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有感情地诵读至背诵整首诗;积累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2.能力目标:能掌握一定的诵读方法;通过范读、诵读、说读,能感知李白雄浑、豪放的诗风;通过品读、精读等品评赏鉴,把握诗歌意境和掌握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ldqu;读&rdqu;,知人论&ldqu;诗&rdqu;,准确把握诗人风格、情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旷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诵读,品味太白诗风;重鉴赏,探究&ldqu;蜀道&rdqu;文韵。
【难点】诗歌内容鉴赏的深度和诗歌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说读、品读、精读法、点拨法。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3.多媒体影音
【教学设想】
&ldqu;读&rdqu;为主,贯穿全文;&ldqu;奇&rdqu;字破,探究文本;&ldqu;法&rdqu;提升,归结课文。
读:用&ldqu;听读、范读、诵读&rdqu;指导学生朗读,待学生初步掌握诗歌内容后,展开&ldqu;说读、精读、品读&rdqu;,深入品评赏鉴典型诗句,进而感受诗歌意蕴。
奇:探究诗歌如何体现&ldqu;奇&rdqu;字的,抓住&ldqu;奇景、奇语、奇调、奇情&rdqu;分四个方面探究&ldqu;奇&rdqu;。
法:即重要知识点清单。用微型讲座给文本中的诗歌鉴赏技巧进行知识归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重温最&ldqu;美&rdqu;古诗词‐‐唤醒心中诗意(温故)
悠悠古风韵,浓浓一世情。
听歌曲《读唐诗》或《诗仙李白》(二选一),从歌词中寻找、温故化用的诗句。回忆背诵熟知的诗句。
《诗仙李白》歌词:
直挂云帆,长风破浪,笑吟两岸青山,早发白帝城,暮登黄鹤楼。
春风得意把酒尽欢,持一卷诗书漫步云端。仰天长叹轻吟蜀道难,行遍江南春又踏塞北雪。举杯邀明月,诗章万古传。
导入: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ldqu;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rdqu;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他眼里的黄河,是&ldqu;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rdqu;;他眼里的长江,是&ldqu;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rdqu;;他眼里的庐山瀑布,是&ldqu;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dqu;;他眼里的天姥山,是&ldqu;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rdqu;。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仙,当朋友要离开时,也动情的送出一句:&ldqu;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dqu;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诗仙,再一次浸润我们渴求美的心灵,一起神游乐府诗《蜀道难》。
二.沐浴最&ldqu;古&rdqu;太白风‐‐追随诗仙神游(读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师范读、学生诵读。
1.读文勾其要,风格在我心,旋律了于胸。
【明确】李白诗风:雄浑、豪放 本诗主旋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教师朗读指导。以主旋律和第一段为例。(分组、分角色、抽人读。)
3.炼读蜀道难中的&ldqu;难&rdqu;字。问绕文本解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明确】一字三词
蜀道难就难在&ldqu;险&rdqu;字:高险(蜀道来历)、惊险(景物凄清)、凶险(剑阁险要)。
三.走进最&ldqu;奇&rdqu;蜀山水‐‐探究蜀道文韵(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围绕&ldqu;奇&rdqu;字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文本。探诗歌主旨、景情关系、鉴赏技巧。
(一)让学生说出并简要鉴赏喜欢的句子。精读意蕴深厚句。
(二)可从四个方面探究:
1.主旋律之&ldqu;奇&rdqu; (奇调)
2.诗风之&ldqu;奇&rdqu; (奇语)
3.写景之&ldqu;奇&rdqu; (奇景)
4.情感之&ldqu;奇&rdqu; (奇情)
(三)水到渠成:
1.&ldqu;奇景奇语发奇调,千古奇诗耐思量。&rdqu;
2.诗歌鉴赏:抓&ldqu;景情&rdqu;关系,懂一些技巧。
四.点睛最&ldqu;实&rdqu;微讲座‐‐聚合文本精髓(归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聚合提升,知识清单。此环节开设微型讲座,对诗歌鉴赏技巧进行知识归类。
微型讲座1:警句‐‐让诗文生辉(主旨句、哲理句等)
微型讲座2:修辞‐‐令描写耀眼(反问、反复、夸张等)
微型讲座3:用典‐‐以传情达意(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子规哀啼等传说、神话)
微型讲座4:意象‐‐载诗人情思(子规、猿猱等)
五.悟出最&ldqu;深&rdqu;小智慧‐‐激起心灵共鸣(思得)
诗文千古事,观感在我心。
小组展示:
1.一句话点评学此诗所得。 2.在草稿纸上写出熟知的两句诗(除主旋律外)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品鉴李白其他诗文或观看《唐之韵》。
六.结束语
于齐声朗读中结束全文。
伴奏音乐:歌曲《诗仙李白》或歌曲《蜀道难》
结束语:&ldqu;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rdqu;李白以浪漫的笔触、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上的重重艰险,讲述了蜀道开凿的历史故事。这诗让历史险奇秦蜀道闻名天下,这诗让李白赢得谪仙人的美誉。
感谢山水激发了灵感,感谢盛唐孕育了李白,感谢李白笔墨晕染情丝,激活了我们的赏美之心,感谢同学们激活了今天的课堂。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知识链接: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 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梳理探究:
一、 朗读
诵读提示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1.“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 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 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 ,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三、诗歌整体感知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四、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提问背诵而导入新课。
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时,提请注意诗歌的章法、气象、基调。请朗读好的学生进行朗读。
二、鉴赏诗歌章法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三、鉴赏诗歌气象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鉴赏诗歌基调
四、小结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五、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 点拨法。
3、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价——“子,谪仙人也!”引出教学文本。
二、初读文本,粗品诗意。
(一)、《蜀道难》解题:
《蜀道难》属魏晋早有的于乐府旧题。这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之辛苦。
《乐府解题》:“备言蜀山之阻。” (PPT展示)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注意其读音及停顿。
(三)、朗读指导:
1、 教师指正个别易读错的字音。
2、 提问学生:朗读应注意的要素。
朗读要素:节奏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PPT展示)
3、 以首段为例,教师示范并指导朗读。
“噫吁嚱……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捫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学生再读。
(四)、问题研讨:
1、《蜀道难》为乐府旧题,本为写行旅之艰难。李白作为唐人再写旧题,是简单的再重复还是另有创新之处?
