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同里古镇散文

孙小飞老师

闲游同里古镇散文

  近来,苏州一直天气晴好,初冬时节,气温不算太低,便想在这个周末独自自由行,在苏州的周边古镇走走瞧瞧,寻一份与水、与园、与乡有密切关系的优雅恬静。当然首选是同里了,打算在同里住一宿,第二天再去西塘。

  网上查询,去同里的交通,还有景点与住宿。心里有谱了,决定一人行。

  周六上午,起早床,用过早餐。学生华兵执意要送我去苏州汽车南站,我真不忍心他花宝贵时间送我,我坚持说自己能行。可他还是坚执意送我到车站,直到8点15分,苏州开往同里的班车发动了,他才离开。

  网上查询说苏州到同里仅20多公里路程,坐班车只需三十多分钟。没料到,这班车在路上一直慢慢腾腾地开,简直像老牛拉破车似的,车上乘客这么形容的。有乘客不满意了,直接对司机说,为何把车开这么慢?司机说,车子是坏的,不好开快的,好像很有道理。另一乘客不满地说:车坏了为何还开出来?司机不理睬了,照样慢慢开。结果,短短的路程花了乘客的一个多小时才到终点。

  一下车,转乘五元的电瓶车去同里景区。购一张50元的老年优待门票。在景区外,等待“泰来宾馆”服务员接我。

  接我的服务员接过我的背包,放在她的电动车上,让我跟她走。我下意思地有些不放心,于是说背包我自己背好了,她明白我的意思,便告诉我说:我是老板的妹妹,请放心,我是专门来接你的。我仍不放心,就让她慢慢骑,我好跟上。过了一座石桥,左拐也不过一两百米的距离,就到了泰来宾馆。宾馆就在景区内,离大门不远处的商业街上,整条街都是青石板铺就的,一看那些不规整被岁月的脚步磨得油光光的青石板,就知道自己到了古镇。

  初冬时节,已经不是旅游旺季,入住的宾馆几乎不见一个住宿的客人,没有一点人气,显得格外冷清。由于事先定好的大床房,没辙,人再少也只能硬着头皮住下了。120元一间,条件极其一般,24小时供热水,有空调,对此我也知足了。

  此前,没来过同里,一放下行李,就背着相机包,汇入了游同里的如织的人群。虽然不是旅游旺季,可是来同里的游客仍然很多,大多是一日游。

  周末,天气又好,街上的游客很多,都操着不同的口音,还有黄头发蓝眼睛的游客与我擦肩而过。无论男女老少,有的脖子上挂着尼康的相机,有的挂着佳能的相机,有的手里拿着卡片机,还有的是手机,每到一地,必然要拍照留影。这与我在其他景点看到的情景没什么区别。

  曾到过江南有着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浙江的乌镇,也到过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在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于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疆域的“五溪苗蛮之地”的凤凰边城,也留下过脚印;还梦回云南的丽江古城,与这个被誉为茶马古道的香格里拉的南大门,也是玉龙雪山脚下的曼妙水城有过亲密的接触;都是慕名而去的。

  总想穿越时空去感受古镇、古城那古朴的风韵,看看时光是否还带着久远的淡淡的金黄色浸染着那些白墙黛瓦的古宅与厚重的城墙。

  每当身临其境,不禁感慨,感慨先人们的智慧与闲淡的生活境界。更加感慨,沧桑岁月镌刻在旧房屋上的老时光正慢慢消失。眼前看到的不再是原滋原味的古朴风韵,斑驳的老墙、风雨侵蚀的朽木……已渐渐逝去,只因开发AAAAA景区,免不了过度的现代修饰,早已将悠久历史沉积下来的瑰宝粉饰的面目全非,这些不得不令人感到遗憾。

