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

李盛老师

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

  今天是父亲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女儿,我很想为父亲做点什么,可惜相隔近千里路,我想回去一趟也并不容易。打个电话吧,突然想起我昨天才和父亲通过话。那就为父亲写点什么吧,用我手中的笔记录一个我心目中的父亲的形象。

  我的父亲今年六十多岁,一米七几的个头,将近二百斤的体重,精神矍铄,谈吐不凡。倘若他走到县城的大街上,不认识的人还以为父亲是哪个单位的大领导呢,其实父亲是个农民,一个博学多识,爱好广泛,乐观豁达,不卑不亢的陕北汉子。

  父亲小学毕业,完全自学成才。他通过自己多年的勤奋刻苦,于七十年代曾在县文化馆拥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后来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父亲被迫调离原岗位,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同时还是《榆林日报》的特约通讯员。八四年左右,由于家中经济负担加重,父亲辞去教师工作来到银川打工。大约两年后的一天,七十多岁的奶奶突然中风瘫痪,父亲不得已回到农村老家务农,不久后被村里人一致推选为生产队长。自此,为了我们五个儿女的茁壮成长,为了村里那些急待脱贫治富的乡邻,父亲拿起锄头,脚踏实地,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没过几年,为了村里幼小的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父亲东奔西走在邻村办了一所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父亲既是校长,又是老师,我家老三、老四、老五都是父亲的学生。当校长的同时,父亲依然是村里的队长,成天忙得不可开交。小到谁家的狗咬了谁家的猫,大到谁家妯俚不和,谁家婆媳吵架,谁家要打官论司……只要人家来叫一声,无论多忙,父亲撂下手中的活急匆匆而去。为此,母亲没少埋怨,不过也确实苦了母亲,地里的活母亲干得最多,家里的事母亲操心最多。好在母亲每每埋怨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事后再和母亲说好话,讲道理。母亲虽没多少文化,但也通情达理,所以,从小到大,我们从没见过父母吵架拌嘴,家对于我们永远是个温暖幸福的港湾。

  父亲爱好广泛,书法便是其中一项。每逢过年,从腊月二十五六开始至大年三十,每天来我家请父亲题写春联的乡邻络绎不绝,哪怕再忙,母亲总会滕出时间,滕出地方,尽量配合父亲给乡亲们写好那一副副饱含着祝福与祈盼的春联。老家人过年,不仅要贴春联,贴窗花,还要挂年画。但我家很少买画,一般都是父亲亲手写的毛笔字。内容大致为“学海无涯”,“天道酬勤”之类。字写好以后,用金粉,或用棉线团蘸上给馒头点红绿用的食品色稍加装饰,盖上父亲早年自己篆刻的印章,一幅字画便大大方方贴到了墙壁上,既增添了几分书香气息,又能勉励子女好学上进,真是两全其美。

  除了书法,父亲还喜欢篆刻,因有篆刻的基础,后来又学会了雕塑。为了贴补家用,父亲早年利用农闲时间背上工具去王家庙,九里滩一带给庙里供奉的神仙塑过尊身。在所有的爱好中,父亲对于戏曲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仅爱听戏,爱看戏,更爱唱戏,大小戏皆通。所谓小戏,即皮影戏和木偶戏。每逢庙会,若有管事的会长相约,父亲便叫上几个会吹拉弹唱的戏迷老朋友,背起戏箱开心而去。白天唱木偶戏,晚上唱皮影戏,一去就是三四天,既能挣点小钱,又能将国人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过足了戏瘾,乐在其中。

  关于大戏,父亲演的多是每年过年村里闹社火时自编自演的戏曲小品,或眉户,或秦腔,内容丰富有趣又蕴含深刻的道理。有教育乡邻孝顺老人的,有鼓励人们重视教育的,有批判重男轻女观念的……而我最喜欢看的却是父亲演的古装戏《柜中缘》,父亲在这部戏中饰演一个为躲避官兵追杀,情急之中藏于农家女翠莲闺房柜子中的富家公子李映南。父亲的表演维妙维肖,唱念有板有眼,举手投足,好不潇洒!儿时的我每每在台下看戏,总不忘在其他伙伴们面前炫耀一番:“看!那个人就是我爸爸!”直到今天,只要想起父亲,我心里还是抑制不住为自己此生能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也许由于从小有父亲“这座大山”的庇护,如今都已三十多岁的我,无论遇到什么事什么人,只要我占理,我该说的必说,该争的必争,不管你是当官的,还是有钱的,我就不吃你那一套……当然,这样的性格与当今社会有点格格不入,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毕竟我是父亲的女儿么。记得当年的父亲,在历届在我们乡上当过官的干部眼中,那可真是一个“绝对特殊”的农民。倘若乡上有啥不合理的摊派想要老百姓买单,只要父亲知道,不管他还是不是生产队长,那是绝对行不通的。父亲读过的书多,懂得的知识多,道理多,口才又好,无论政治、法律、历史、哲学、文学……说起啥都头头是道。遇着那没水平的官,几句话就将他问得哑口无言。不过,乡干部多数还是好人多,大家“不打不成交”,一来二往,彼此了解了,自然也就成了朋友。

  说起父亲读过的'书,不得不介绍一下当年那个被父亲视如珍宝的“百宝箱”。所谓“百宝箱”,其实是一个大约一米五高,一米二宽的老式的大木头箱子。箱子里有父亲收藏多年的各种各样的书、报、帖以及曾经发表过的文章、已创作好的剧本、待发表的文章……小时候我不止一次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百宝箱”从上至下翻了个遍,虽斗大的字不识一石,竟也能饶有兴致地翻,囫囵吞枣似地读。回头想想,我家兄弟姐妹五个都好学文,应该都是受父亲的影响吧。

  如今,我家由农村搬到县城已经有十几年了,弟弟妹妹们学有所成,家里条件明显改善,父亲的作品陆续在县刊《三边文学》、《无定河》、《靖边报》上发表,真为他老人家高兴!父亲常说,他这辈子,一是爱写,二是好唱,什么时候,要是能将他的文章刊印成册,再将他执着多年的“龙洲小戏”申遗成功的话,那么,他就此生无憾了……作为儿女,父亲的愿望,也便是我们的愿望,我们一起努力,为父亲加油!父亲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也不枉父亲一生的辛劳与坚持。衷心祝愿父亲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硕果!祝愿父亲的“龙洲小戏”早日申遗成功!祝愿父亲健康长寿!

  写于2013年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