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答案: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阅读答案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成一个聪明的人。但是,也正是从《三国演义》中。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 第一,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当陷入具体事务,事情不分大小,皆决于己,这是领导者的大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决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事必躬亲、操劳过度有关。这能说他聪明吗? 第二,诸葛亮不仅不会用人,而且往往在关键时刻或重要地方用错人,并导致严重后果。战争无情义可言,倘若在赤壁大战中,在华容道上把关、张,或关、赵两人位置对换一下,这样不是既让关羽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不杀之恩,又可瞄棼售曹操,岂不两全其美?但是,诸葛亮没有这样做。他错用关羽,结果放虎归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荆州驻守人选上,他选择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尔后,刘备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一连串的事件,其源皆出于错用关羽。至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自己也差点成为司马懿的阶下囚,则是妇孺皆知的事。宋欧阳修说:“用兵之要,先择于将臣。”而诸葛亮不会用人和错角人,却用天意”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 第三,诸葛亮的不聪明还反映在他不能招贤纳才,蜀国君臣平庸,后期更无大将“镯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便是一个明证;刘备死后,在诸葛亮执掌大权期间,虽招了一个姜维,但也未能保住蜀国江山,足见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人。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悬殊,况且刘备死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六出祁山,进攻魏国。虽说吴蜀这时已重归于好,诸葛亮口上说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六出祁山。当时陆逊还在,倘若吴蜀联手,东西夹击,司马懿也要在漫长战线疲于奔命,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如果一二次失败还情有可原,那么三四五六次的失败只能说明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敢取而代之,实无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决断。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都听见的,还怕什么?扶不起的刘阿斗,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为训。 总之,诸葛亮虽在具体某一仗中能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的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误,这能说诸葛亮聪明吗?
1、解释词语。
事必躬亲: __________________
一蹶不振:__________________
妇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诸葛亮“愚忠”、曹操“卷土重来”,加点词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3、“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句中加点的“屡战屡败”能否改为“屡败屡战”?为什么?
4、人们历来对诸葛亮极尽赞美之辞,而本文作者却对诸葛亮的“聪明”质疑。文中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质疑”,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逐层推进的吗?
5、选出对本文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判断最准确的一项:( )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6、《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他三大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聪明吗?》答案:
1、凡事都必须自己亲自过问。
受到挫折,不能再振作起来。
连妇女和儿童都知道。
2、“愚忠”是褒贬结合,褒中有贬,表明作者对诸葛亮既惋惜又讽刺:“卷土重来”则为贬义。表明作者持否定态度,带有憎恶之情。
3、不行。“屡战屡败”是贬义,而“屡败屡战”则是赞美其精神,为褒义,改换后在表达效果上有了明显变化,且不符合文意。(意对即可)
4、①诸葛亮事必躬亲,不分大小;②诸葛亮不会用人;③诸葛亮不能招贤纳才:④诸葛亮不自量力,缺乏自知之明;⑤诸葛亮缺少勇气和决断。不是逐层推进,而是并列关系。
5、A
6、《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笃③,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⑤之力,效⑥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永安:指白帝城。 ③笃:重。④嗣子:继承人,指刘禅。⑤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⑥效:奉献。
1.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 (用原文回答)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夙夜忧叹 (2)庶竭驽钝
(3)属以后事 (4)若嗣子可辅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词语含义的题。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实词的积累。
【答案】(1)夙夜:早晚。(2)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比喻才能平庸)(3)属:通嘱,嘱托、托付。 (4)辅:辅助,辅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解题时,一是译准句中的重要字词,二是语言表述要通顺完整。
【答案】(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2)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在借助注释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现在辅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主毫无一点治国之能,整个蜀国的社稷都压在诸葛亮的身上,而他无怨无悔。为恢复中原,他两次上表后主,决心出师伐魏,其言可谓感人肺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躬耕于南阳 (2)先主器之
(3)先主遂诣亮 (4)孤不度德量力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l.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3分)
答案:
9.(4分)
(1)亲身 亲自
(2)器重 看重
(3)往 到 拜访 访问
(4)衡量 估计 推测 考虑
10.(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1.(6分)
(1)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卑鄙”“枉屈”“顾”,各1分)
(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已”1分;宾语前置句1分;句意通顺1分)
12.(3分)
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
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诸葛亮论
