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矛和盾集合》评课稿

黄飞老师

三年级语文《矛和盾集合》评课稿

  此次区教研活动中,聆听了**学校两位老师执教的语文课:《矛和盾的集合》和《科里亚的木匣》,颇有受益。他们的课风清新,语言灵动,教材处理简约得宜,导学扎实,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下面着重就毛老师执教的《矛和盾的集合》来做以简单评析。《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第七单元的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不一样。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从以上单元目标和课文的具体特点看,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的思维过程即把矛的自卫和盾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过程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纵观毛老师的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各教学环节紧紧相扣,教学重点突出;课堂导学耐心细致,比较重视学生读的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读悟之中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一堂课上下来,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两点。一、毛老师对学生极具耐心的指导。比如,毛老师对课堂上书写和朗读的指导符合年段特点,很能调动低年段孩子听说读写的多种感官。及时课堂教学容量较大,时间稍显紧缺的情况下,毛老师依然能花一定的时间对生字的书写进行指导和巩固,对词语反复认读,放在句中同桌互读,非常扎实;再如对“大显神威”相关语段和重点句的朗读,形式多样,指导有效,不走过程,“耐心”让课堂更具语文味。

  二是设计精心,学生的学习活动层次性比较强。毛老师先从《自相矛盾》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对矛和盾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在认读词语、初读感知的基础上,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全文“谁把矛和盾集合成了什么”,而这恰恰是切入教学重点的突破口“文中有一句话非常概括地写出了矛、盾、坦克三者之间的关系,用波浪线划出来。”引出重点句“坦克把段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结合第五自然段终点语句理解了“大显神威”之后,老师紧接着顺理成章地抛出本课核心探究的问题“这么棒的武器来自于矛和盾的.集合,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合二为一的呢?”接下来毛老师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剖析发明家发明坦克的心路历程,让学生明白发明家在发明坦克中遇到什么问题,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从而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发明都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时间关系,最后的总结比较仓促,但此刻学生对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的明理感悟已经水到渠成,教学环节层层推进,不说教,不空洞。

  最后提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如果在课尾,老师对教学的设计能有一个学以致用的训练环节,如联系生活拓展的环节深入为课堂的小练笔,将思维固化为语言,就如课件的思维提纲一样,或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