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阅读答案十五篇)

黄飞老师

出师表阅读答案1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国险而民附 附:

  (3)夙夜忧叹 夙夜:

  (4)恐托付不效 效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2分) ( )(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小题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甲】段中 “三分天下”的内容,并指出【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4分)

  【小题5】、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4分)(1)挟持,控制 (2)归附

  (3)早晚 (4)完成

  【小题1】(2分) C D

  【小题1】(4分)(1)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2)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小题1】(4分)(1) “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1)“天下计”是指“三分天下”,具体指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

  (2)最能体现“老臣心”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分)

  【小题1】(3分)开放性题,结合选文分析诸葛亮性格,得出结论,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示例: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从选文看诸葛亮受刘氏父子礼遇,先为先主制定三分天下的大计,后受先主托孤重任,他为蜀汉南征北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忠臣良将他绝不会夺权谋逆(2分,意思对即可)

出师表阅读答案2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10-13题。(10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乙】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①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当退②小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

  【注释】①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②退:排斥,排除。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

  (2)君子则不然 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小题3】.【甲】【乙】两文中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与欧阳修认定人才的标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尝:曾经,1分;然:这样,1分。此题共计2分。

  【小题2】(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2分。

  (2)用它们(或这些,或“道义、忠信、名节”)来效力国家,就能够同心协力,共同把国家治理好。2分。

  此题共计4分。

  【小题3】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1分;欧阳修提出的建议是“(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1分。

  此题共计2分。

  【小题4】爱国、爱惜名节等,1分;遵守道义,善良等,1分;忠诚守信,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此题共计2分。

出师表阅读答案3

  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 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 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为出师北伐做了准备工作;而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是出师北伐的先决条件。

  B.作者希望后主遇事多多询问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全部听取他们的建议,广开言路。

  C.《出师表》写在诸葛亮北伐之前,是希望刘禅治理好国家,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D.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平定中原,兴复汉室王朝,迁回旧日国都。

  4.填空:选段分别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__________三件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往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的感情。

  5.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奔走效劳

  ②怠慢、疏忽

  ③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①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难期间受到了委任

  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

  3.B

  4.临崩托孤;报先帝忠陛下

  5.从诸葛亮日夜辛劳为报先帝知遇之恩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从出师北伐,制定长远的军事计划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军事谋略的人,从诸葛亮对自己身世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从他为国事操劳、谋划布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出师表阅读答案4

  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选自《出师表》)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志虑忠纯:____ (2)悉以咨之_____(3)严闻亮卒: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

  (一)(17分)

  参考答案

  1(1)忠诚 (2)商议,询问 (3)听到,听说

  2.B

  3(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出师表阅读答案5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文后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小题3】.选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作者还在文中追忆的两件事是 _____ 和 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小题1】(1)衰败 (2)亲身(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2】译文:因此我很感激,便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小题2】亲贤臣,远小人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小题4】报先帝,忠陛下

出师表阅读答案6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昔者,虢①君骄恣自伐②,谄谀亲贵③,谏臣诘逐,政治踳乱④,国人不服。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⑤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⑥。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⑦,臣愿谏,恐先说(shui)亡……。 虢君作色而怒。

  ……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⑧自易,逊⑨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节选自贾谊《虢君好谀》)

  【注】①虢(guo):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自伐:刚愎自用。③谄谀亲贵:信用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小人。④踳(chuǎn)乱:杂乱。⑤御:车夫。⑥腶(duan)脯粱糗(qiǔ):肉及粮食等食品。⑦至言:忠言。⑧块:大土块。⑨逊:悄悄地溜走。

  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知

  之

  何

  以

  不

  谏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 以光先帝遗德

  光:_____________

  ②知寡人亡邪

  亡:_____________

  8.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①恢弘志士之气

  ②何故储之

  B. ①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御以块自易

  C. ①至于泽中

  ②皆以美于徐公

  D. ①为禽兽食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乙文中,虢君之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的重要性。(都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参考答案:

  6. 知 之 / 何 以 不 谏

  7.①发扬光大

  ②逃亡、逃跑

  8. D

  9.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或:这真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10.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诛逐,政治踳乱,国人不服。(或:好谄谀而恶至言)

出师表阅读答案7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节选自《出师表》)

