几年前那一片梦幻的故土了。那时候的斜阳如此的浓情,总是将个草甸照射得柔情似水,包裹得倦意绵绵,杠坡上的草色被漫天的赤霞氤氲成了胭脂色,不知道是青青草映衬着余霞的羞涩,还是这霞彩渡化了草色的稚嫩跟青涩了。回程,我开始在马车草垛上打盹儿,梦里,我真的生出双翅与那蝴蝶飞舞在草丛的艳阳里了。伴着那虫鸣唧唧,烂漫天真,自由自在。

  草甸成了我对家乡回忆里最完美的瞬间,北方的天还是依旧的蓝,北方的水还是依旧的甜,家乡的乡音依旧亲密无间,家乡的风却已经凌寒,我家乡的草甸已经不复寻,那梦里的故国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