苏轼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共知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4、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据许、兖,南牧荆、豫 牧:统治
B、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 逆:迎接
C、不过捐数十万金 捐:捐献
D、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 竦动:震动
参考答案:C 捐:舍弃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 、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 、乃始治兵振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参考答案:B。A介词,趁着;动词,接着。 C介词,和;动词,赞同。 D副词,前一个才,后一个于是、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孔明失败的原因在于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后文又说不能利用智谋来离间曹氏兄弟是诸葛亮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
B、苏轼认为孔明可以借曹丕即位之机去离间、讨伐曹氏政权并瓦解他们。这表明苏轼并不反对靠诈力取得天下。
C、苏轼认为蜀国和魏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
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但因为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因而终究不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和理解,不会被人们重视采用的。
答案:B。 A体现了苏轼思想的自相矛盾说法不合理。 C都是混合使用仁义和欺诈、武力来夺取天下在文中无依据,原文只是说诸葛亮失败的原因。D苏轼认为自己的言论合理、深刻在文中无依据,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是说只是书生的一家之言,可以说说却没有什么用处。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
(2)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参考译文:(1)只是因为被威势胁迫而勉强向他臣服,听闻孔明的高风亮节,应该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者啊。(特威劫臣之译对一个1分,文意通2分。) (2)又不能竭尽他的智谋,来使曹氏兄弟间断绝手足之情,他们屡次出战而屡次败退是理所当然的啊。(奋绝手足宜一个1分,文意1分。)
周瑜听说曹军已经中了连环计,就带领众将登上了江边的山头,远望江北。他正为自己的计谋将要成功而高兴的时候,忽然西北风刮起了一面旗,旗角正好飘在周瑜的脸上,周瑜不觉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只见他仰面跌倒,口吐鲜血,昏迷了过去。
周瑜病倒,他手下的将领也都心头沉重。鲁肃来到江边,想请诸葛亮想想办法。诸葛亮了解了周瑜得病的情况后,就对鲁肃说:“我可以治好周瑜的病。”鲁肃说:“要是真能治好,那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说着马上就一同来到周瑜的军帐中。周瑜躺在病床上,嘴里还哼哼唧唧。鲁肃看了越发难过,诸葛亮微笑着说:“我有一个药方可以治好都督的病。”周瑜一震,忙说:“请先生指教。”诸葛亮让手下的人都退出病房,提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四句话:想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他写好了就送到周瑜面前说:“都督,这就是你的病根子。”周瑜接来一看,万分惊奇:“呀!他真像神仙一样,竟然已经看出了我的心事。”于是不得不请教诸葛亮:“先生既然已经知道了我的病根,请问,用什么药可以治好呢!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吧!”诸葛亮根据自己的天文气象知识,想告诉周瑜刮东南风的具体日子,但是他知道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强的人,对他不能直说。就故意说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事,需要在南屏山造一座“七星坛”,由他来亲自登坛、做法、借东风。周瑜有了上次草船借箭的事,这次自然相信了,“病”也一下子好了。他精神抖擞地下令赶紧到南屏山筑七星坛,同时调兵遣将做好准备,只要东南风一刮,就向西北进发。诸葛亮早就嘱咐了刘备,让他与周瑜的大军同时进发,共破曹操;同时也通知大将赵云,隐蔽到南屏山,到时候接自己回去。
公元208年12月20日(冬至)那天半夜,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势越来越猛,诸葛亮的预见十分准确。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精神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兵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写在纸上的两句话的意思。
3、根据文章中的内容,展开想象,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周瑜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说:“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吧!”诸葛亮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可分成三段,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呢?请写两个故事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容精神振作的样子。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
2.①要想打败曹军,适宜采用火攻;②作战的其他方面已做好准备,只需刮东南风。
3.(1)欲破曹公,需借东风,这东风从哪来呢 (2)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强的人,对他不能直说
4.诸葛亮帮助周瑜破除心病,巧借东风。
5.空城计 舌战群儒
诸葛亮传略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刘琮④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⑥。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②扰乱:动乱。③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④刘琮:刘表之子。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⑥吴会:吴国。⑦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文化常识]
“九州”之说。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但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上指冀(今山西一带)、兖(今河北一带)、青(今山东一带)、徐(今徐州一带)、扬(今长江下游地区)、荆(今湖北、湖南一带)、豫(今河南一带)、粱(今四川一带)、雍(今陕西、甘肃一带)。而《吕氏春秋》上有幽州而无梁州;《尔雅》上有幽州、营州而
无青州、梁州。上文所说的荆州与益州(今四川一带)是古代两大行政区划。
[思考与练习]
解释:①少________②逸________③殊量________④纳________⑤既_________⑥
拜________
2.翻译:①时人异焉___________________;②众寡而无立锥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③权既宿服仰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__________之战。
参考答案:
诸葛亮传略
1.①年轻时
②超出
③特殊的才能
④交
⑤已
⑥任命
2.①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②人数少而且没一块地盘;
③孙权早就敬佩刘备。
3.赤壁
事后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有今古二型。今天说的“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是,在一件事情已经出现之后,就自夸“早不出山人所料”,大有一贯正确的气概。在历史上的事后诸葛亮,却不是这样大言不惭的。这可以从“失街亭”这个三国故事中取证。
以诸葛亮之智,( )有街亭之失,事后,诸葛亮怎样对待这件事呢?
