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养草,也养了儿时的念想散文

马振华老师

养花养草,也养了儿时的念想散文

  就在去年,忽然很想养养花草。

  先张罗着在网上买回来一个木制花架。

  收到花架的时候,孩子爹不在家,我照着图片,费了老大功夫才把花架组装好。

  可平常,但凡家里需要组装一个书架,换一个水龙头,换个灯泡,换一个油烟机的滤网,我都不干的,都是等着孩子爹来做,会在旁边打一个下手,即使孩子爹出差,也等着。

  支撑我的理论是:家庭是每一个人都要参与进来,我什么都会都能做了,那你还做什么呢!

  什么都不做,等着张口就可以吃饭,家人的付出都理所应当,感受不到别人的辛苦,也感受不到为家庭做好一点小事的快乐,更感受不到一起用心把一个家置办得温馨舒适的幸福。

  这次,我却很急的组装起花架来。

  很想在这水泥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里,有一点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力。

  1、

  回想起小时侯,房子门前有一块菜地,即使到了光秃秃,灰茫茫的冬天,妈妈在菜地里种上白菜、白萝卜、豌豆叶、菠菜、蒜苗、牛皮菜、青菜、小葱等,绿油油一片,满满的生命活力,是整个冬天最美的风景。

  那么冷的冬天,围着炉子,锅上冒出热腾腾的火锅汤料,再把妈妈裹着棉衣穿着大棉鞋去菜地摘回来洗净的各种蔬菜,放进去烫一下,下饭吃,每次都能吃上两三碗饭,吃到撑了,心里不停地犹豫要不要再吃点,直到妈妈开始洗碗,才放下手里的碗。

  这是冬天最幸福的回忆之一,现在冬天也喜欢在家煮火锅,可是再也吃不出那时的味道,总觉得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补充营养。

  冬天有绿油油的蔬菜,那春夏秋,更是惹人喜欢,充满生命力,还可以欣赏不同季节的风景。

  2、

  春天,房子周围的'梨树、桃树、李子树都开花了,搬一个凳子紧挨着外公外婆坐着,和外公外婆边欣赏满房子周围的春色,边听外公外婆讲这些开了花的果树的来历。

  外婆说:“这棵桃树是我当年把桃子的果肉吃掉,直接把种子埋在土里长出来的。”

  外公说:“那些李子树是从你外婆的老家,挖来的小树苗栽的,外婆家那里李子树品种好,李子比其他地方的好吃。”

  我望着外公外婆,耳边回响着她们的话语,嘴里咽着口水,想起去年吃水果的情景来。

  我是个吃货,对吃的印象极为深刻。

  自从出来读书及工作后,慢慢陪外公外婆的时间少了,对外面世界很是向往,那些美好的回忆慢慢被藏起来,变淡了。

  前年外公,外婆相继去世后,每每回去看到那些果树,就特别想念外公外婆,想念她们慈祥的模样,想念她们对我的种种好,我却一直忽略着。

  回不去了,不珍惜的,最终只能遗憾,留下不断地想念。

  3、

  夏天的时候,我最喜欢菜地种的各种生吃蔬菜,黄瓜、西红柿,地萝卜……

  那时候每天,会专门跑到菜地看,黄瓜长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能吃了吗?就盼着早点能吃上。

  黄瓜咬一口下去,脆、嫩、多汁,西红柿酸酸甜甜的味道很正,是儿时最天然最美味的零食。

  后来读高中后开始住校了,可是周末回去,书包一放,洗一下手,就往菜地钻,摘下一个黄瓜,用手来回擦几下,放在嘴里,能听“到嘎嘣”脆脆的声音。

  有时候,外婆听我妈妈说我要回来。一到家,外婆会给端上几根黄瓜、几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偶尔有甜甜的地萝卜,表面的泥土已经被外婆洗得很干净,它们静静地躺在盆子里,颜色看起来很饱满,绿得刚好,红得刚好,好像是要吸引我去吃了它们。

  我知道,这都是外婆在地里精心挑选的。

  外婆端着盆子,很和蔼的看着我,眼神充满浓浓的爱意。

  3、

  秋天时候,自然就有秋天乐趣,像好些水果,到了秋天,刚好可以吃。

  约上几个小朋友,一个在树上摘,一个把衣服拉成一个兜,树上摘的就往衣服兜里丢,摘差不多了,找一块空地,开始吃起来。

  那个时候,没有洗水果的习惯,那时候也不打农药。

  等到读高中住校时,外公外婆不让其他小孩子来摘家里的果子,是要等着我回去吃的。

  回忆起儿时的农村时光,没有什么不好,大自然赐予满满的生命力、提供天然的食物和零食。

  去年,望着满房子家具、电器,忽然很想养养花草。

  我曾以为我是在提高我的生活乐趣,培养点修身养性的爱好,让家充满生命力。

  直到我看到很多水培蔬菜的时候;直到我很想有一栋有院子的房子的时候;直到我很想在院子里种棵桃树、李子树,种几棵黄瓜苗,种点西红柿、小白菜的时候,我才意识到:

  我想念我的外公外婆,想念儿时的时光。我我养的何止是花草,我养的是对儿时的念想。

  忽然明白,那些没来由的变化,都能在心底最深处找到答案;那些看似没有来由的动作,原来早已埋下爱的种子。只等以后慢慢疯长。

  而我这个吃货,总是后知后觉。

  风居住的村庄

  我的家乡名字叫梯子岩村,坐落于四川省的东南部,村庄里面没有网络,更没有小卖部,想要买东西还得去乡上,走路大概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 高中毕业,所读的学校名叫内江十二中学,在高粱镇。大家都散了,他们并没有散落在天涯,大多的同学都在一个城市工作,上学,或者回家做一个普通的乡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