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全民素质的演讲稿

李盛老师

提高全民素质的演讲稿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毕生的精力著书立说,阐述人民礼仪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国家立本之业,是人类发展之本。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荀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是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历史长河绵延数千里,先哲伟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文明礼仪的火炬一直被世人高高举起,代代相传。孔融让梨的故事妇孺皆知,就因为四岁孔融的礼仪谦让;程门立雪的故事家喻户晓,就因为杨时和游酢的尊师重道;韩信报恩的故事誉为美谈,就因为韩信的知恩图报,言而有信;近代伟人周总理,更是文明礼仪的楷模。他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便特别注意自己的礼仪修养。“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他的优雅举止,极富魅力的气质风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凡是与周总理接触过的中外人士无不为他的风度所倾倒。

  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也不无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我们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大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 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大家也许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前后的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足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残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以上的两个事实表明,文化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发现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时间的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人身上,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公园内、街道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韶关极不和谐的纸屑,食品袋、方便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人认为:反正每天有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还有部分人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还有个别人故意损坏市政公共财物……我们很多人把发家致富、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社区、社会顺利发展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矗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人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社会的安定和谐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创造出和谐的社会氛围。

  讲公德讲文明,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和文明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德文明的基矗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将他们流传到遥远的后世。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问都重要。在这寒冷的冬季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点燃一直文明礼仪的火炬,让他熊熊的火光,驱走冬日的严寒,带给每一个人以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