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现代散文

孙小飞老师

回家过年的现代散文

  我们家兄弟六个,以前过年从来都是非常热闹的。在学生时代,只有过年时兄弟们才能完全聚到一起,志趣相投的我们有着说不完的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诸子百家,无所不谈,无所不论。经常能组织一场家庭象棋比赛,几个臭棋篓子杀得天昏地暗、难分难解。三十晚上年夜饭后,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边包饺子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对节目、演员评头论足、嬉笑怒骂,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我的中学是在离家十多里路的一所学校上的。承载着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背负着跳出农门的梦想,在书山题海中度过了三年艰苦单调的时光。那时候每年寒假都急切地盼着回家过年。对我来说,过年意味着一种精神的极大放松和调整,是向父母兄弟展示自己一年来学业上取得的成绩和辉煌,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不好,那么整个年都会过得很不开心。记得初三上学期学习异常紧张,经过一个学期的艰苦学习,我的成绩取得明显进步,有望创造中学时代的顶峰辉煌。那时一个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考出最好成绩回家见父母,过年好好吃一顿肉(我已经一个学期未闻到肉味了)。临近期末考试时值隆冬季节,每天晚上上自习从六点到十二点,整整六个小时几乎一动不动。由于长期受冻加上不运动,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就在考试前夕我却病倒了,不仅错过了考试,治病还花了70多块钱,着实让我心疼了很长一段时间。

  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流动,环境的变迁,“回家过年”,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电话、网络、短信这些先进的通讯手段,正在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取代着回家过年。二哥首先成家了,过年开始要到丈母娘家过了;四哥在广州工作,离家太远,工作太忙买不到车票,也很难回家了。回家后感觉家里突然显得冷清了许多,从父母失望的眼神里,我读到了没有实现全家大团圆的深深遗憾。父母最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汇款,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话问候,他们想看到的是活生生的我们,想知道孩子是胖了还是瘦了?工作怎么样了?啥时候结婚?啥时候生孩子?对于长大后的我们来说,老家不再是避风的港湾,父母不再是温暖的怀抱,需要我们为这个家承担更多的职责,关心父母的生活,关注父母的健康,关问父母的心情!经过多年的奋斗和积累之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逐渐都开始成家立业了,可就在这个时候,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不可抗拒地进入了人生的暮年,疾病缠身、日渐虚弱。如果说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回家的话,那么回家过年就是表达孝心的最好方式了。哪怕只是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哪怕只是给爸爸捶捶胳膊、揉揉肩,在有生之年多孝敬父母一些,“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家在肥东,距离淮南不是很远,却一晃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2005年正值U203A检修进入关键阶段,担当5303线路改造工作负责人的我精神压力非常大,为了不影响工作,不得不遗憾地放弃了回家的打算。好在有未婚妻陪伴,总算没有太孤单。大年初一清晨,踏着新年的第一场雪,我走上了工作的'岗位。

  2006年春节,是我新婚后的第一年春节,本来早就已经做好了回家的打算。但春节前夕,刚刚从天津监理回来的我,接到了U208C检修担当#2发变组保护大修的工作任务。#2发变组保护是刚刚更换后的第一次大修,公司上下相当重视。面对不熟悉的装置和艰巨的工作任务,“想说回家不容易”啊,加上班组战斗在外的同事又比较多,我又一次选择了春节坚守工作岗位,在工作单位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终于搬新家了。房子够大,带跃层的,150多平方。快过年了,想回家了。听说第一年过年必须在新房子里面过,否则会不吉利。考虑再三,还是把父母接过来过年吧。儿子成了家,有了自己的新房子,和父母一起过新年,父母该多高兴啊!和妻子一起准备好丰富的年货,然后打电话给父母,让他们把小孩子们的压岁钱提前给发了,把家里收拾收拾就过来了。小弟还没有成家,一个人在外孤孤单单的,打电话让他也一起过来过年吧。

  2007,不回老家过年,把父母接到自己的新家来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