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阅读答案

马振华老师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竟,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光明日报》 2015年01月14日 02版)

  6.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

  B.在生活中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都将句子“拉长”。

  C.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故意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D.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  语言表达现象。

  7.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使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

  B.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C.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

  D.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B.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C.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

  D.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

  试题答案:

  6.B(A是最先“发难”的个例,C是在服务行业的表现,D是后果及影响。)

  7.D(“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是现象,是例子,不是导致“语言癌”产生的因素)

  8.A(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是“击中命门”的结果,而非“迅速升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