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导入方法

莉落老师

  提问导入

  师:“同学们,先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三个字。你们注意仔细看,可以在心里默读。”(在黑板上写下“圆明园”三个字)

  师:“同学们,现在跟着老师读一下这三个字。圆、明、园。”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完成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后找关于圆明园的资料,那么老师现在想问一下各位,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你们想到些什么呢?说说你们的感受,可长可短,一个字也行一个词也行,举手发言。”

  评析

  优点:

  古人有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打进。”思维永远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这种问题导入法可以引起畅所欲言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也有要求,能将脑中画面转换成文字,无论是精简地说,还是详细地说,清晰的表达,流畅的语言,都是口语交际的体现。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去回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缺点:假如班里的学生课上不太热情,或者准备得不充分,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一定要把课前作业落实好,适当给予学生阅读提示,避免因为准备不充分而出现尴尬。

  悬念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是第七单元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大家打开书本,请看第一段。读一读。”

  齐读第一段。

  师:“说到损失,那就是圆明园被毁了。大家想想,既然英法联军只是觊觎里面的财物,按道理抢夺里面的'宝物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把它烧毁呢?那么烧毁的原因是什么呢?再换个角度想想,把宝物抢夺后,圆明园烧毁的,到底是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追寻其中的理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评析

  优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捉住这个契机诱导学生自己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结合点。

  缺点:问题数目要适当,太多的话会出现某些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没有兴趣,走神,不愿意思考的现象。

  动画导入

  课前播放关于圆明园被毁时的片段,引起学生的感触,更好地导入课文。

  评析

  优点:用视频引起学生的情绪,从视觉,听觉去感受圆明园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时尚不可估量的损失。营造这种可惜的感觉。

  缺点:学生可能无法从视频中抽离出来,课堂气氛压抑。

  拓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教材理解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更多《圆明园的毁灭》文章推荐阅读: 

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资料大全

2.《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3.《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_400字

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过程

5.《圆明园的毁灭》简单教案

6.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7.《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

8.《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600字

9.《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10.《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