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其六的解析

王明刚老师

王昌龄从军行其六的解析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下面是王昌龄从军行其六的解析,欢迎阅读了解。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⒄,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⒅,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释

  ⒄胡瓶:唐代西域地区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可用来储水。

  ⒅敕:专指皇帝的诏书。星驰:像流星一样迅疾奔驰,也可解释为星夜奔驰。

  解析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高高地悬挂着一轮秋月。

  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星夜传诏将军,赐予尚方宝剑令其领兵杀敌;将军辞京奔赴前线,很快就大获全胜。

  赏析

  第六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

  诗的首句写这位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这两句着力铺陈将军的装束和边地景色,既衬托出将军的神武之姿,又意在蓄势,在如水秋月的广阔清寒背景下,一身戎装的将军的剪影,威风凛凛,一位勇武的将军形象就被传神地勾勒了出来。诗的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部一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

  王昌龄与他的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则“旗亭画壁”的故事,芬芳千古。这一故事的主人公,是盛唐时代三位重量级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据《集异集》记载,一日,天寒微雪,三人相约至旗亭(酒肆)小饮。时一群梨园伶官登楼宴会,且击节而唱得正是当时的名篇。三位诗人于是就“画壁”为记,赌谁的作品被演唱得最多。结果,赢得胜券的就是以绝句名扬天下,被誉为“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王昌龄。

  王昌龄,山西太原人(一说京兆长安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科,但仍然命途多舛,只授一个从九品的汜水尉职务,735年又因事贬至岭南(今湖南南部的桂阳)。开元末逢玄宗大赦天下,他才得以返回长安,天宝元年改授江宁丞(江宁,今南京。他因此被人称为王江宁)。天宝八年,被谤谪龙标尉(龙标,今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他也因此被人称为王龙标)。安史乱起,渔阳鼙鼓宣布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唐玄宗避于蜀地,太子李亨在甘肃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他照例大赦天下,王昌龄因此离开了困居八年之久的龙标。他在去北方的路上,在亳州(今安徽亳州)被拥兵自重的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时年不足六十。“才如江海命如丝”,陈独秀的这句诗,足以概括王昌龄悲剧的一生。

  王昌龄的遭遇是不幸的,但他的诗,尤其是他的绝句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酒风流的文坛佳话,其真实性虽有人质疑,但“绝句圣手”“诗家天子”,这些无论当时还是后世对王昌龄的褒扬却是实至名归。

  与王昌龄同时代的殷,是盛唐诗歌在理论上的代表。在他编著的盛唐诗选《河岳英灵集》中,王昌龄成为作品入选最多的诗人,王维和李白分别以十五首和十三首屈居其下。自然,连杜甫的诗都没有选录一首的《河岳英灵集》毕竟有它的局限,但晚于王昌龄一百余年的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和公正的:“陈、杜滥觞之余,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李白和杜甫是标志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双峰,王昌龄是他们之前的巍峨峻岭。

  王昌龄是边塞诗派的主将,年轻时曾出入西北边塞,这一经历,使他写出了不少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格调昂扬的边塞诗。如他的《从军行七首》之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再如他的《出塞二首》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一首还被前人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还是写宫怨诗的高手。他的《春一宫一曲》《西宫春怨》等,都具有卓越的艺术表现,成为同类作品的翘楚。如《长信秋词》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的送别诗也异常精彩。最著名的是那首《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他的《送魏二》也写得意深情长:“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此外,《送柴侍御》《别皇甫五》《卢溪别人》等篇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特色。

  王昌龄被公认为盛唐的绝句大师,但从《河岳英灵集》所选他的十六首只有三首是绝句看,他的声誉并不完全依靠这一诗体。事实上,王昌龄其他体裁的诗,如五古、五律和七律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使王昌龄这个名字光耀百代的则的.确是他流传至今的绝句。上述所引用的都是他绝句的代表之作。

  王昌龄的诗往往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人物形象,或描绘出一种开阔的境界,并使这一人物形象或境界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这一点在他边塞诗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从军行七首》之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再如《出塞二首》之二:“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他善于用视觉片段描绘出诗的背景,并与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联系起来,形成情调一致的艺术境界。这一虚实结合、含蓄委婉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宫怨诗里。在上述《长信秋词》之三中,他把“寒鸦”从“昭阳宫”飞来这一视觉片段或者说间接迹象,与“长信宫女”的失宠联系起来了。再如《长信秋词》之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在这首诗中,“熏笼”与“玉枕”都是帝王宠爱的象征,而“无颜色”与后句的“卧听宫漏”则表明了女主人公已经失宠的事实和她寂寞难耐的心情。

  总之,王昌龄和他的诗在盛唐的诗坛上以及中国的诗歌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像巨星一样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