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经书的好处

莉落老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

  抄写经文的意义在于将心沉淀、集中意志,并做功德回向,但各部经典的意义不同,例如《阿弥陀佛经》,适合将功德回向给亡者亲人;而《药师经》则是给患有病痛者。

  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字字珠玑的文字般若,是增长智慧、净化心灵的重要泉源。历代很多高僧大德都曾以抄经作为修行方便法。 抄经时凝神静气,全神贯注于经上,能使心灵安定。持之以恒,烦恼得以开解,智慧自然增长。

  抄经不同一般书法,每一步骤皆是修行,藉专注于抄写佛经,达到身心安泰,一心不乱的境界。 专注一心,没有妄念和烦恼,脑神经得到放松,能激活大脑神经细胞,使全身血气通畅,有益身心。抄经、写经故是一项很好的修持。

  拓展:

  《心经》可破除三障

  一、报障

  报障又分正报和依报。怎么叫正报?怎么叫依报?正报就是正当来受报的,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依报就是依靠这个来生活而受报,也就是衣、食、住等。

  我们人这个正报的身体,有好的,有坏的。有的相貌生来就非常英俊、非常的圆满,人人见着人人就欢喜,人人爱敬。见着这个人哪,人人都欢喜他,看着他有这种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样子。什么叫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英文就叫outstanding。这样的人,人人见了都赞叹:“喔!这个人真是有智慧!真是有善根!”这又分出两种。

  有的人,你看他有智慧,但没有善根,这是什么呢?这种人多数是妖魔鬼怪来到世界上。什么叫妖魔鬼怪呀?好像山精,在山里头藏的妖怪,就是那个精灵、魑魅、魍魉等,这些妖怪年头多了,成了老妖精,可以吃人的。后来他也死了,死了来做人,他就比一般人多少聪明一点。但是他做事一点也不聪明,尽做糊涂事。什么坏他做什么,啊!专门不守规矩。哪一种事情是对人最有害处,他大约就做这一种事情,所谓“唯恐天下不乱”,专门扰乱社会的秩序。这一类就是有智慧而无善根的。又有些人在前生尽作好事,但是不研究经典,所以智慧就没有那么多,很愚痴的,这是有善根而无智慧。又有的人,相貌既美满,寿命又长,也富贵,也富有;有的人相貌既丑陋,寿命也不长,很小的岁数就死了,这都是前因后果所现出来的正报。

  依报,就是我们依以为生的衣、食、住、行。依报也是由前生所种的因来的。你前生种善因,今生果报就好;前生种恶因,今生果报就坏。所以,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种恶因,将来就不会受恶的果报了,这叫报障。

  二、业障

  业就是事业的业,不论出家人、在家人,一定都有一种事业来做。一做事业,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很多困难的事情发生。遇到困难的问题,就会生出烦恼,生出种种不愉快的事情,这就叫业障。

  三、烦恼障

  我们人都有烦恼,这烦恼多数由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多数由贪心生出的,由瞋心生出的,由痴心生出的。

  你怎么会有烦恼?你有贪心,贪不来,就生出烦恼了。你有脾气,事情不合你的意了,就生出烦恼。你愚痴,不明白了,就生出烦恼。为什么你有烦恼?又因为你有一种慢心,你有一种骄傲心,你看不起人,于是乎就生出一种烦恼。为什么你有烦恼?又因为你有一种疑心,对一切的事情都生出怀疑,一怀疑也就生出烦恼。还为什么生出烦恼?因为你有邪见,见解不正当,所以就有烦恼生出来。如果你有正知正见,你有真正的这个智慧,对一切事情就都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既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始至终都非常的明了;你既然明了,就不会有烦恼。所以烦恼障是由贪、瞋、痴、慢、疑、邪见生出来的。

  这部《心经》能把这三障给破除了,破除报障、业障、烦恼障。它怎么破除的?因为它有真正的妙智慧,有真正如如不动的真心,所以能把这三障给破除了。我们明白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才会有真正的智慧,有了真正的智慧,就能把三障给破除了。

  心无挂碍离报障。你这个心没有挂碍,就离开你这个报障了。什么叫报障呢?我们这个身体就叫报障。为什么我们有这个身体?就因为有所挂碍。你若无挂碍了,也就是苦乐一如,也无苦、也无乐;也就生死一如,也没有生、也没有死,生也就是死、死也就是生,生死都无动于衷了。苦乐一如也就是顺逆一如,在顺的境界是这样子,逆的境界也是这样子。总而言之,没有什么可以把他的心给摇动的。为什么不能摇动他的心呢?因为他无挂碍了。有所挂才有所碍,无所挂就无所碍。

