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心得体会五篇

阿林老师

扫墓,是指到墓地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清明扫墓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清明扫墓心得体会1

清明时节,学校组织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这是我第一次为烈士们扫墓,心里十分激动。

我们身穿整齐的校服,胸前佩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满怀激情地向烈士陵园进发。

我们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进入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这高耸的烈士纪念碑上“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十分醒目,让我们铭记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他们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和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我站在烈士碑前,面对着同学们,珍重其事地宣布:“烈士陵园扫墓仪式正式开始,首先,请旗手献队旗。”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旗手们举着队旗面对着先烈们转了一圈。学生代表拿上花圈,为先烈们献上花圈,并庄重地行了一个队礼,可见他们对烈士们有多么地感激。同学们一个个低下了头,默哀了一分钟。最后,我们绕墓一周,这时,我仿佛听到了烈士们英勇不屈的声音,仿佛看见无数英烈站在我们面前,顶天立地!为了我们的新中国,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牺牲了自己,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先烈们啊!你们那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充满着为祖国不懈努力的信心。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清明扫墓心得体会2

伴着淅淅沥沥细雨,当我们踏入烈士陵园的台阶,才感到雨后的空气是如此清新。春天的气息,雨的味道促使小草拱破泥土,冒出星星点点的新绿,雨后的树林更加茂密,不时有顽皮的雨珠娃娃,摇着胖嘟嘟、圆溜溜的身子,咕噜咕噜地滚下来。

近了,近了,烈士陵园终于到了!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纪念碑。只见石碑上身的四周全是名人墨客的题词:烈士忠魂,万古长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烈士浩气万古存,英雄事迹励今人等等。石碑的下方则是各式浮雕。看着,想着,我似乎进入了这样一个场景:红军们面对凶恶残暴的敌人毫不退缩,挥舞着刀枪,向敌人进攻,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拼搏,杀得敌人丢盔弃甲,心惊胆寒。头一转,不知不觉又进入了另外一个场景:穷苦的人们再也受不了敌人的压迫,带上自家的棍棒,冲杀出去……

在烈士碑亭,我看到了许多伟大的名字和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敌众我寡的战斗中被俘而宁死不屈的红二0七团团长黄琬;惨遭杀害、身首异处的中共莆田特区委员、沿海游击队队长吴承斌;弹尽负伤被捕,高呼口号英勇就义的中共莆属特委委员、福建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陈天章;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福州西门外殉难的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委员黄孝敏、潘涛、余长钺;即将挥师北上抗日,却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暗杀的闽中工委书记、义勇军第七路军第一纵队政委刘突军……他们为人民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不禁肃然起敬。

看着,想着,我在心底默默地对先烈们说:“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继承你们的遗志,争当薪火传人!”

清明扫墓心得体会3

遥想20世纪前期,那段中华人民屈辱的日子:侵略者们的残暴,给我们永远都抹不掉的回忆。是那些英烈,他们用生命、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新中国。

如今的江山如画,是当初烈士们用生命搭建的,是烈士们英魂的寄托。

狼牙山,五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换来了如今人们对他们高度的评价与赞赏。

一个个英烈,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死去。虽然他们的肉体死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生不灭。

清明节到了,到了我们可以回报那些英烈的时候。买上几十束鲜花,到那些英烈的坟前,看那一个个不朽的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不停的战斗,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他们充分的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唱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唱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安抚他们的英魂,让逝去的英烈们安息,让英烈们知道,我们胜利了!

擦净墓碑,是对英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是对他们表示由衷的赞赏,是为他们而感到骄傲、自豪。

啊!英烈们啊,你们的英勇,是我们要去学习的精神!

啊!英烈们啊,你们的英魂,我我们要去追逐的境界!

每次想起这些英烈们,我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美好,在这个富裕的*国家中,我是多么的美满和幸福,而在那个艰苦的斗争社会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我要郑重的烈士们说:“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斗争胜利了,我们青一代少年将再次继承你们努力开辟下来的光辉道路,我们将要去建设祖国的明天,我会认真的学习,学好本领,长在后再继续工作——建设祖国。

我热爱英烈,热爱祖国,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中国有辉煌的历史,有铁一般的热血男儿,有那种致死不悔的精神,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祖国的未业而奉献一切。我是革命烈士的后继者,我一生的求学难道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吗?作为身为中国人的我,去继承先烈的遗志是理所当然的。我真想像烈士那样,做到永垂不朽。我这个报效祖国的决心是无法动摇的。

如今我们青少年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你们高兴吗?在这清明之际,献上一朵纯洁的白花,代表我的深深敬意,我向你们庄重宣誓:“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再度继承你们的事业,我将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来好好的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创造出另一个灿烂的明天。英烈们,我要向你们学习!

