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模板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尽快,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了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死水》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让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的深层根基。
《赞美》写作背景
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1940年留校。1942年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战以来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吟诵,认真揣摩诗中的意象,领会意象的象征意义。
2.运用现当代诗歌鉴赏的方法来鉴赏这些现代诗歌,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3.学习本课,感受《再别康桥》抒发的诗人对曾经生活和学习过的康桥的挚爱之情及另外两首现代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各自的爱国之情。
课文讲解
《中国现代诗三首》所选入的名家名篇几乎都在不同时期影响过中国诗坛。《再别康桥》用语言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的秀丽风光,用寻常意象创造了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深情;《死水》用反语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更丑;《赞美》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尤其是中国农民的牺牲精神。
认真研读文章,从对下列问题的思考中加深对诗篇的理解。
1、《再别康桥》中为何不写“作别河畔上的康桥”而写“作别西天的云彩”?
明确:其一,诗歌贵在意象的丰盈含蓄,“河畔的金柳”“夕阳”“波光”“艳影”所构成的让人心醉神迷的康河晚景图令诗人情迷,自然留恋起与之相关的“西天的云彩”,也即流连夕阳下康桥的美景。这是诗人意象的和谐美。此时“作别西天的云彩”比直言作别康桥意象丰富、含蓄、耐人回味。其二,言“作别河畔上的康桥”虽然突出了主旨,却将诗意淡化了,显得直露、浅白、生硬。而“西天的云彩”不仅给康河晚景装点了几多柔美,而且其轻柔、飘逸的态与诗人“轻轻”“悄悄”的神有着浑然天成的暗合,产生了和谐的意趣之美。其三,从音韵角度来看,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首节韵脚“来”“彩”和谐,形成美感,而用“桥”则破损了此诗的音韵美。
2、赏析“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的诗意美。
明确:别离康桥的千般情丝万般眷恋在这个梦幻般的夜晚化作物我合一的默契。诗人此刻的离愁别绪让康桥都沉默了,康桥也为之动情了,此时的无言又胜过多少的情语。此句将人遐想心境的极致表现得恰到好处,其意趣之美着实可人。
3、抒写“一沟绝望的死水”的意义何在?由此可以联想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漠视“死水”的存在,无异于麻木不仁、浑浑噩噩。而揭开“死水”的面纱,撩拨起污浊不堪、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的“死水”,更能唤醒那些被“死水”的表面现象所蒙蔽的人们,使之看清死水那腐败、丑恶之极的事实,从而奋起而消灭之,重建“美的所在”。这就是抒写“死水”的意义。
由此读者也可联想到像“死水”一样缺乏活力、粉饰太平、滋生腐败的丑恶之极的社会现实。
4、揣摩《死水》中运用“不如”“也许”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诗文首尾两节运用的“不如”均表达了一种愤激之情,既然是这样“一沟绝望的死水”,那就让它丑恶到极点。“也许”统领第二、第三节,承首节“不如”的推测,想像添加“破铜烂铁”“剩菜残羹”在“绝望的死水”中可能出现的更为腐烂、污浊的变化,从中可看出诗人对“死水”彻底的厌恶、嘲讽之情。
5、《赞美》中反复歌咏的“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个民族虽然历经磨难、饱经风霜、忍辱负重,但已经觉醒,面对死亡敢于抗争,而且坚强不屈。反复歌咏“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包含着诗人对一个已经起来的民族的深情礼赞和崇敬。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全诗的关键句,是作者感情升华的结晶,诗中每节都以此对诗文作诠释,也起到了突出主旨的作用。
6、仔细体味《赞美》第一节三处“拥抱”意义的异同。
明确:第一处“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与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那不可分割的感情以及对沉郁的历史的沉思;第二处“我要以一切拥抱你”,运用一系列具体的物象“拥抱”我们的人民和民族,这里更形象细致地描绘祖国和人民的联系;第三处“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表达了诗人与“人民”为一体共患难同奋斗的情怀。
相同点:都饱含了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
这三首诗中,无论是细腻情感的吟咏,还是豪情壮志的抒发;无论意象繁复,还是质朴浅近,都带给我们审美的享受,我们要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诗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现代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案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味。
二、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从而体会诗中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采用总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来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教学设想
本课用两课时教读和自读。这一课中包括四首现代诗,不必每一首诗都讲透讲深。
一、教读《再别康桥》,这首诗语言华丽轻盈,章法整齐,音韵柔美和谐,在形式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准,。
二、《死水》这首诗在教学时,教师着重介绍闻一多的“三美”主张,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吟诵来领悟其中的“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
三、《赞美》则让学生尽可能结合背景资料,动用关于意象概念和象征方法的知识,揣摩诗句度尝试自己进行评价。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和讲析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来体味其中的诗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徐志摩在语言形式上是追求艺术美的,但他不是钻到象牙塔中去艺术而艺术。他有理想,并把对理想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胡适在《追悼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就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简言之,他的理想就是英国式的民主,英国式的政治。
二、教师点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诵读课文。教师做出提示: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应读出委婉细致的感情。在朗读时,注意读出诗歌轻盈的节奏。
2、播放录音,学生模仿。
3、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内容。
1)提问: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提问: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明确: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提问:诗人告别时,做了哪些事(动作)?
明确:招手、寻梦、放歌、沉默。
三、逐节讲析并评价。(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 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四、再次朗读,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格的音乐,同时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
五、分组朗读,在组内评出读得最好的组员。
六、布置作业:阅读《语文读本》中《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训练学生揣摩《赞美》的诗歌意象,读出诗歌意韵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死水》: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柔美,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字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讨论)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2)象征北洋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结合赏析资料自读《赞美》。教师提供几道思考题:
1、哪句诗点出了时代的环境?
明确:“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2、作者呕歌的是什么人?
明确:“人民”、“农夫”。
3、这首诗的“诗眼”是哪句诗?
明确:“一个民族已经站起来”。
五、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六、布置作业:从《死水》和《赞美》这两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篇短评,角度不限,字数在300至600字。
黑龙江高考排名184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高考排名47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关于再别康桥的感悟
职称俄语阅读资料徐志摩再别康桥(双语)
读再别康桥后感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推荐
关于再别康桥的感悟
职称俄语阅读资料徐志摩再别康桥(双语)
读再别康桥后感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推荐
再别康桥的艺术形式
再别康桥什么意思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
有关课题再别康桥的教学反思
再别康桥教案十五篇)
再别康桥课堂教学断片剪辑
再别康桥的教学目的
再别康桥优秀课堂实录
再别康桥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