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

王明刚老师

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的解析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人物形象;

  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词人想表达的深层意蕴;

  3.学会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描述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长: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学生收集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一)新课导入

  以画入诗,明确画是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形象,而我们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

  幻灯片展示图画:柳宗元《江雪》

  师:欣赏这幅画,同学们有没有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呢?

  生:……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应该能抓住画中的人物)

  师:同学们很聪明,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我们的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呢?这个问题咱们暂时搁置,今天我们新学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看看这首词中又塑造了什么形象。

  (二)初读课文,析形象

  师: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诵读课文,进入诗词境界

  师:读完这首词,说说这首词写什么呀?

  生:(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女人、美女、女人起床梳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回文本抓字词)

  师:噢……原来这首词是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而且还是个女子形象,同学们还知道了词中写到这个女子起床梳妆打扮的全过程。那这个女子有什么特征呢?来,咱们再来读一读,同学们再关注得深入一点。

  生:齐读课文。

  师:再读课文之后,说说该女子形象有什么典型特征?

  生:美、慵懒……

  师:何以见得?(指导学生回到词中去找一些刻画人物最具表现力的词。)

  生:……

  师:(幻灯片展示关键字词)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明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引入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用“颦”字来加深对“重叠”和“明灭”的理解。)

  度:飞越,这里是纷披、散落之意。(这里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呈飞飘之状。)

  懒:慵懒。

  迟:动作迟缓。

  师: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用得精妙的字词在词性上都有规律可循。比如他们大都是些什么词?

  生:动词、形容词。

  师:很好!刚才品读的经验告诉我们,分析诗词的形象、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要重点关注诗句中的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动词和形容词。

  换而言之,把握住诗句中的精妙的动词和形容词,将有助于更为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

  (四)三读课文,悟情感

  师:比如,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同学们带着词中主人公的情感,反复的诵读三、四句,找出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两个字。

  生:大声诵读,应该较容易的寻找到。

  “懒”字和“迟”字,其词人虽无一字写情,却句句含情,言有尽却意无穷,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能够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竭力去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蕴。同学们试想想,自古女子都爱美,词中主人公却懒得打扮,这“懒”和“迟”透露了她怎样的心情呢?(该形象传递出怎样的情感?)

  生:(惆怅、郁闷、抑郁)

  师:如此绝世美人为何惆怅?

  ①深闺寂寞x。“女为悦己者容”

  ②青春易逝。“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本句化用唐五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的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道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跟花儿一样,易开易落啊!

  ③盛年独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词人没有精工刻画女子穿衣的动作,而是把视角停留在了女子身上“罗襦”的图案上,为何?有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师:由此可见,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诗词来说,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关键词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它们才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师:同学们刚刚分析得很深入,很到位。那请诸位不妨再想想,温庭筠一大老爷们,怎就如此了解女儿心思呢?而且刻画的还是个极美却极惆怅的女子?

  生:……

  师:同学们鉴赏诗词不要忘了其根本——“诗言志”,所有的诗词无论塑造什么形象,最终都是借以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志向。我们分析诗歌的形象,不仅要分析词人刻画的主人公形象,更要深入理解词人自己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始终记住言为心声,诗山词海,声声传情。那么刚刚那个问题,同学们可否结合诗人生平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来谈谈你的认识呢?

  生:……

  师:词人表达了:对这种女性慵懒之美的赞赏,对青春年华虚度的感伤和惋惜,对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别忘了“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四)朗诵全词,练表达:

  经过刚才一番探讨,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又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回到上课初搁置的那个问题。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诗词是以文字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无关联呢?后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每一首诗都应该是一幅画,读者读诗时,浮现在脑海中的那副画。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用心里最美的语言,描写这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面,尤其要注意重点将刚才我们分析过的最精妙的字词突显出来。

  生:创作,选取两三个同学来展示。

  师:评价(对学生创作中,表现出重点字词,突出主题情感的地方要重点评)。

  (五)课外拓展:

  赏析温庭筠的《望江南》,并分析词中哪些词用得精妙?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二

  1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温庭筠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可以进行初步的鉴析

  3重点难点

  内容和能力上,落实翻译和中心归纳,加强鉴赏的基本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导入】教学过程

  一、由“专题导言”导入新课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南唐主李璟、他的儿子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

  二、赏析《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1、作者

  温庭筠(约812 — 约870),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后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2、结合注释自读。

  (1)两个多义注解,你怎么选择?(探究、讨论)

  提醒: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

  ①“小山”。课本给出三中解释,屏风、发髻、眉毛。此处理解为“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更恰当,“重叠”若用来形容“眉毛”不太合适;而“明灭”是说阳光照到有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呈现出或明或暗、金光闪烁的景象,闺中的寂寥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下鲜明。

  [也有说“小山”是眉的:①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鬓云”的其他诗句:①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唐·白居易《长恨歌》)②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②帖。一说缝图案到衣服上,一说熨(多音)烫衣服。取后解,简洁明了。

  (2)齐读,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

  贵族、美丽、孤独、寂寞——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翻译:先独立翻译,后讨论比较。

  3.思考

  (1)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后讨论)

  (描写女子从起床的肖像而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着装的一系列动作或细节,从中展现人物的处境和心情)

  (2)说说你体会到抒情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探究、讨论。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见,也可参考《商山早行》的中心和作者的有关介绍)

  提示: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可参考“鉴赏助手”⑩关于“闺怨”的寄托)

  (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4.写作手法:

  细节刻画、对比、象征

  三、布置作业:

  1.整合鉴赏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

  2.完成“积累运用”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