李白诗歌的最高建树就是乐府旧题诗歌的创作。我们能借助于本诗的学习,以了解李白这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对乐府旧题诗的继承和创新?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让学生结合初高中以来所学过的乐府诗歌,进行比较分析。)
3.成果展示:
4、 教师总结:
第一处创新:句法的推陈出新。
乐府诗歌,尤其是初唐以来,一般都是七言古体诗,但李白善于把3、4、5、7言等各种句法混合运用,成为一种杂言体。大量使用散文化诗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奔放的语言风格。这是继承了楚辞和汉乐府的传统,加以推陈出新。句式的创新,有利于情感抒发的自由和变化,也附和了李白豪放不羁,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灵魂。(PPT展示:)
第 二 课 时
三、再读文本,浅探主旨。
(五)、学生听名家范读,再次朗读。
(六)本诗内容主旨浅探。
1、教师提问:本诗题为“蜀道难”,此道到底有多难?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把蜀道之艰难表达淋漓?
诗人运用比喻和反复手法,直接抒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教师提问:蜀道之难的具体体现为哪两个关键字?
高、险
3、学生小组合作,从高、险两个方面分析本诗内容。
4、教师指导总结:
一 叹蜀道之高险 蜀道来历(一叹惊讶突兀)
(难行) 蜀道高峻
二 叹蜀道之惊险 景物凄清(二叹畏惧、发愁)
(可畏) 山水险恶
三 叹蜀道之凶险 剑阁险要
(申戒) 杀人惨景(三叹无奈作罢)(PPT展示:)
5、 教师提问:本诗主要写蜀道之高险,目的何在?只是单纯的以写景为目的还是另有他意?
6、 学生讨论,请个别学生谈谈看法。
7、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与学生“剥皮抽筋”读法。
让学生划出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并组成一诗。
8、 成果展示:(PPT展示:)
全诗的骨干句子集中起来:
● 噫吁戏!危乎高哉!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问君西游何时还?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侧身西望长咨嗟!
诗歌主旨:赠别友人入蜀,对友人去蜀地的忧虑和惜别之情。
胡震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风人之义远矣。”
9、教师总结:
第二处创新:主题的现实意义。
本诗虽是引用乐府旧题,诗的内容依照传统的题意,但李白的文字表现着充沛的时代精神,有着针对现实的主题。
四、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对文本进行评注式精读和诵读式精读。找出语言要素,如炼字、修辞等,共享学习成果。以书面形式上交学习成果,由小组长组织负责。
(此课后作业是针对第二课时做准备)
板书设计:
一 叹蜀道之高险 蜀道来历(一叹惊讶突兀)
(难行) 蜀道高峻
二 叹蜀道之惊险 景物凄清(二叹畏惧、发愁)
(可畏) 山水险恶
三 叹蜀道之凶险 剑阁险要
(申戒) 杀人惨景(三叹无奈作罢)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yixūxi) 鱼凫(fú) 秦塞(sai)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猿猱(náo) 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y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an) 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砯崖(p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2、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噫吁 :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3、①在教师串讲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开篇: 主旨句一见
一 叹 高 蜀道来历
难 行 蜀道高峻
二 叹 险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 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三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 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②在总体把握文章的过程中,以把握文章结构为线索,鉴赏本诗。
(1)、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4、在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全诗结构和对文章有一定赏析的基础上,探讨文章的艺术风格。
本诗用了大量散文人的诗句,字数从碱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长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5、在学生已经深入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再次诵读全诗。
作业:背诵全诗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蜀道难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蜀道难教案模板锦集十篇
课文蜀道难教学设计范文
蜀道难教学设计精选十五篇)
蜀道难教案范文集合六篇
蜀道难教案模板锦集十篇
课文蜀道难教学设计范文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214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918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2449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宿迁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上海电力大学要多少分海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蜀道难教学设计精选十五篇)
蜀道难的读后感
蜀道难原文注释赏析
李白蜀道难的整体分析及把握
蜀道难教案六篇
蜀道难教案范文锦集七篇
蜀道难教案汇编六篇
蜀道难教学设计(合集十五篇)
蜀道难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五篇)
关于蜀道难教案汇编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