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予我1000字

孙小飞老师

《心经》予我1000字

  《心经》予我1000字

  有时,一份缘总来的无理无由,悄然却巧妙,我与《心经》的相遇便可用此番话概括。

  四回叶黄叶绿已化为记忆的标本,唯独书桌旁那个袖珍的小册子安然如故。还是四年前,一位至亲长者将这个小册子递予我,并嘱托:“这是个智慧的小东西,或许对你紧张的学习生活有减压作用。”我故作明白的点了点头,从此小册子与我沉默相随。

  可惜,智慧的东西总是在不谙智慧的人手里搁浅,而我便充当了这个愚者,将“智慧”一搁便是四年之久。虽然直觉告诉我它很神圣,单那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红绸黄丝外套,就有一种招人探索的庄严,更不必说其内容,而我却一直不懂,直到今天……

  《心经》是整个佛学的高度浓缩,是佛家学问的精辟概论,是群经之典和万法之首,理解了它,可拿到走入佛学殿堂的金钥匙,同时,更加逼近真理。不由中记起孙中山先生说的:“佛学是哲学之源,是科学之母”。

  我也只是初识佛学,未曾有多大的见解,只是隐隐中觉得:它既可伴随人类文明驰骋2500多年,必有其独立的思想缘由和了解价值,况且事实证明,它同样可以与其他思想碰撞,以寻求真理中的交锋。

  《心经》全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仅268字,成文于公元前2500多年的印度,出于释迦牟尼佛(即悉达多王子)之手。《心经》全文表达的东西用一个字概括或许是“空”,但又何尝不能是“心”呢?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佛教信仰者的角度看,是劝说大家放下欲望,因追其综往往色空不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灵的澄澈和坦然。然而,我更相信一种哲学的佛教,到今天为止,我未曾在任何寺庙里、菩萨前磕过头,却一直将《心经》小册子放在案头,白玉佛像俯在胸口,因为我认为,佛学里的所谓“空”,特殊到红尘中的普通个体,可以演化为一种“禅心”。

  在物欲所累的今天,我们的不安和不幸并非全部来自外部世界,而是来自我们自己那颗不安的心,不安于现状、不甘于苦厄、不平于争夺、不服于过错。生存之道不可无,而面对途中的众多无奈和灾难,我们缺乏一颗平常心,那颗近似于“禅心”的`空静。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不运用智巧去获得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这让我想起了生命存在的问题。我们苦于生活中的无数次得与失,疲惫的大脑忙于烦闷和纠结,而你可曾知道,就连生命本身也不是一个永恒!

  自然科学界一直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如果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是真的;如果2008年美国科学家预测到2027年,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是50%成为可能事件。那么此时,你不妨退一步想,生命的存在本来就是个偶然,何时来何时去或许并不由你来主宰,天意若为真,你有何力?你是不是突然间发现,得与失的计较变得那般渺小无力,追寻短暂生命中的本我、实现现世的存在价值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我渐渐觉得,寥寥268字里有大文采、大智慧,我何尝可以真正懂得哪怕冰山一角,可以做的,恐怕只有向着它,透过宗教的现实意义,以一种谦卑、尊敬的姿态了解它,虽然我还不能确定自己的脚步是否踏实?

  《心经》的源流是一条无头无尾的大江,我投足试其冰凉,已略感清爽。从未想过自己与佛学在生命里起落同随,只愿与它的“缘”近于《心经》予我的指点,简单而空灵。

  身边常携带着一曲王菲演唱的《心经》,时而打开静听一二遍,不可再多。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深谙,我依然是红尘中人,它予我的唯有必要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