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卷之六记传赞述《韩非》

阿林老师

  韩非(1)

  丰狐隐穴(2),以文自残(3)。君子失时,白首抱关(4)。巧行居灾(5),伎辩召患(6)。哀矣韩生,竟死《说难》(7)。

  [注释]

  (1)这一章述评韩非,为其可悲的命运而哀伤。韩非,战国时韩国诸公于。与李斯同师事苟卿,李斯自以为不如。曾建议韩王变法,不被采纳。后使秦国,李斯忌其才,入狱自杀。尝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难》等篇,十余万言,即今传《韩非子》二十卷。事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2)丰狐隐穴:大狐狸隐藏于山穴之中。《庄于。山木):“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丰狐即大狐。

  (3)以文自残:是说丰狐、文豹因其漂亮的毛皮而给自己带来灾祸。文:花纹。《韩非子。喻老》:“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陶诗此处比喻韩非以才华出众而给自己带来灾祸。

  (4)抱关:守门的小吏,喻地位卑微。《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忻。”又《苟子。荣辱》:“故或禄天下而个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拆,而下自以为寡。”注:“抱关,门卒也。击析,击木所以警夜者。”

  (5)巧行居灾:美善的行为容易处祸。巧:美善,美好。《诗经。卫风。硕人):“巧笑情兮,美目盼兮。”

  (6)忮(zhì志)辩:强辩。这里指韩非善于著书立说。

  (7)竟死《说难》:是说尽管韩非写了《说难》指出游说之人易遭祸患的种种情况,可是他自己却并没有避免像《说难》中所写的那样,终因游说于秦而死。《史记。老于韩非列传》:“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译文]

  大的狐狸隐藏山穴,皮毛美丽因而遭难。君子不被时所重。用,到老看门地位低贱。美善行为容易处祸,强辩也能引来灾患。韩非遭遇实在可哀,说秦而死竟如《说难》。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赠谥号靖节先生,浔阳人(一说宜丰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汉族(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考证陶为奚族人,但其证据略显薄弱)。(《宋书》隐逸传云:“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谥称靖节居士,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记载。宜丰旧《图经》亦有此说。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元勋重臣,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境内)。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历代方志载宜丰境内有南山、柳斋、菊轩、东篱、洗墨池、藏书礅、故里桥、靖节桥、我公桥、舒啸台、赋诗湾、顾渊石、醉卧石、渊明洞、读书堂、靖节祠等陶渊明遣迹及其纪念建筑。

  韩非子生平:

  韩非子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新郑市郑韩故城遗址),是韩国贵族。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辩驳。他说:“

  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有利的事。 ” 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

  韩非子著书之余时常登临的孤愤台犹存,位临棠溪岸边,原是一处高地,松柏银杏苍苍。之后,孤愤台渐渐之低小,乡民们平素叫“孤坟摊儿”,考古和被盗均未发现萌基,专家考证应为“孤愤”台,正好符合韩非“驱车劝谏韩王不用”而闭门著书的历史事实。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韩非死于秦国,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据史料可考,韩非子的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