  (二)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日:“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③。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魏郑公:魏征。②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礼。③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B.引喻失义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亲贤臣,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语段(一)中诸葛亮向后主提 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3分)

  4.同样是劝谏君主,诸葛亮和魏郑公的劝谏艺术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

  1.D(2分)

  2.(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刻:(译对大意,1分;“秋"译对1分。共2分)(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译对大意,1分;“隆”译对1分。共2分)(共4分)

  3.亲贤臣远小人(1分)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4.诸葛亮:直言进谏。(1分)魏郑公:运用比喻委婉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出师表阅读答案8

  阅读《出师表》这篇文章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对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亡之秋秋:时候。

  B.开张圣所开张:开扩,扩张。

  C.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大。

  D.陟罚臧否臧否:肯定与否定。

  2.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妄自菲薄;不知自重,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B.引喻失义:称引比喻而又不知其意思。

  C.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律。

  D.不宜偏私:不应该袒护私情,不公正。

  3.下列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B.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

  C.这两段文字寓情于叙,即以叙述为主,兼用抒情。

  D.《出师表》的“表”为文章的一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参考答案:

  1.D

  2.B

  3.C

出师表阅读答案9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小题1】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的主要人物是 。(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恐托付不效 (3)以伤先帝之明

  【小题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5】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4分)

  答案

  【小题1】刘备和诸葛亮

  【小题1】(1)地位低温,学识浅陋(2)奏效,实现(3)明见,英明

  【小题1】B

  【小题1】(1)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2)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小题1】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典故人物的认知能力。围绕对“三顾茅庐”故事的了解来谈典故中涉及的主要人物。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字词的用法,比如“卑鄙”的古今义。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A、的.。B、到。C、的。D、的。例句中的“之”为“的”的意思,所以选“B”。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时,除了注意“布衣、躬、于、所以”等重点字,有时还要注意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保证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围绕“报恩、忠诚、尽责”来分析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贤臣即可。

出师表阅读答案10

  阅读《出师表》,完成问题。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____________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陟罚臧否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裨补阙漏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两个标准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拔/痛心遗憾

  2.奖惩功过、好坏/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3.品德才能突出/得到先帝肯定

出师表阅读答案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___________

  ③庶竭驽钝庶:____________

  ④以伤先帝之明以:____________

  2.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现代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躬:亲自 ②卑鄙:低微鄙陋 ③庶:表示期望 ④以:以致

  2.因此(我)很感动、振奋,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3.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4.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受托。

  5.答题提示:学生能从“精忠”或“愚忠”等角度来阐述,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给分。

出师表阅读答案12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

  (1)躬耕于南阳 ( )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斟酌损益 ( )

  【小题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1)在 (2)拜访 (3)奔走效劳 (4)“除去”或“减少”

  【小题2】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小题3】(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

  解析

  【小题1】注意文下注释,即文中的重点字词,一般不会失分。

  【小题2】注意做到字字落实。

  【小题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考查了在理解基础上的概括能力。但总体上难度不大。

出师表阅读答案13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庶竭驽钝 (4)以彰其咎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 前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加以概括。

  【小题4】. 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3分)

  答案

  【小题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拜访(3)比喻才能平庸(4)表明,显扬

  【小题1】略

  【小题1】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

  【小题1】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出师表阅读答案14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陟罚臧否:⑵必得裨补阙漏: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题2】下列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可计日而待也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小题4】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2分)

  【小题5】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2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臧否:善恶,好坏。阙:通“缺”,缺点。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2】C

  【小题3】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些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忠臣们进谏的道路。

  【小题4】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

  【小题5】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任选两个”的提示,每个字词都要解释出来,注意其中字词的古今异义。

  【小题2】

  试题分析:含义,指字词的释义;作用,指字词的性质(词性)有无变化,如果改变词性使用。

  【小题3】

  试题分析:“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是句中的关键词,每个字都要解释清楚,要注意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段是讲第一条建议:广开言路;第二段是第二条建议;严明赏罚;第五段讲的是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

  【小题5】

  试题分析:针对本篇而言,“写作目的”与“主旨”是合二为一的,即作者想表达什么,从最后一段中可以看出。

出师表阅读答案15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 凡:总共。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2分)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

  先主曰:“君与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8.《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

  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6.A 7.译文: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8.“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9.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