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大丈夫生当如此散文随笔

莉落老师

也说大丈夫生当如此散文随笔

  人常说“男子汉大丈夫”,指的是那些能独挡一面的男子,他们在自己的行业里干得风生水起,面对困境能巧妙化解,遇事能处乱不惊,一句话:大丈夫往往能做出惊天伟地的事业来,让人刮目相看。

  那么怎样的人都能归为大丈夫之列呢?儒家学派“亚圣”孟子是如此阐释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他老人家认为富贵不能奢糜,不能为外物所迷惑;贫贱时不能偏离道义,大概就如他所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不为外物所役使;在别人的威逼利诱下能不屈服。他所认定的大丈夫的准则对于大多凡夫俗子而言确实难以完全践行,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利往往而背弃信义者多矣。所以说孟轲所谓的大丈夫我们姑且认为是道德标准之上的“大丈夫”,其标准往往过于高大上,大多数人则往往望尘莫及。

  也有实用主义的大丈夫哲学,其标准应该是《史记》版中刘邦的豪言。说的是刘邦有一次出差过咸阳,无意间窥见始皇仪仗,感叹地叹息道:“嗟乎,大丈夫生当如此也!”刘邦所言的大丈夫,乃贵为天子,为万人之上的人中龙。那么《史记·高祖本纪》中详细记载了汉高祖的雄才伟略,史记真可谓乃实录也,它记录了刘邦由斩蛇起义到终成帝王的一生,肯定了高祖为人知人善用、御人有方的英雄的一面,此之谓“不虚美”,但是也记录他为人无赖的一面,一开始乃真正的市井无赖,应该是江湖间的泗水亭长,他往吕公家作客则徒手,绐为谒曰:“贺钱万”,实则不持一钱。多亏了吕翁善识人面相,看到他将来会贵不可言,因而对他因重敬之,并且将自己爱女吕雉给刘邦做了妻子,要不然早就会被揍个鼻青脸肿,赶出大门。,从刘季的大大咧咧的一面中,我们能觉得他是“伟丈夫”吗,凭他这样的`为人,恐怕是难以进入孟子老夫子的法眼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大行不顾细甚”的,甚至有些无赖状的人偏偏在群雄逐鹿的乱世里站稳了脚跟子,经过艰苦卓绝的征战,最后才贵为天子,单就这一点来说,我以为大丈夫是从实用主义出发的,其本身从人无完人为出发点,没有谁的一生就是一个纯洁的、完美的人。大丈夫从本身讲他首先并非是个纯粹的高大上的完人。

  细心回味这句话,“大丈夫生当如此”,其实一则表明了刘邦希望改变命运的一种呐喊,同时也表明了刘邦内心里对权利富贵的极力渴望。在那个危机四伏的乱世年代里,“人人皆可为尧舜”,时代给了刘邦平步青云的舞台和机遇,最终使得他成为“大风一日同风起,抟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从孟夫子的观点出发,他算不上大丈夫。

  他既然非大丈夫,那么项羽呢,我们看项羽。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有力的壮小伙,他乃为楚国之贵胄,在强秦统一中原中,他破釜沉舟,打败了章邯几十万的军队,真可谓冉冉升起的一颗巨星。在始皇帝游会稽渡江浙时,他与叔父俱观始皇威仪,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同样的想法,不同的感受,刘邦乃太息大丈夫生当如此,而项羽是彼可取而代之,可见项羽有恨而夺之之义,而刘邦则有喜而代之的欣羡之义。因为项氏世世为楚将,他的祖上是被秦将王翦所戮的,他想报仇雪耻,而刘邦则是作为下层的平民所希望成就平生伟业的一种伟大报负。

  后来秦被刘项所灭,在项强邦弱的情形下,项羽则体现仁义的一面,不知是司马迁同情他还是虚美其人,《史记*汉高祖传》写楚汉之争中,项羽置刘太公其上,准备烹之,但是刘邦却曰:“吾与汝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乃止,“吾翁即若翁”,这样的狡辩,可见刘邦滑头的一面,这就是刘邦为人奸滑而体现项羽则怀仁的一面,从道义上讲,项羽还是要胜出于刘邦一筹,可见男儿欲遂平生志,要想成就生当如此的大丈夫,至少还是要有无“毒”不丈夫的一面。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几年的楚汉战争最后刘邦笑到了最后,实现了他生当如此的宏愿,难怪他回乡时要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就是刘邦,他的大丈夫生当如此的夙愿得以实现,而项羽怀妇人之仁,则渐渐处于下风,渐渐败北于汉王,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但是正因为项羽的失败,文学家往往以悲情者角度来看项羽,他成为了悲剧型英雄为后人所凭吊同情,刘邦则成为实现了夙愿的成功型人士,文人们则更多地赋予了其为人多诡、狡诈奸滑的一面。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大丈夫生当如此,没有一点阴谋与阳谋之术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为了成就大丈夫生当如此的伟业,还是需要牺牲一些别人的利益来为自己铺平道路,有时人生就是如此的吊诡。失败者则往往被冠以道义上的大丈夫的虚名,供后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