  这“挂”是怎么样呢?就是吊上,在这儿挂着。“碍”,就是有所障碍。你若无所挂,根本就没有一个挂,又怎么会有个碍呢?你能无挂就无碍,所以说“无所挂碍”。无挂碍,也就是了生死了,这时候是“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二乘人在他没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就告诉他:“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他就慌上来了,就要跑了,说:“我从来没听见这个法,怎么‘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个我不相信!”二乘人不相信这种道理,所以现在说的是菩萨。

  菩萨悟得“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只要你能回头转身,能以一回头就是了;就是你一转、一转身也就是了。为什么我们不明白菩提?就因为我们背觉合尘,你再能背尘就合觉了。心无挂碍这个时候对一切生死、苦乐、顺逆的境界都无动于衷,这就无挂碍。这个时候就离报障了,这个身体的障碍就会离开了。我们为什么离不开这个身体?因为我们把身体看得很重。所有的人求名、求利,日夜奔波忙碌,为的什么?就为了这个身体。想法子给这个身体做个好好的奴隶,做个好好的马牛,不愿意对不起这个身体。

  可是这个身体对你毫不客气,为什么呢?你对它再好,啊!好像那个波斯匿王在孩孺的时候,肤腠也润泽,气血也充满;等到老的时候,就“发白面皱,逮将不久”了,发也白了、面也生了水波浪了。面上的皱纹就好像大海的波浪似的,在这脸上一层一层的走。“逮将不久”,很快就会死了。这都是因为有挂碍,挂着这个身体就有报障。你若无挂碍了,不执着这个业报的身,就是无我了,无我就没有报障了,所以才说“心无挂碍离报障”。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是说你若是无所挂碍,就没有恐怖,就不怕了。没有恐怖,就能远离颠倒梦想,一切的颠倒、梦想都没有了。没有恐怖就破除你的业障,没有颠倒梦想就破除你的烦恼障。

  这个“无挂碍”是很不容易做得到的,好像说我什么都不想,我就想我的父亲、母亲,不错这是孝道,虽然是孝道但这也是挂碍。或者说我什么都不想了,我就想着我的儿子和女儿,这是一种慈悲心,虽然是慈悲心也是一种挂碍,这是好的挂碍。又或者说我有个朋友,很久没有见面了,我朝思暮想,早晨也想、晚间也想,虽然这么想,但是就见不着面,这也是挂碍。总而言之,你放不下的就是挂碍,你能放下就是无挂碍了,所以说“无挂碍名真放下”,这才是真正的放下了。

  讲到这个地方,我想起我在中国的时候,在苏州灵岩山遇到一个真正放下的和尚。我在去年暑假的时候讲过一次,不过有很多人没有听过,所以再讲一次。这个和尚是参禅的,一天到晚参禅打坐,他的名字叫大休。这个大休禅师,他专门参禅打坐,以后他真放下了。怎么放下呢?我告诉你,他写了一幅对联,他说:“无大无小无内外,自休自了自安排。”无大,也没有大;无小,也没有小;无内外,也没有内、也没有外,你说这是个什么?“自休自了自安排”,我自己休、自己了,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他安排什么事情呢?很奇怪的,他在那个石壁上凿出个窟窿来,这窟窿正能坐下一个人。他又用石头做了一块石门,这个石门又用铁凿上,可以开、可以关的。他就自己坐进那石壁里,把石头门关上,就圆寂了、入涅槃了,就了了!你说这多简单。

  无挂碍名真放下。什么都不执着了。再无恐怖业障除。为什么恐怖?就因为有业障;你没有恐怖,业障也没有了。远离颠倒生相破。我们众生就是颠倒;若能离开颠倒,就是生相无明也破了。梦想粗细沙惑如。你若没有颠倒,就没有梦想了;没有梦想,也就没有粗惑、细惑,也没有尘沙惑了,都是合真如的妙理了。

  三障消融圆三德。这时候你的业障、报障、烦恼障都消融了。“圆三德”,解脱德、般若德、法身德,这三德也圆满了、圆融了。

  邓绥十二通经书的名人故事

  邓绥是东汉和帝的皇后,以谦和忍让与贤慧而著称,连临两朝听政而显其才,可谓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

  在她六岁的时候,就有一个雅号叫“女诸生”,即女秀才的意思。由此可知,她在童年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小才女了。

  邓绥,原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公元80年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她的祖父邓禹,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太傅,晋爵高密侯;她的父亲邓训,官为护羌校尉;她的母亲阴氏,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的侄女。

