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小石潭记》的知识点归纳

孙小飞老师

八年级语文下《小石潭记》的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名〈到小西小石潭记〉。

  二、内容分析: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屿、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 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6、 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 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7、 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8、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9、 潭水有什么特点?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用静动结合来写。

  10、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

  11、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抓住溪身的曲折、境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2、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13、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14、 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5、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16、 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

  三、根据内容来背写: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珮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课文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