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在伊朗长大》心得与体会

马振华老师

看《我在伊朗长大》心得与体会

  我依然坚持认为,作为一个对两伊战争以及除本国外的近代世界史知之甚浅的人来说,能看懂这部影片的程度一定很局限。

  也越来越深信世界上大多数事情“非亲历不可知”,更不能妄加论断。我们活着就是在不断经历新的事物,面对新的挑战。

  也许有机会出国。那就有与家人的分别,却不曾有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平安回家,有生之年还会不会回家的体验。你可知世界上还有多少难民,前一阵南美逃往墨西哥美国的难民忽然飙升还引起了联合国注意。他们在离开家的时候,可是抱着never would, or could回家的心的。或者,像电影里的玛莎,受过西方教育,思想前卫的她,已经无法再适应祖国的生活。她第二次欧洲,母亲对她说我不准你再回来。美国、加拿大以及许多西方国家有很多中国移民。我不是指近十年来砸钱过一切交给中介的那种移民。而是再早一些,坐船过,靠开餐馆立稳脚跟,艰苦起家的一代移民,他们当时过,也是抱着不会再回国的心吧。还有那些建国前的世家,如本地民震全国的一个民族工商业巨贾家族,后辈几乎都在国外,国内也听不到他们的`消息,想来祖国也没有他们的留恋之处了。其中当然有很多原因,只是我们外人不得而知。

  那就有机会在陌生的国家寻找住处。一次性在一间公寓顺利住满一年,且一个人无拘无束的我,怎么会懂玛莎一次次被赶出住所,挨个住朋友家,甚至露宿街头的经历呢。化个妆、穿暴露一点的裙子就要被漠不相关的房东品头论足,除了发飙还能怎样?房子,那就再找别的。

  那就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的年轻人。在大雪天的周末夜晚看见穿短裙踩高跟的金发辣妹从兄弟会姐妹会的house出来,并不会跟他们一起轰趴或更甚。也就错过机会在趴体上与谁看对眼就在21岁结婚然后迅速地发现其实并不合适。奶奶多么有智慧啊,轻描淡写“你变漂亮了”便知玛莎在恋爱,看见玛莎为分手哭的伤心又只是淡淡一句“结一次婚是为第二次做准备”,你值得更好的人,你会遇到。

  也就会被问到你来自哪里。其实很多情况下根本不会问你,因为一望即知。亚洲面孔嘛。他们甚至都不用问你就把你当成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呢。纽约大城市的乞丐都会笑着一口气说“你好/kong ni ji wa/a ni ha se yo”都不带停顿的,总有一句你会懂!你会很骄傲很有底气的说你来自中国吗。一般都是“那还能是哪呢”这种内心OS吧。说实话能有多骄傲呢,骄傲你让美国人花五百万来入中国籍呀还要限制名额呢。每年那么多全世界人口最多国家最top的大脑争先恐后要为联邦政府纳税,抽签率还很低哟,是真的有多少人觉得自己祖国有多好?也会理解有人就是说自己来自Hong Kong来自Tai Wan啊,未必能脱口而出来自中国。他们未必想很多只是种习惯。所以像玛莎,被问起来自哪里,她一犹豫,说了法国。法国,这两个字就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呀,而伊朗,别人想到的便会是“野蛮的”,便不会有人喜欢她。奶奶知道了非常生气,说,你这么快就忘记你是谁了。

  当然我不能说那些羡慕移民的、正在努力移民的同胞,就是已经“忘记自己是谁了”。当然移民是个复杂的问题,无法简单的讲清楚,不过我想那些能对着星条旗宣誓的人,在那一刻之前,一定是有过一番思考的吧。再怎样,这也是放弃一个身份,以另一个身份开始生活。

  伊朗与法国对比,是落后的,未解放的,即使过了战争时期过了独裁时期,起码我们从影片中直观看到,起码的男女平等都没有做到。当然伊朗只是更严重一些,当今社会放眼全球,性别依然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所以前几日艾玛沃森的联合国演讲反响如此火热。社会一向对女性的要求更高而对男性更宽容,男女平等,大概只有在传说中的北欧了吧。

  玛莎多么幸运,她有那么好的爸爸妈妈和奶奶。什么样的家人是“真的能在背后一直支持你的家人”,这才是真的一直爱你,支持你。看到影片中的妈妈劝导朋友的小孩不要参军、被男人羞辱后狠狠还击并仍为自己处境的渺小对国家社会不正义的无力流一滴泪还假装坚强,送走女儿时平静微笑却在下一秒晕倒,在电话里对玛莎不愿见的亲戚说玛莎不在家,以及最后,第二次送玛莎出国,不管心里有多爱女儿,也坚定地对她说“不要再回来”。还有爸爸,叔叔,舅舅,更不用说奶奶。这才是爱啊,这才是支持,这才是家人。不是硬留你在身边,不是在学校打电话告你小孩状的时候,站在学校一边打骂小孩。就算生在战火纷飞、没有尊严的国度,有这样的家人,简直别无所求。

  这样的家人对你全部的希望,不过是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

  花花世界,什么样是好的生活,答案自然是千千万万。人的欲望何其多,过上一种好的生活,又会想要另一种没有的。你有好的家人,却未必愿意一辈子在他们身边;你自由恋爱结婚,却说不定过两年就不爱了;你拼命想看外面的世界,却有一天忽然想飞奔回家;你终于和久未谋面的朋友们相聚了,忽然他就莫名的走了。只要活着,你就是幸运的,而只要活着,你就必须面对无穷无尽的变化,接受无穷无尽的挑战,这并非一直容易,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只要记得,无论你在哪里,做什么样的工作,爱什么样的人,都不要忘记自己是谁,要有尊严,要诚实谦正。

  (好多年以前,我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不知是“我在伊朗长大”的书评还是影评,就被深深吸引。后来看了电影,又在书店偶然间看到三联出的绘本,一套四本好像,因为排版装帧没有很吸引人于是摸了摸就没有收(其实就是买不起。。或者是搬不动??),今天忽然想起再看了遍电影,还是喜欢。我好像还没提一句我有多喜欢这黑白的画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