  父母的良好素质,给了她一个颖悟非凡的脑瓜;官宦家庭给予她一个优裕的环境。然而,邓绥没有把这些当作嬉戏游乐的资本,而是把它变成了渴求知识的动力。

  在她刚刚一周岁的那天,邓府为她过生日,府中上下都送礼物给她,母亲送给她一枝花,她抓过来扔掉了;父亲送给她一块碧玉,她又抓过来扔掉了;其他人送的东西,她连看都不看一眼,就用小手拨到一边去了。最后,祖母给她拿来一本书,她却抓过来翻个不停。祖母高兴地说:“常言道:‘将门出虎子’,看起来我们家要‘将门出才女’了。”从此,祖母对邓绥便另眼相看,十分喜欢,而且承担了每天教她读书识字的任务。

  小邓绥的确聪明,过目不忘,祖母每天教十个字,她会十个;教一百个,她能记一百个。到她四五岁的时候,祖母感到再教邓绥已是力不从心了,索性命儿子给她请来一个家庭老师,开始教她学起《四书》、《五经》来。当邓绥长到六岁的时候,已能诵读史书;到十二岁时,便能熟读《诗经》、《论语》,而且能解说微言大义。

  东汉明帝时重视太学,并在南宫创办了贵族学校,让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等子弟入校学习。邓绥的哥哥们借助阴氏一门的关系,得以到学校读书。因邓绥是女孩,不得人校学习。但她不甘心,便找来经书自学,遇有弄不明白的地方,便等哥哥们下学回来后请教,她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连哥哥们也回答不出,只好由哥哥带到学校问老师,然后再来给邓绥解释。为此,家中上上下下,都常常在开玩笑的时候叫她为“诸生”。

  她的父亲见她秉赋不凡,很是器重,每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先听听她的意见后再定。她的母亲阴氏见她酷爱经书,不习女工,曾责备她说:“你一个女孩家,不学针线,专习经书,难道想做女博士吗?”邓绥听了,只是一笑,不做回答。不过,为了不让母亲生气,她便白天学女工,夜间读经书。

  邓绥自幼不仅爱读书,且善解人意,从不愿做别人不满意的事,也不愿说别人不满意的话。已经说过,邓绥自从生日那天抓了一本书,祖母很是喜欢,主动教她读书识字。后来,自从给邓绥请了老师,祖母总觉得不能给孙女做点什么而有些内疚。此时,邓绥虽然只有五岁,对祖母的心情却体贴入微。为了不让祖母内疚,她便主动去找祖母为自己理发。

  祖母说:“孩子,我年纪大了,眼也花了,理不好,还是让你母亲去理吧!”

  邓绥却故意撒娇说:“我谁也不让理,非让祖母给我理,就是理得不好看我也高兴!”祖母开心地笑了。

  从此,祖母便经常给她理发。有一天,邓绥又来让祖母理发,祖母令侍女拿来了梳子和剪刀。祖母在这次为她理发的过程中,终因人老眼花,不慎用剪刀误伤了她的前额,痛得她不由得一动,祖母立即停止,吃惊地问:“怎么了,伤着肉了吗?”

  邓绥强忍疼痛,连忙坐好说:“没有,理吧!”

  左右侍女见了,都未敢吱声。事后,侍女们问邓绥:“明明伤着肉了,你为什么说没伤着?难道你不知道痛吗?”

  邓绥说:“并非我不知道痛,实因祖母太疼爱我,倘若我叫起疼来,祖母一定会自责难过的。所以,我宁可忍受一点皮肉之苦,也不愿祖母由此而伤心啊!”

  后来家人知道后,没有不称赞邓绥心地善良的。

  公元92年,十二岁的邓绥因其才华和贤慧被汉和帝刘肇选入宫中,立为贵人。由于她自幼知书达理,心胸豁达,人宫后恭顺谨慎,进退有法度,深得和帝宠爱。

  有一次,她偶患小疾,和帝令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探视。邓绥却拒绝说:“宫禁至重,外戚人等是不能人内的。皇帝的心意,我领了,但我不能因此使陛下有幸私之讥;如果这样做,连臣妾也要被人说闲话的。”于是和帝对她更加敬重。

  公元102年,和帝皇后阴氏因“巫蛊”案发被废,邓绥被册立为皇后,她以身作则,提倡朴素节俭,为后宫做出表率。

  公元105年和帝死后,她连着两朝辅佐幼帝,前后听政长达十六年。听政期间,她整顿纲纪,以经治国,注重教育,重用人才,勤政爱民,未有大失,充分显示了她的卓越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