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评课稿(精选8篇)

李盛老师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篇1

  今天有幸听了应老师的《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课,本节课虽然是复习课,但是学生兴趣盎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把三角形单元的各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这节课应老师仅仅利用一个简单的图,设计了几个活动,让学生一边整理知识点,一边应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三角形的不同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本单元知识的梳理,不是由老师来完成的,而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整理。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整理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整理方法,并相互评价,再挑选出各种整理方法中比较好的结果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评价,这样不仅是给其他学生一种示范,更是让这些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强化自主整理的兴趣。

  回忆以往的复习课,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学习好的孩子都有一副无所事事的表情,因为我们往往很容易把复习课上成简单的回忆课,练习也经常是一些原来题型的重复,而这些对学习好的孩子已没有挑战性和吸引力了。而这次的复习课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学生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建构知识网络,而且自主整理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收获到了很多,既看到了自己课堂中的优点与不足,同时也吸取了不少的经验,也深深体会到了学无止境,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篇2

  听了五年级张老师的一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整理与复习的》,我也很荣幸了参与听课。张老师首先让孩子交流昨天已经构建的知识网络图,让孩子充分交流后让孩子上台展示,而后就是教师带领大家一起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教师从计算,应用2大方面进行整理,计算主要是从意义,算理,算法去学习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线段图这个工具,去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几分是多少的问题,到此教师并没有停留到知识的表面,而是让孩子继续发现,利用计算去解决问题。整节课教师只是了了的几句过渡语,更多的知识都是孩子在讲解,在交流,在表达。可以看出,教师真正的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孩子的回答中,可以体会到老师以前在培养孩子组织课堂,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功夫。任何一节好课,老师在之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孩子单单的有序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在每一节课都要有所重点的去训练,去示范,去要求。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每一点都是老师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有时候好老师并不是自己好就好了,好老师要培养出好的学生才是好老师。去区实验小学听课虽然很辛苦,但他们的每一节课都带给我很多思考,这种感觉真好。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篇3

  纵观全课,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环境、氛围。

  学生从不同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都表现的十分明显。学生在发现的结果中加深了对数的理解,同时较好的复习了乘法口诀。

  二、 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某些转变。

  练习课的复习性质好象不需要探究,只是反复训练的过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根据乘法口诀对一个两位数外部与内部环境进行某些研究,同时还有一个思维顺序问题。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策略,在本节课也有较好的体现。

  三、课堂教学的结构追求简明、清晰;过程体现丰富和互动。

  口诀复习~应用解决问题~讨论和交流,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把练习寓于一定的探究性活动中,是这节课在结构和过程上最主要的特点和优点。

  这节课从展开到结束,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学的模式,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在目前这种较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形式下,一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实际。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和师生的特点进行有益的探究才是现实的选择,归根到底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节课体现了这个特点。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篇4

  今天听了王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王老师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此加深理解并系统化为主要任务的课,它应包括知识分类、整理、能力上的提高等方面,首先应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然后进行相关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使知识温故知新、查漏补缺,达到融会贯通,以此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组成有机整体。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年龄小,分类、整理能力薄弱的特点,教师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教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并可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分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值得商讨的地方:

  1.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的,是很有趣的一节复习课,但由于激励学生的语句较少,致使这节课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

  2.在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区别与算理上,应该让学生说出一道类似的题型,就可让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却每道题都给学生进行了分析,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却没有达到复习课的标准。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篇5

  今天听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平时公开课都是新授课类型,很少上整理复习课。怎样上好复习课、练习课呢?由此引发了我对复习课、练习课的思考。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2、练习题的层次安排要清楚,要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安排基本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思考性较强的拓展题。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练习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

  3、另外,在今天两堂课的课堂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应让学生集思广益(动物园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教师给予肯定的方法是:8+24=32,32÷4=8,而8÷4=2,24÷4=6,2+6=8这种方法班上没有出现,老师可以引导: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本周三参加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听后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下面就同课异构的两节课谈一些自己听课后的感受。

  1、两位老师课前准备都比较充分,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练习的设置始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不做作。

  2、组织练习时,两位老师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了学生有趣的练习形式,通过练习提升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的能力。

  3、最后一点我认为两位老师在讲评两步计算时要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横线并在横线下面写好得数,再接着算就不容易出错,练习十四的第3题的第3小问“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数学问题?”我觉得学生提好问题后要让学生进一步列式解答更完整。

  “同课异构”展示活动,让我们领略到了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促使课堂优势互补,智慧共享,促进了我们教师专业成长。

  今天下午,笔者有幸参加了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听取了两位老师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二位老师沉稳大方,精心的课前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两位老师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学习。

