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阅读答案

刘莉莉老师

清平乐阅读答案1

  清平乐

  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①春寒。

  【注】①特地:特别。

  (1)词的上片是怎样写景的?(4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下片分析。(3分)

  古诗文阅读理解:清平乐阅读题答案

  (1)上片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1分)先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池塘溢满了雨水。这是远望的景观。(1分)再写柳院之中燕子双双归来。这是近观的景象。(1分)接着写楼阁之中画帘高卷。这是身边的景致。(1分)上片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雨后春景图。(答“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亦可)

  (2)下片着一“独”字,揭示词人孤独凄冷苦闷难解的心情。(1分)傍晚时分,独自登楼远眺,一弯新月遥挂天边。(1分)月缺人难全。春风吹起台阶下的落花,吹皱身上的罗衣。春寒心更寒。(1分)(本题可以答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但是艺术手法不是得分的关键)

清平乐阅读答案2

  清平乐 (6分)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9、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清平乐”是 名。(2分)

  10、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_____ 之情。(2分)

  11、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2分)

  答:

  参考答案:

  9、(2分)宋代 词牌

  10、(2分)初夏 惜春(既然“春”已“归”“去”当应处“夏初”之时,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全词中作者处处表现出对“春”的留恋,不愿“春”归去,还想“唤取归来同住”,将意思凝炼当为“惜春”二字最好)

  11、(2分)略

清平乐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写了词人几个生活阶段?请具全概括。(4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写了三个生活阶段(1分):“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以上3点,每点1分)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2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4

  【阅读训练】: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的感受?(5分)

  2.这首词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说明。(5分)

  3.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风云比喻政治形势,请分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两句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词写了词人几个生活阶段?请具全概括。(4分)

  5.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3分)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

  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3.“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难看梅花”则表明了国家的遭难,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衰颓的担忧之情。

  4.写了三个生活阶段(1分):“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以上3点,每点1分)

  5.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2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5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缱绻:情意缠绵的样子。

  8. 词的上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9.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析。(5分)

  参考答案

  8.(1)拟人手法。烟愁露泣句中 愁 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绿野中树木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3)通感或移就。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用语新奇。(回答炼字也得分。)【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9. 表达了作者惜春、留春和爱春、盼春的感情。(2分)词的上片紧急 俄言春天的短暂之意跃然纸上,表达出惜春、留春之意;(1分)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婉转表达出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1分)下片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情和爱春之情。(1分)

  赏析

  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写景的同时,又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了。上两句与下两句,一催一留,大有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意趣,而先写紧催,后写苦留,尤觉词情叠宕。

  上片已构成一个送别的局面。催的催得紧急,留的留连无计,只好抓紧时机作临别赠言罢。

  故过片即云倩谁寄语春宵。上片写惜春却未露一个春字,此处以春宵出之,乃是因为这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点睛点得恰是地方。春宵渐行渐远,需要一个称职的使者追及传语的。倩谁?城关画鼓轻敲,此句似写春宵这境,同时也就是一个使者在自告奋勇。读来饶有意味,隐含比兴手法。唐宋时城楼定时击鼓,为城坊门启闭之节,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叫做咚咚鼓。鼓声为时光之友伴,请它传语甚妙。敲上着一轻字,便带有微妙的感情色彩,恰是缱绻软语的态度。临歧二字把送别的构思表现得更加明显。最末一句即临歧嘱咐的缱绻的情话:来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别之情,而说来年请早,言轻意重,耐人寻味。早到梅梢尤为妙笔生花之语。盖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的还不够早,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把春回的概念,具象化为早梅之开放,又创出极美的诗歌意象,使全词意境大大生色。整个下片和贾岛诗相比,实在是别开生面,更有异彩。

  贾岛诗只是诗人自己寄语朋友,明表惜春之意。而此词却通篇不见有人,全用比兴手法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送别场面:时间是三月三十日,行者是春天,送行愁泣是绿野,催发者为风光,寄语之信使为画鼓,俨然是大自然导演的一出戏剧。而作者本人惜春之意,即充溢于字里行间,读之尤觉妙趣横生。

清平乐阅读答案6

  1. 表现了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温暖,惬意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中说“最喜小儿无赖”,“无赖”应如何理解?

  答:

  3. 这首词用_______手法勾画了一家五口人_____________的生活,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

  4. 词的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5. 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感情?

  答案:

  1.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 贬义褒用,是“顽皮,淘气”之意,表现了小儿幼小天真,调皮可爱。

  3. 对田园生活的欣赏。

  4. “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5. 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

清平乐阅读答案7

  清平乐

  周 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这是一首描写宋代读书人闲雅生活的小词。词的上片描摹的书斋是何景象?请简要描绘。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宋代文人“闲雅”的具体表现。

  1)书斋里环堵皆书,垂帘密掩,温馨安谧,翠瓷壶中满插鲜花,花气飘逸研席之间,掀开垂帘,冬日阳光洒满窗户,一时满室生春。

  (2)①宋代文人的“闲雅”表现为一种散淡。例如,从上下片内容可推知,由于前夜弈棋太晚,夜深天寒,残局未收,一枕高卧直至满窗晴日。早上起来后,也一任棋残。②宋代文人的“闲雅”表现为具有极高艺术品位。图书满室,插花满壶,熏香满屋,晴日满窗,可见室雅。残棋未了,生上

  香炉,铺开研席,词人坐下来勘读唐碑,又说“无酒无诗情绪”,可见趣雅。③宋代文人的“闲雅”表现为精神境界之阔大。

  词作虽着笔于读书人的小天地,却用“欲梅欲雪天时”婉曲地回应了“无诗无酒情绪”,意在表明,当大自然欲梅欲雪之日正诗人欲诗欲酒之时,从而将境界从小小书斋推向隆冬将春的大自然,使人觉得人与自然相通,意远神怡,这正是中国文人和中国艺术阔大的精神境界。