在美好的今天,我再次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

清明扫墓心得体会4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烈士陵园去扫墓。

视力好的学生就步行去,视力不好的学生学校有车可以坐车,我和几个同学就是坐车去的。烈士陵园离学校不远坐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我们下了车在烈士陵园门口等了一会走路来的学生也到了大家就向里面走。

一条小路两边仲着许多松树,松树长得非常茂盛阳光从树枝的缝隙射下来显得有点昏暗。

大家走到一座塔前都停下。这座塔叫烈士纪念塔上面听老师说有许多烈士们的名字。学生们排好队伍要举行仪式了。第一项就是献花圈随着哀乐的想起一个个花圈搬了出来摆在旁边。第二项是默哀三分钟哀乐再次响起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我也不例外。

学生代表和校长讲完话后大家就走进烈士陵园的最深处。那里立着一排排烈士们的墓碑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出生年份和牺牲年份。这些烈士们都是二十多岁就牺牲了超过三十岁的非常少,生命之花甘冈绽放就凋零了。真让人感到惋惜。但他们是为了人民和祖国而牺牲的又让人感到敬佩。

我不由得也对这些烈士们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他们为了祖国不惜献出生命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离开烈士们的墓碑大家来到一个名叫日照暴动纪念馆的地方。这里陈列着许多关于日照暴动的资料还有烈士们用的枪。

日照暴动分南北两路。南路有郑天久率领北路由安哲率领,和敌人战斗了十多天最终因为力量悬殊而失败。

安哲和郑天久都是地主家的孩子。但他们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后就烧掉自己家的地契把别的地主骗来也逼着他们交出地契然后烧掉。他们吧土地分给农民把仓库打开将粮食也分给农民。暴动失败后他们都先后被敌人抓住。他们面对敌人的酷刑视死如归到死也没有透露一点党的信息。他们只有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他们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他们本来可以当一名地主吃喝不愁,但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弃优越的生活和反动派做斗争,最后壮烈牺牲。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今天的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要努力学习争取也能卫国家做一点贡献不辜负烈士们的期望。

随着大家走出日照暴动纪念馆我们也要也要回学校了。这次活动真的很有意义,他不但让我们知道烈士们的伟大精神还能激励我们勤奋学习也能为国家做一些贡献向烈士们那样死而后已。

清明扫墓心得体会5

清明,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里的一个节气,也是我国扫墓、祭祀先人的传统时节。正清明那天,还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法定假日。

清明节前后的日子,几乎所有的人家都在张罗扫墓、祭奠祖宗,同时也是想乘此机会,带领一家人郊游踏青,让大人小孩都尽情地享受享受春的风光。

今天,我起了个早,因为要参加老干局组织的、去红军烈士陵园,为红军烈士扫墓的活动。

遵义的红军烈士陵园,位于遵义城中心的凤凰山南麓,山环水抱,松柏长青,巍峨的烈士纪念碑上,金光闪烁着邓小平同志的题字,近年对陵园进行了精心的改造和修葺,使其更加庄严、气派。

陵园本就是遵义一处著名的景观,终年四季,游人不绝。清明时节更是人流涌动,学校、部队、机关、厂矿企业、民间团体等组织的扫墓活动,每年都会连着几天,终日不断。

久旱之后,天遂人愿,近日接连几个夜晚都下雨了,春雨贵如油啊,春雨后的世界,显得倍有精神。我在清晨的毛毛细雨中慢步着,沿凤凰山上清洁的林间小路向着红军烈士陵园走去,空气是那么清新,沐浴在春的大自然里,惬意极了。

规定的集中时间是九点钟,我是提前二十分钟就到了。然而陵园的广场上,已经是游人如织了。还有好几个学校的学生们,正很有秩序地排着队,沿三百多步阶梯拾级而上,向着陵园广场靠近。

我们参加扫墓的人也前后接踵而至了,全是爷爷奶奶一级的,年龄都在六十以上,还有八十六岁的高龄者。见到熟悉的人,就都打打招呼,或是三、五人一处,谈天说地。

九点钟的扫墓活动准时进行了,程序和往年一样:献花、默哀、三鞠躬、缅怀讲话继传统等,然后就是解散,自由活动。其他如学校、部队等内容要丰富些,如有入党入团的宣誓仪式、爱国教育等等。

望着眼前的扫墓场景,望着还在源源不断而来的扫墓人群,我的心本能地有点嫉妒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就飞向了南疆,飞向了屏边烈士陵园,那里有和我一道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友啊!他们年纪轻轻就在那场战争中为国殒身了,他们的父母妻儿有的还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此时此刻,他们那里的祭奠场景,有我眼前这样的壮观吗?也许,我是乎是有些自私了。可是,他们的牺牲,不也是和红军烈士们的牺牲是一样一样的吗?但现实告诉我,他们仿佛也和那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一样,渐渐地被淡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