  1、在进行课堂练习时,两位老师都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年龄小,比较喜欢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行自由摆纸片,排顺序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2、两位老师在设计上比较合理,层层深入:先简单回顾本单元知识,然后进行一组数学计算,进而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当中运用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3、课堂中,邹老师比较注重学生平时听课习惯的养成,学生举手发言,开火车口答,上台表达观点,都井然有序,对于个别学生的抢答,下位等“小动作”,老师都及时给予指正。使整个课堂始终保持高效率。

  4、课堂中,两位老师都比较注重“亲和性”,课堂语言有趣,肢体语言丰富,体态语言自然,大方,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最后我讲一点个人的意见,我觉得两位老师在学生准备小组活动,都应该先将活动的要求说清楚,不能等学生开始拆信封,取出学具的时候才来说,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都已经转到学具上,老师的要求就根本无人听从了。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意见,还请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篇6

  听了叶主任执教的《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一课。课堂上叶主任亲切的教态、严谨的语言、扎实的基本功、紧凑的课堂结构,深受到了我们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把自己听课后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听后整理如下:

  1、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归纳整理: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自行设计的能力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课上应用提高:课上采用“小老师”提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综合应用圆柱圆锥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中实践拓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需要解决有关圆柱圆锥的知识。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需要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后小结反思: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评价别人的发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能力。

  二、本节课亮点如下:

  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对知识的分类、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一环节,能完全放开。

  2、整节课的设计让人觉得做得细致又全面,把相关联的重点题型都复习的比较到位,足可以看出叶主任的经验丰富,又善于积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的语言严谨、规范,知识点把握十分精准。如: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要

  强调沿高展开,而后又让学生判断“圆柱的侧面展开一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所用语言清楚到位。而且,我们从大多数学生的语言也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训练很有效果。

  4、在本节课上教师不但让学生自己复习巩固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复习课的方法策略。

  5、教师对教材把握的到位,课上对学生点播到位。课中对学生的评价更到位。尤其注重解题思路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今后自己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落实“有效学习的课堂”。自己课堂中对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认识还不到位,处理不够恰当,今后仍坚持以“以生为本”的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预设生成,这样在生成面前我们就不会出现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

  2、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精要到位。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在把握课堂重点的前提下,要充分从学生的思想入手,通过学生运用知识,获得能力。

  3、学生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时间、形式、内容。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对于难度小的问题,可以直接找后进生交流;对于有些难度的问题,可以先小组讨论、展示,再由小组推荐进行交流。

  4、教师引导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适时的引导,在引导的基础上,要力求简单,坚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讲,小组交流讨论能完成的不讲,有些问题讲也讲不清的干脆不讲”,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合理地探究有所收获。

  5、既然课堂教学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来急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篇7

  三角形的特性这一单元的内容知识点多、零散,许老师执教的这节复习课既全面整理和复习了知识,又教给了学生复习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首先,许老师让学生整体回顾本单元的内容,如三角形的意义、特性、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这样利于学生抓住主干、主要知识,然后再由主干到枝节,脉络清晰有条理,利于学生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网络。

  其次,许老师按照主干知识分步骤进行复习。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易混点进行讲解。如:三角形的意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凸显出“围成”的重要性;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特别是错例的对比和分析,指出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关系;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三角形按边和角的分类情况等知识。通过这样复习,学生对于前面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清除知识中的盲点。此外,许老师还非常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既学知识,又学方法。

  最后,教师针对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练习,形式多样,由易到难,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很好地达成了复习目标,做到了查缺补漏、进一步内化知识,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能力。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篇8

  听了李新荣老师的这节《圆的整理和复习》后,我感觉李老师对教材还是深入钻研的,能抓住圆这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易混点进行教学。知识点复习全面,几乎达到了面面俱到。这节课具有以下特点:

  1.这节复习课李老师引着学生回忆知识点,将分散学习的知识,通过复习使之串成线、连成片,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2.课上得生动有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说、让学生想,让学生做。

  3.李老师注意复习课的特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巧妙设计教法。如:用课件帮学生回忆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形象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可以真实再现圆的有关知识,激起学生共鸣,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体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联系与区别。

  5.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明确告知学生运用的是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听了这节课后我有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1.这节课虽层次分明,有梳理、有训练,但总觉得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我们知道复习课除了帮助学生梳理、引导、训练之外,还需要引领学生逐步掌握复习方法,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并对形式各异的整理结果进行互助评价甚至争辩。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2.延伸、拓宽知识是复习课的基本特点,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李老师这节课由于时间不够,只是围绕知识点进行了练习,没有综合性或有一定难度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