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范文

刘莉莉老师

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1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学科:思想品德

授课班级:C三1、2、3、4

授课地点:教室

授课时间:2013年9月4日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责任的含义及责任的来源;②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③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

2、能力目标:①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②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③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教学方法 探究;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反思。

媒体类型: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责任的含义

活动1里根的故事:(这个男孩就是里根,后来当选为美国总统。)[引出责任]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

活动2: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教师讲述:自从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课本划线]。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归纳责任的含义。

问题1:什么是责任?

责任应包含两层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事情;责任是不应该做的某些的事情。[课本划线]

活动3: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角色,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中(P5)。然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活动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有不应该做的事情,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或者不应该做的事情。

(二)责任的来源

活动4: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看多媒体汶川地震相关资料,思考:

(1)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他们承担的责任来自哪里?作为社会一员的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在学生讨论第3个小问题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2:责任的来源有哪些?

(答: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责任来自于: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

活动5:下面这些责任来自于哪里?

(1)父母的责任是抚养教育子女。这个责任来自______。(法律规定、道德原则、传统习俗)

(2)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习。这个责任来自_____。(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公民的身份)

(3)警察的责任是依法执行公务。这个责任来自_____。(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职业要求、上级的任命)

(4)医生的主要责任是治病救人。这个责任来自_____。(法律规定、职业要求、道德原则)

通过填写得出:许多责任不只有一个来源。认识责任的来源后请学生填写表格第3栏责任的来源。

(三)责任与角色同在: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教师讲述: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课本上划线][显示示意图]

活动6: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扮演哪些角色,知道不同的角色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讨论:角色与责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角色越多,责任越多。(2)不同的责任,来自不同的角色。(3)只有尽到责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教师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课本上划线]

[投影图片:我们的责任──和谐的社会]

(四)自己对自己负责

活动7:填写表格帮助小含解决困惑“谁对我负责?”(P9)

问题3:哪些行为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做好自己的事情、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约定守时、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

问题4:为什么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呢?(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①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②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都不可能生存发展,不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和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活动8: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承担新责任的过程。

在你当前的生活(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生活)中:

(1)有哪些责任是你独自承担的?(答:穿衣、上学学习、做作业等)

(2)有哪些责任本该由你承担,却由其他人替你承担了?(答:做家务、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3)如果我们不承担这些责任,会有什么后果?(答:失去了独立生活,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五)他人对我负责

其次,别人也对“我”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惠于他人对我们负有的责任。(划线:P10)

活动9:哪些人对“我”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阅读后,思考后面的三个问题)

父母: (略) 老师: (略) 警察: (略)

学生先回答,教师后作补充小结:

(1)食品店销售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驾驶员安全行车等。

(2)医生救死扶伤,消防队员救火等。

(3)可以以环卫工人的工作为例。理论可以参阅P10下的一段文字。

教师讲述:除了家人外,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责任。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更多是源于什么?(遵守职业道德)。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使学生认识到尽到职业责任的重要性)正是由于许许多多人在承担着各自的责任,才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快乐生活,对这些人我们应心存感激。

小结升华:认识到他人对我负责的同时,我也应对他人负责,特别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更应尽职尽责。

问题8:如何理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以我负责”?参阅①P9下、②P10下、③P11中

(六)不负责任的后果

活动10:阅读五个情景,讨论不负责任的后果有哪些?

(总之,不承担责任总会造成一定的后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处罚,更重要的是背离了做人的基本要求。从整个社会来说,会导致效率降低,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增加社会成本,影响社会的进步。因此,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新课小结: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教学反思]

①精心备课、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②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整个教学都是以学生的角度出发的,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为切入点。比如,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来理解责任的含义,枯燥乏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如导入是以故事导入,理解责任的含义时运用的是男女生竞赛,后面还有情景剧,小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④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⑤开始的时候有点着急,各环节进行的较快,导致有的内容学生没有反应过来。例如:地震资料展示的太快,学生对材料还不是很熟,所以问题回答的比较吃力。

⑥学生排演的情景剧效果不是很好,课前应对其进行指导。

⑦教学环节太紧凑,时间不充足,练习没有处理。本来还准备的拓展练习,没有时间完成。

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2

【内容标准】

本课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三.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 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2、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3、知识: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本项目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是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然后,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从而进一步体会世界发展的趋势。[来源:Z-k.Com]

第二个层次“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主要讲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三层内容:一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二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三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我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既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又有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对世界、国家发生 的大事 有一定的了解,比较关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理论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等比较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还存在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理论上准确的阐述,还要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深入浅出地说明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教学重点】如何认识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设计理念】

本着“遵循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的原则,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具体时事材料的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探究为主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实践”的思维过程,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兴趣的感召下认识当今时代的主 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并将这一情感落实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实现知识传授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完美结合。

【教学方法】[来源:学科网]

1、分析、归纳、综合方法:对于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的教学,采取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分析事件、材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既提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案例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开拓学生视野,唤起其情感共鸣,在感悟体验中提高认识。

3、问题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其主动探究。

【教学准 备】

1、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 热点问题

2、教师:

(1)制作课堂教学所需的课件。

(2)准备声像资料。

(3)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和认知水平。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视频《让世界充满爱》

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最后一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特定的意义。本框题是本课的第一框题,在结构和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想,了解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的道理,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后出生的一代。热爱祖国、志存高远、积极向上、勤奋刻苦是学生的主流,但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理想认识模糊,不能正确树立理想;胸无大志、理想信念比较淡薄,甚至较为庸俗;有理想的冲动但缺乏实际的行动,怕苦畏难……这些现象尽管不是普遍,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本课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适应社会进步,增强爱国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理想的含义、崇高理想的作用;了解我们的理想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及其关系;明确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2.能力目标:懂得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人人需要为理想而奋斗的道理,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实现理想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认同共同理想;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进步,增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

