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王朝覆灭,造就英雄横空

孙小飞老师

文天祥:王朝覆灭,造就英雄横空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南宋动荡的局面就造就了文天祥这样的英雄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蒙古兵排山倒海般南压,南宋危如累卵。拉着四岁的宋恭帝垂帘听政的谢太后连忙鼻子一把眼泪一把地下“哀痛诏”,急命各地方官招兵“勤王”,抗敌保“国”。谁知“满朝朱紫贵”,真正领兵“勤王”的只有六人,文天祥是其中之一。

  文天祥:王朝覆灭,英雄横空文天祥毁家纾难,捐资充当军费,招募兵丁三万人赴临安救难。途中,他接到命令,任平江府知府,领兵救援常州。可怜这位平江府知府还没来得及踏上平江的土地,只是领了个虚名,就带着他的破烂“消防车”去常州“救火”。这支没来得及训练的“蚁军”有点乌合之众的味儿,一碰上强大的蒙古军铁骑,立刻化为齑粉,一战下来,仅余六人。文天祥死里逃生。

  一个文天祥纵使有三头六臂或有分身之术,也难以抵挡蒙古军滚滚南下的洪流。

  1275年,临安,元军兵临城下。谢太后已决心投降,派人去元军大营谈判,然而却遇到两个棘手问题。

  一是“大宋”对蒙古怎么称呼的问题。谢太后先派人前往伯颜营中,主动提出称侄或侄孙并纳币的屈辱条件,请求元朝罢兵议和,当即遭到伯颜拒绝。伯颜大帅不要这个“侄子”,更不要这个“侄孙”。谢太后继而又派人去伯颜营中“奉表称臣”,又是答应给钱又是许诺给物,仍遭到伯颜大帅的怒斥。太皇太后无奈,只得用小皇帝赵显的名义向元“百拜奉表”,主动削去帝号,改称“国主”,派监察御史杨应奎带着宋朝传国玉玺三去伯颜营中,拱手送上尚存的全部河山。宋朝彻底玩完。

  第二个问题是谈判的人选问题。谢太后先派了柳岳等普通大臣前往伯颜营中谈判,称侄称孙都不行,原因是柳岳的级别太低了。再改派监察御史刘观杰去伯颜营中“奉表称臣”,仍不行,级别低。伯颜要和丞相谈。岂知右丞相陈宜中是个贪生怕死的软蛋,一听此事,脚底抹油溜了,一直逃到隔山隔水的温州躲起来。太皇太后呼天抢地一番后,临时擢升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人马知临安府,与伯颜议和。

  文天祥被伯颜扣住。

  不过,客观地说,是元兴宋灭,才成全了文天祥的历史美名。否则便没有历史上的文天祥。他甚至和丞相之类的高官无缘。

  文天祥是江西庐陵人,少有大志,科考顺风顺水,19岁考乡校第一,20岁连中三元:中选吉州贡士,临安应进士试,在殿试中,宋理宗亲拔为状元。

  他作的“御试策”切中时弊,拟改革方案,述政治抱负,高出一筹。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眼看文天祥就要仕途通达,灰黄腾达了,几天后,文天祥的父亲竟不幸病故,文天祥按例归家守丧三年。

  刚一瞥京城风华,又不得不黯然退回,这是一种预兆吗?

  守丧之后,文天祥十几年里大都在一些地方官的职位上转悠。宁都判官,刑部侍郎,江西提刑,赣州知府等,或半年,或月余,疲于奔命,无所建树。总结其为官特点,如果不是恰巧碰上亡国乱局,文天祥一生好点儿的结局,仕途时断时续,终老南山,如辛弃疾,陆游;不济点儿的',或发配,或丧命,如岳飞,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