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秋田园,感受山村桃源散文

黄飞老师

走进金秋田园,感受山村桃源散文

  国庆开始之前就琢磨着黄金周上哪里逛逛,但一想到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的情景就不由得打退堂鼓了,恰在此时,我所在的摄影群出了一个通知:国庆期间准备去奉新九仙村采风,有意者请抓紧时间报名。

  乍一听九仙村这个地方感到挺陌生的,奉新县倒是不耳生,那儿盛产优质稻米,奉新贡米远近闻名。我眼前不禁浮现出一片一望无际的稻田,仿佛嗅到了稻谷随风飘来的缕缕清香,这不正是我一直向往的田园风光吗,再说没啥名气说不定是件好事,或许没有人挤人、人挨人的烦恼,一想到这,我不禁欣欣然起来。

  十月三日上午十一点多钟,一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奉新九仙村。极目远眺,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脉一一映入眼帘,感觉四周的空气是那么清新,完全没有尘嚣的打扰。车子在一个两层楼高的院子里停了下来,此处是一家新开张的农家乐,老板是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妻,看上去十分淳朴,为人也很厚道,在此包吃包住一天才收了我们每人五十元,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这个价钱还抵不得旺季庐山的'一盘蔬菜呢,一位曾经走南闯北的老摄友不住地感叹:还是咱山里人最实诚!

  就在等着中饭的功夫,我们发现前面有一座两层楼高的老式土坯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走向了这户人家。只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妇人正坐在门前的藤椅上,她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正在房前忙着翻晒谷子的儿子,神态是那么从容,那么慈祥,我不禁深深地为之所动: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为的是什么呢,不就是儿女们能陪伴在自己身边,享受这份天伦之乐吗!

  从老房子回来正好赶上中饭,吃着货真价实的奉新贡米,嚼着饭庄自家栽种的新鲜蔬菜,喝着原汁原味的土鸡汤,我们感觉格外惬意。中饭过后,及时补充了体能的我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起来,纷纷领着“长枪短炮”说说笑笑地走出了农家乐,奔向金秋的田野。

  一路上总有令我们感到新鲜的事情发生:一台破旧的卡车停在路旁,身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看样子已经报废很久了,我们却如获至宝,一个个摆出各种造型与它合影留念;就在一眨眼的功夫,村里一位姑娘身轻如燕,蹭蹭蹭一下蹿上了高大的板栗树,准备采摘板栗;路上我们还邂逅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提着铜壶,我们忙向老人打着招呼:“老人家,上哪里去啊?”老人和善地向我们点点头,告诉我们是给田里正在劳作的家人送茶去。

  九仙村属于山区,地势显得高低不平,我们沿着一条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垒成的小路走向田间,近前一看,田里已经收割完毕的稻谷一排排堆成了垛,还未收割的则是金灿灿的一片。虽然看上去有点杂乱,但恰逢收割季节,我们有幸看到了农民兄弟们辛勤收割的场景,进一步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丰收喜悦。

  瞧,有的是夫妻同上阵,有的是兄弟齐协力,有的则干脆把扬谷机直接搬到了田间,一人负责收割,一人负责扬谷。只见一位正在扬谷的汉子把一捆稻子扬好后,往前面的空地上一抛,动作是那么娴熟而洒脱。

  无论收割还是扬谷都是十分辛苦的体力活,盖着茶杯的水壶就放在田埂边,渴了随时可以喝到。我看到兄弟俩中的一位停下扬谷,走到水壶边,倒上满满的一杯水后一饮而尽,心里想着此时他一定十分解渴吧。望着他们在田间辛苦忙碌的身影,此时我忽然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连儿童都会熟稔的诗有了深切的体会。

  有趣的是几只农家小鸡也和我们一样赶来凑热闹,这里刚收割完一片,小鸡们马上跟在后面啄食着掉落在地上的零星稻谷,一点也没有浪费。

  回来的路上,又有一件令我们惊奇的事情发生:一位皮肤黑黝黝的汉子,身上扎着一根鲜艳的红腰带,背上背着一个小孩,手里牵着一匹马,正大步流星地向我们这边走来,开始我们还以为遇见了少数民族呢,后来通过询问才得知也是汉族。只见他把马牵到自家的田里就转身离去了,那匹枣红色的马毛色油亮,看上去分外精神,它一直目送着主人渐渐远去,发出了一阵嘶鸣声,似有不舍。

  路上还看见两个男子,一人手牵一匹马面对面走来,其中一匹马背上还驮着什么东西,走近了俩人彼此热情地打着招呼,看来是同村的熟人。在这地形崎岖不平的小山村,很显然马匹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整整忙碌了一个下午,夕阳下山时,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准备回来吃晚饭了。四周青山环绕,我们漫步在幽静而富有诗意的金秋田园上,心里感到格外悠然自得,不知谁哼起了一首老歌,听着熟悉的旋律我们不禁也跟着一起唱起来:

  我从乡间走过

  总有不少收获

  田里稻穗飘香

  农夫忙收割

  微笑在脸上闪烁

  蓝天多辽阔

  点缀着白云几朵

  青山不寂寞

  有小河潺潺流过

  我从垄上走过

  心中装满秋色

  若是有你同行

  你会陪伴我

  重温往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