  当然,同里也不例外。

  不过也有令人感到欣慰的,同里古镇内还有不少原住民。商业街有很多的小店,几乎都是前店后坊,而且是上了年纪的老同里人在经营手工制作的糕点店,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承袭的是一种传统。尤其是见到满头白发满脸邹纹背也有些佝偻的老者,一人打理着“林家铺子”,倍觉亲切,我便忍不住要品尝他的传统食品芡实糕。这点让我觉得同里人是认真的,可亲的,他们把自己的传统真实地展示给了八方游客。挺叫人怀旧的。这与乌镇的西栅没有原住民是大不相同的。

  这里很多店铺还保留着传统的店铺门板,没有了棱角,没有了油漆的光泽,那一片片窄而长的叠靠在墙柱边的门板,它留住了旧日的时光,给人很多回望历史的怀旧遐想。在人群中,我会多看它几眼,有如传奇的歌词唱的那样,“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而那种现代的冰凉的金属卷帘门,我早已熟视无睹了。

  再来说说同里的桥。同里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水网纵横,有风格迥异的桥梁四十余座,而且多为自宋代到清代所建的古桥。

  其中桥龄最古老的为思本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历尽沧桑的古桥仍坚固地跨越于川清水秀的河巷之上。

  古镇第一高大的桥为泰来桥,同里人习惯称之为好运桥。其桥面由三块长长的石板铺就,桥有多长石板就有多长,此为泰来桥的一大特点。站在桥上,视野开阔,望尽桥下长长河道,悠悠绿水。我入住的宾馆与桥同名,也许泰来宾馆老板是想讨个好彩头,期盼生意好运来。

  古镇尤为著名的有三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成品字形架设于河道上。这三桥在同里百姓心中是太平、美满、吉利的象征,同里人家添丁,婚嫁,做寿都有“过三桥”的习俗。因此,许许多多的游客也入乡随俗,成群结队地过三桥,把美好的希望寄托于此。这倒成了风景区的一景。

  这次来同里,我不会错过退思园。是因读过中国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的`《园林清议》,其中一文便是《同里退思园》。说到这本书,还得感谢女儿,是她送给我的礼物。

  我来苏州后,前前后后游了苏州不少园林。女儿见我对园林感兴趣,便在网上为我掏了两本很有价值的书:《园林清议》、《梓翁说园》均为陈从周着。初知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退思园也是今年的事了。从文章里还了解到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同里出生了一位名为计成的人,他在中国造园史上享有不朽的盛名。其着作有《园冶》一书,是造园学的经典着作。不难想象,为何江南园林盛名扬天下,原来造园学说的祖师爷就在同里。

  同里的退思园集清代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园内的亭台楼阁及山石都紧贴水面,故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称退思园为“贴水园”。我选了后花园内一幽静处小歇,虽有游客往来不息,但我却能静享这江南精致园林里的优雅与恬静,心无杂念,目无他景,静静的我仿佛入了画。

  同里与水有不解之缘。正如陈从周先生高度评价同里的水:“同里以水名,无水无同里。”在地图上看同里,可以把它想像成犹如一朵睡莲浮躺在水乡泽国,更像是镶嵌在湖泊环保中的绿宝石。若有机会在飞机上俯视这块绿宝石,也算又添一美梦成真。

  这次来同里,可舍得花银子了。闲逛到中国苏州同里王绍鏊纪念馆,见有一人在经营名为茂竹园的金石微刻,便驻足观赏他的金石微雕作品。石头种类很多,有青田石、巴林石、寿山石。小小石头形状各异,色泽花纹种类繁多。

  摆放在精致的小长方盒里多数是刻好的名人诗词,透过放大镜能清晰看到那娴熟的行书跃然在小小手指大的石头上,甚是喜欢,动了买的念头。选了四款不同的诗词,再续雕上姓名,打算送给自己,还有喜欢的人。一结算,哇,“五百大洋”就从腰包里花出去了。

  同里初冬的夜晚,多数店铺早早打烊,安静,一点也不张扬。游客不多,你可以找一小店,买点吃的,便能与店老板随意地聊聊,听听他们说同里的故事。总能感觉他们生为同里人的自豪。

  同里的街巷、同里的名人、同里……本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无法掩卷,就揣在怀里继续重温吧。

  夜归宾馆,枕河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