首先是严于执法,追究大将马谡的责任,依军法办事,斩了马谡。要知道马谡这个人是诸葛亮最器重、最爱护的将领,但是既然因为他违反军令而丢失了街亭,那就无法迁就了。说是挥泪斩马谡,是实有其事的。他不仅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而且是“赏不遣远,罚不阿近”,在法律面前不袒护自己的亲信。
事后诸葛亮做到的第二件事是,在失误面前,把自己摆进去,勇于担当责任。因为刘备早就关照过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堪重用。而今( )失了街亭,这是由于自己无知人之明的缘故。因此上表请求处分自己,降了三级使用。
事后诸葛亮做的第三件事,是总结失误的教训。他认为街亭之失,不是因为兵太少了,而是在于主将指挥不当。于是他就“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要求下面揭发他的错误,争取化失败为成功之母。
这是历史上事后诸葛亮的真面目。这跟当今自称一贯正确的事后诸葛亮是大异其风格的。当今的马谡也还不少,造假药呀,倒买进口汽车呀,违法乱纪,无所不为。奇怪的是没有一位事后诸葛亮挺身而出,来个挥泪斩马谡;也不见有哪位事后诸葛亮出面引咎自责“明不知人,虑事多暗”.有如诸葛亮在失去街亭后所做的那样。相反,说不定有些诸葛山人还在失街亭后自夸一贯正确呢。
问题:
1.本文针对现实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___________。
2.概括文中划线句子中“这”指代的内容。(限18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在文中括号内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 既然
B.果然 居然
C.居然 果然
D.既然 果然
参考答案:
1.领导者应该如何对待工作中出现的失误(问题)。(或“领导者应该如何对待工作中的‘马谡’和自己”。)
2.严于执法、勇担责任、总结教训。
3.C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4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 夙夜:_____________ ②庶竭驽钝 驽钝:_____________
③属以后事 属:___________ ④若嗣子可辅 辅: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受遗诏。
2.答案:①早晚: ②比喻才能平庸。 ③委托,交付。 ④辅助,协助。
3.答案: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答案举例:①忠心耿耿。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④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等等。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 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
1、解释下列短语。
(1)卑鄙: (2)由是感激:
(3)驱驰: (4)时人异焉:
(5)益州既定: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3、从乙文中找出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对应的语句。
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这自己神圣的职责。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3)奔走效劳。
(4)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特。(5)益州平定后。
2、(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2)刘备才能以这支军力跟魏武帝交战,打了大胜仗,并乘胜追击,把江南一带都平定下来。
3、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回答。
(甲)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①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②,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③,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乙)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焉。”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注 ①晋宣王:就是司马懿. ②万方:千方百计 ③黄钺:一种兵器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乃遣辛毗为军司马(派遣) .. B.诸葛亮之次渭滨(驻扎)
C.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送) D.贼不复出焉(盗贼)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 诸葛亮之次渭滨..... 时人莫之许也.......
B. 将欲应之以重兵.....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 以示武于其中耳.....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 辛佐治仗节而到.....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②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耳!
4. 请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司马懿对待诸葛亮挑战时的应对态度,并分别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解析:
1、D... 2、BC
3、①有一老夫,手持黄钺坚定地对着军营门口站立,军队没法出来。
②(他)如果能战胜我,哪里还要不远千里去请求作战呢?
4、相同点:司马懿都没有出战。
不同点:甲文中司马懿想应战但被辛毗制止而未出战,乙文中司马懿不想应战,但假借上表朝廷,以辛毗为幌子,既安抚了军队,又达到不出战的目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20.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20.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试题】(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 题。(18 分)
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
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
D. 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2.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3.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4 分)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4.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 分)
5.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 分)
参考答案
1、B
2、A
3、两个诸葛亮不一样:
①指存在于人们设想中,并被人们当作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历史人物。
②指学习、效仿诸葛亮的后人。
4、(1)过于高傲自负,使旁人难以亲近。
(2)自以为是,遇到失败就消极落泪。
5、我认为作者的身份、立场对于创设作品人物具有极大影响。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因此更注重于对史实的真实记录,在他的《三国志》中,诸葛亮精于政务但谋略一般;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他笔下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文韬武略;甚至在京剧借东风中,为了舞台效果,诸葛亮的形象更为夸张,简直无所不能。因此,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如果从作者的身份、立场等背景进行分析,结论能够更全面客观。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4分)
(1)性行淑均 (2)陟罚臧否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4)咸畏而爱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12. 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3分)
13.综合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评价。(2分)
参考答案:
9.(1) 善良公平(2)好坏 ((3)亲人(4)爱戴,拥戴
10.C
11.(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2) 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12. 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13.诸葛亮是一位善于分析形势,知人善任,公正严明,赏罚分明,竭尽忠心的人。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加点词语。
仰( ) 赢( )
3.由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4.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度/……食/……官/……生/
2.①依赖 ②充盈
3.尽心为国 ,不谋私等。
4.一代贤相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写一篇《出师表》被陆游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等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田忌赛马阅读答案
仲尼相鲁阅读答案
叶嘉传阅读答案2篇
袁枢字机仲阅读答案
黑匣子阅读及答案
挫折阅读答案集合十五篇)
奶奶家的葫芦阅读题答案
孤独之旅阅读附答案
孤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