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杜镐传》的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附译文

阿林老师

《宋史杜镐传》的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幼好学,博贯经史。兄为法官,尝有子毁父画像,为旁亲所讼,疑其法不能决。镐曰“僧道毁天尊、佛像,可比也。”兄甚奇之。举明经,解褐集贤校理。江南平,授千乘县主簿。太宗即位,江左旧儒多荐其能,改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会将祀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召镐问之。镐曰:“当祭而日食,犹废;况谪见[注]如此乎?”普言于上,即罢其礼。翌日,迁著作佐郎,改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绯鱼。太宗观书秘阁,询镐经义,进对称旨,即日改虞部员外郎,加赐金帛。又问:“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镐曰:“当是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又尝召问天宝梨园事,敷奏详悉。再迁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编次馆阁书籍。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景德初,置龙图阁待制,因以命锡镐,加都官郎中。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袭衣、金带,班在枢密直学士下。时特置此职,儒者荣之。大中祥符中,迁给事中。三年,迁镐工部侍郎。上日,赐宴秘阁,上作诗赐之。六年冬,卒,年七十六。录其子渥为大理寺丞及三孙官。镐博闻强记,凡所检阅,必戒书吏云:“某事,某书在某卷、几行。”覆之,一无差误。每得异书,多召问之,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年逾五十,犹日治经史数十卷,或寓直馆中,四鼓则起诵《春秋》。所居僻陋,仅庇风雨,处之二十载,不迁徙。燕居暇日,多挈醪馔以待宾友。性和易,清素有懿行,士类推重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B.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C.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D.从幸澶渊/遇懿德皇后忌日/疑军中鼓吹之礼/时镐先还备仪仗/命驰骑问之/镐以武王载木/主伐纣前歌后舞为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汉朝开始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祭祀是儒教礼仪中的重要部分,古代于郊外祭祀天与地,成为郊祀或郊祭,“祀南郊”就是在南郊祭祀。

  C.“大中祥符”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春秋》”是“五经”之一,全名《左氏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镐学识广博。当时律法中没有判罚“子毁父画像”的依据,年幼的杜镐建议比照僧道毁坏天尊像、佛像行为的判罚来处理。

  B.杜镐奏对称旨。出现彗星时太宗问他能不能郊祀,杜镐持否点态度;在秘阁询问他经书的义理,杜镐的回答很称皇帝心意。

  C.杜镐深得宠信。除得到财物赏赐和职位升迁外,黄帝还把专设职位赐给他,还曾赐诗于他,并在他死后录用其子孙为官。

  D.杜镐品行美好。他久居僻陋之地却能安于清贫,博闻强记却仍勤学不辍,为人和善易于相处,读书人都很推崇他,敬重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

  (2)镐必手疏本末以闻,顾遇甚厚。虽晚辈、卑品请益,应答无倦。

  答案:

  4.B(懿德皇后没有在澶渊,从后面的“忌日”看,她已经去世,所以必须在“忌日”后断开,而不能在“忌日”前断开。“镐先还备仪仗”的“先”是事先,表明时间在前,所以“时”字不能放在前面,使“疑军中鼓吹之礼”成为时间状语,应译为“当时”,置于“镐”前。“以…为对”是谓语,它前面应该有主语,所以不应在“镐”的后面断开,而应在它前面断开。“木主”是牌位,是名词,不能断开成为两个词。“纣”是“伐”的宾语,所以应在“纣”的后面断开。“前歌后舞”动作的发出者是武王,不是“纣”。)

  5.D(信息混乱。将《春秋》和《左传》的相关信息混淆。)

  6.B(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宰相赵普召镐问之”,而非太宗询问杜镐。)

  7.

  (1)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金鱼袋和紫衣,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查访询问。

  (得分点:①直,当值;②会,恰逢、正赶上;③检讨,整理、查核;④故事,旧例,以往的事迹;⑤访问,查访询问。每点1分,共5分。)

  (2)杜镐一定亲自写奏章说明前前后后的情况来上报皇帝,得到的赏识和待遇特别优厚。即使是晚辈、官职低的人来请教,杜镐也耐心应答而不厌烦。

  (得分点:①闻,使……知道,禀告;②顾遇,被赏识对待;③虽,即使;④请益,请教;⑤倦,厌烦。每点1分,共5分。)

  附参考译文:

  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杜镐自幼好学,博通经史。其兄(在南唐)作执法的.官员时,曾有一个人毁坏自己父亲的画像,被旁系亲属告到官府,对法律感到疑惑而不知如何处治。杜镐说:“僧人道士毁坏天尊和佛像的判罚,可以拿来比照。”其兄认为他很有奇才。后来杜镐通过了明经考试,担任集贤校理。江南被平定以后,杜镐被任命为千乘县主簿。宋太宗即位后,许多江南有资历的儒士都因为他有才能而推荐他。朝廷改任命他为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赶上皇帝要到南郊祭祀,天上出现了彗星,宰相赵普召杜镐咨询这件事。杜镐说:“在祭祀的时候出现日食,都要停止;何况天象异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赵普对皇帝说了,就停止了这次祭祀的礼仪。第二天,升杜镐为著作佐郎,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赐给他绯鱼。太宗在秘阁读书,向杜镐询问经书的含义,杜镐的回答都很符合太宗的心意,当天就改任杜镐为虞部员外郎,并赏赐给他金帛。太宗又问:“西汉赏赐大臣都用黄金,而近代,黄金却成了很难得的东西,为什么?”杜镐说:“那时候,佛教还没有兴起,所以黄金价格很低。”太宗又曾经召见杜镐问他唐玄宗天宝年间梨园艺人的事,杜镐回答得很详细、全面。皇帝又升他为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按照次序编排皇家馆阁所藏书籍。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紫衣和金鱼袋,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查访询问。景德初年,设置龙图阁待制一职,皇帝下诏把此职赐给杜镐,加官为都官郎中。跟随皇帝参加澶渊之战,遇上懿德皇后的忌日,皇帝不清楚军中鼓乐是否应该还用,此时杜镐已经先行回京准备仪仗,皇帝命令骑快马追赶去问他。杜镐回答武王伐纣时载着周文王的木制灵位,前后设歌舞,并不忌讳。景德四年,拜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赐给他一套衣服、金带,地位在枢密直学士之下。当时特别设置了这个官职,读书人都为此感到荣耀。大中祥符年间,升任给事中。三年,杜镐升任工部侍郎。上任之日(初一),皇帝在秘阁赐宴,亲自作诗赐给他。大中祥符六年冬天,杜镐去世,时年七十六。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杜渥为大理寺丞,并任用他的三个孙子为官。

  杜镐知识面很宽,记忆力很强,凡是他曾经检查阅览过的书,一定提醒书吏说:“某事,在某书的哪一卷、第几行。”核查一下,一点差错也没有。(皇帝)每次得到奇异的书,大多召见并询问杜镐,杜镐一定亲自写奏章说明前前后后的情况来报告皇帝,得到的赏识和待遇特别优厚。即使是晚辈、官职低的人来请教,杜镐也耐心应答而不厌烦。年纪超过五十了,还每天阅读经史几十卷。有时候在馆中住宿值班,四更天就起来朗诵《春秋》。杜镐居住的地方偏僻、简陋,仅仅能够遮蔽风雨。他住在那里二十年,也不迁徙。赶上休息没事的时候,他大多是拿出酒菜来款待客人、朋友。性情和气平易,清廉朴素,有美好的品行,读书人都很推崇、重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