清平乐阅读答案8

  【注】砌下:即台阶下。

  ⑴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诗中有句: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别来春半:意思是,自分别以来,春天已过去一半,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李煜词《清平乐别来春半》

  ⑵柔: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尊前集》、《全唐诗》、《词综》等本中均作愁。柔肠,原指温柔的心肠,此指绵软情怀。

  ⑶砌(q)下:台阶下。砌,台阶。落梅:指白梅花,开放较晚。全句意思是,台阶下飘落的白梅花犹如雪片纷飞。

  ⑷拂了一身还满:指把满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满身。

  ⑸雁来音信无凭:这句话是说鸿雁虽然来了,却没将书信传来。古代有凭借雁足传递书信的故事。《汉书苏武传》中记载: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故见雁就联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无凭:没有凭证,指没有书信。

  ⑹遥:远。归梦难成:指有家难回。

  ⑺恰如:《全唐诗》、《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作却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⑻更行更远还生:更行更远,指行程越远。更,越。还生,还是生得很多。还,仍然,还是。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3分)

  3.从字数看,这首词是( )(1分)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4.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统摄全词,别来与断肠二语,直抒离愁别恨。

  B.下片抒情主人公不胜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隐现于字里行间。

  C.结句以春草为喻,贴切而生动地描摹出离恨之绵远、浩渺。

  D.全词语言委婉深沉,创造寂寥苍凉之意境,给人审美感受。

  5.这首词抒写离情颇具特色,请结合画线句加以赏析。(4分)

  6、作者之伤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触目之伤的。(5分)

  7、这首词的结尾,历来被词家公认为经典。请谈谈它为人称道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地精练、形象、传神。

  2、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3. A

  4.D(意境以苍凉概括不准确)

  5.可就寓情于景、双关等角度赏析,角度1分,分析2分,语言1分。如:画线句看似写景,实则语意双关,抒写离情。乱字尤妙,此时思绪之乱决不亚于落梅之乱。拂了一身还满,描写落梅沾满衣襟,拂去又来,这落不尽、拂不尽的梅花,犹如他心中驱不散、挥不走的离愁。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情思,将离人愁肠欲断的内心悲痛形象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6.伤:离愁别恨;怎样描写:融情于景,作者就这样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使他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既写了时当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伤情。(4点各1分,语言1分)

  7. 作者怀着这伤情,向远处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发现,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却如,正像的意思。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就像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无论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眼前,使人无法摆脱。这个结句,比喻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6分)

  阅读练习二:

  8、词中的满字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诗句加以品析。(5分)

  9、这首词的结尾,历来被词家公认为经典。请谈谈它为人称道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8.满字既写出了词人刚刚拂静身上的落花,随即又落满一身的景象,也写出了词人愁绪满怀,难以排解的烦乱心绪。

  9.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却如,正象的意思。更行更远是说无论走得多么远,自己心中的离恨不就象那无边无际、滋生不已的春草吗?无论你走到哪里,它们都在你的眼前,使你无法摆脱!

  运用比喻手法,比喻浅显生动,而且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得意味深长。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赏析:

  《清平乐别来春半》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是怀人念远、忧思难禁之作,一般认为是作者牵记其弟李从善入宋不得归,故触景生情而作。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清平乐阅读答案9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中描写的人物活动背景是_____________;词中出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限用四字概括)的农村画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茅屋旁,溪水边,青草地上;老头、老太婆和三个小孩

  2.悠闲恬静 描绘示例略,符合诗意即可。

清平乐阅读答案10

  (四)阅读下面的词和相关材料,完成14-16题。(8分)

  清平乐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①,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晚唐五代词,以温庭筠、李煜为后世所重,然两家词风不尽相同。如写“离愁”,温亦有《清平乐》词曰:“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②,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③,南浦莺声断肠④。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温飞卿之词,句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注]①砌:台阶。②恣:任凭;任意。③离觞:离杯。指饯别之酒。④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14.在词史上,____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人,其作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1分)

  15.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李词画线句。(3分)

  16.王国维说温词“句秀”、李词“神秀”,请结合作品就此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

  (四)14-16题(8分)14.温庭筠(1分) 15.要点:化抽象为具体,以春草蔓延无际来形容离恨不绝如缕和难以排解,生动、贴切而又曲折多致。(3分) 16.要点:(1)温词语言多有藻饰,如“恣”、“离觞”、“南浦”等;李词则清新自然,如“拂了一身还满”,近乎白描化。(2)温词意象密集而纷乱,以客观描摹离别场景为主,情感内容显得表面化;李词意象鲜明而突出,客观景象如“落梅”、“春草与主观离愁别绪紧密结合,上下呼应,情味深厚隽永。(共4分)

清平乐阅读答案11

  注释:①王安国,王安石之弟,为人耿直, 一生不得志;②小怜,北齐后妃,擅弹琵琶,后常借指歌女。

  (1)上片构想奇特,别开生面,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上片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造成了强烈的抒情效果?(4分)

  (2)有人说此词“成一家风骨”“结笔品格自高”,你是否有同感?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幅夜雨过后,万花凋谢,残花遍地的暮春图。(1分)比喻,将“满地残红”比之美丽的宫锦被污,表现出面对残春的痛惜之情;(1分)拟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饶有趣味;(1分)借景抒情,强化了伤春、惜春之情。(1分) (只写手法不分析不得分)

  (2)结句由伤春的琵琶声写到触目皆是的杨花始终不肯飞入画堂朱户权贵之家,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慨,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1分)是作者耿直不阿人格的象征。(1分)只写是否有同感,但不分析不得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