【教学重点】

1.树立远大理想和确认肩负历史使命的必要性,崇高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动力;

2.了解我们的理想、共同理想,正确处理理想、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我国或当地政府制定的奋斗目标的资料。

一、新课导入

1.上课前,播放CCTV-2《赢在中国》主题歌《在路上》,营造氛围。

2.投影:

理想

流沙河

……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

师:同学们要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既要放眼世界,又要志存高远。让我们放飞理想,收获明天的希望!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关于理想的话题——理想伴我成长。

二、课堂活动

模块一:认识理想

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4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地位: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第三课讲《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对第二课《认识祖国地位》的进一步分析与讲解。第三课包括三个框题,即:《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地位》、《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本课是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的过渡和衔接部分。该框主要讲述了3个知识点,即: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开放的目的和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是这一框的核心内容。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成果、正确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其从内心拥护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有重要的意义。

2、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就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经历了10年“-”的浩劫,期间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也有短暂的提高,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徘徊或下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家地位。

本课的难点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改革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改革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由于这些知识非常理论化、非常抽象,而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再加上没有学过生产力的概念,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 本课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家乡——上海的巨大变化与现实情况,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课的观点,而且本课也以事例见长,通过大量列举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由于本书在某些知识(例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编排上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给学生学习本课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生产力”这个政治常用术语在本课甚至第一课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对“生产力”的详细讲解是在本书的第七课《认清历史趋势》中的第一框题。这就阻碍了学生接受和深刻理解本课知识,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4、 本课的侧重点:

本课的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和现实事例同在,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和观点。

5、 本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3个方面。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作用以及“改革开放”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情感目标:通过教学,通过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的事例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内心去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从内心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第三:行为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奉献的意识,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九年级上册政治教案5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掌握人口数量的标准;

2:了解世界人口现状,懂得人口众多增长过快所带领的严重后果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合理的人口数量标准

教学难点 人口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学法指导 借用语文中议论文体裁来分析社会教材。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社会教材大多亦如此,阅读教材时,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们往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多围绕其展开,如第35页最后一段,首句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都是用论据来论证这一论点的。

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大家知道吗,滴答一声,世界人口就增加3人,等到我们下课时,世界人口将增加多少?

之前我们已经学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摁扣问题。

讲授新课

人是社会的主体,能否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点明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是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请阅读课文第一目。

一 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思考:人类要生存和延续,必须进行两种生产,是哪两种生产呢?关系怎样?

如果人类自身生产不适应物质资料生产会怎么样?人们常说“人多力量大”此话对吗?为什么?

人多意味着劳动力多,但“人”后面还跟着“口”人是生产者更是消费者。

辨析:人是生产者同时是消费者。( )

人是消费者同时是生产者。( )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有一项奖励生育的措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在那时由于人太少,劳动力兵力奇缺,勾践的这种奖励措施有利于越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多力量大”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能否把越王的这一措施推广到今天呢?当然不能。因为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人口的过度增长,只会强化人作为消费者的作用,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延缓甚至阻碍作用。

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要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材料:人体质量70%是水,缺少2%的水就要发烧,缺少20%的水就要死亡,一个人正常生存每天需5千克水,至于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需求量更大。而地球上适合人类需要又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人类生存离不开水,而水资源又是有限的。人口的发展还必须控制在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带来灾难。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还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综上所说:人口数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应该适度,适度的标准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但现实如何呢?

二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1 请看课本36页图5-2,什么感觉? 人口过多。1997年世界人口达58亿,1999年60亿,估计到2050年将达到90亿。

2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五,发展中国家千分之十八,其中非洲达三十,而发达国家为千分之四,有的已出现负增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组数字能说明什么? 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3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这十个国家人口均超过一亿,其中亚洲占六个,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各一。七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亚洲,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最少,不到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极洲至今无常住人口。这组数字又能说明什么?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世界人口众多,增长过快,增长速度不平衡,分布不均匀。这些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后果一、人均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二、自然资源消耗越来越多;

三、全球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发展中国家失业增多经济受阻

五、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老年人赡养问题。

由人口带来的种种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虽有成效,但由于人口增长具有惯性,世界人口增长势头还将延续很长时间。为了唤起各国政府人民对人口问题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课堂小节 本节课我们学了人口问题二目内容,一是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双重”

双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

双重身份:生产者和消费者

双重作用:促进或延缓作用

双重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双重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同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是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课堂练习

是非判断题

1.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两者都是无条件的。

2. 在生产资料限定的条件下,人口增长过多,就会强化作为消费者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

3.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差距为10∶1,1989年扩大到50∶1。造成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但与人口增长的地区不平衡也有一定的关系。

4. 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率,就使各国人口增长马上停止。

5. 人口增长过快,贫困加剧,人们扩大了向大自然的索取;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又反过来使人口更加增多。

选择题

1.在个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人口最少,不到世界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极洲至今还没有常住人口。可见 ( )

A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B 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D 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2.人口发展必须控制在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这说明了 ( )

A 人对生态环境是无能为力的

B 人口发展越慢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D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

问答题

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人从出生到参加工作前的时间和年迈生病的那段时间,他不是生产者,但仍是消费者,因为他每天都要吃穿住用。

这段话的中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业 布置 见作业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