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长培养孩子怎么做

李盛老师

中考家长如何助力考生复习备考

对于心情而言,备考期间,家长的心情要稳定。家长的情绪必然会影响到孩子。中考前,许多家长会处于紧张状态,往往表现的心神不宁。有些家长听了一些小道消息,情绪忽高忽低,波动很大,这会给孩子增加一些情绪上的波动,既影响孩子的心态调整,又影响孩子的复习质量。在中考前的备考阶段,家长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摆脱外界的干扰,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这对孩子的中考复习质量将起很大的作用。

这个阶段家长的心情要愉快。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考不好,心情不好,愁眉苦脸,说话很少,孩子一看就明白,家长比自己还紧张,这是不对的。中考前半个月,家庭中不要发生争论,父母之间也不要发生口角。如果确有重要原则性问题需要解决,放在中考结束之后再进行。每年中考前都有一些考生的父母,因复习的方法不一致产生争论,甚至发生争吵,破坏孩子平和的心态,影响孩子中考复习效率。

对于复习计划,孩子要有一个总体复习计划和各科的复习计划,以及每天的复习计划。否则孩子会忙忙碌碌,感觉不知做什么好。制定中考复习计划,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家长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和提示,但绝不能包办代替。

对于饮食而言,均衡饮食以及卫生是最根本的。应以清淡、营养、变化多样为原则,还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千万不要在卫生条件差的摊位上就餐。

对于身体而言,家长要提醒孩子在中考复习期间做必要的、适度的轻微运动。如散步、做俯卧撑等。这有助于孩子解除疲劳,焕发精力。在孩子休息期间也可让听些孩子喜欢的音乐,这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解除疲劳,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最后祝福所有的中考生和家长都能走好这一段,信心满满地迎接中考,并在最后考入理想的学校!

家长其实你应该这样做

家长课难以走进孩子的心?其实你应该这样做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小思一脸喜悦地回到家。

“妈妈,我们期中考试数学分数出来了。”

“是吗,这回得了多少分?”

“85分,比上次高10分呢。”小思骄傲地说。

“哦,这回是比上次进步了。对啦,你知道隔壁的小宝考了多少分吗?”

“好像是90分吧……”小思有点不高兴地回答道。

母亲似乎并没有察觉,接着说道,“怎么又比她考得差?你努点力行吗?”

……

这是很多家庭常常会出现的一段对话,孩子满心喜悦地与父母分享成绩进步的喜悦,而父母却消极对待。其实这时候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而且能对孩子形成正面引导作用。

成功的家庭教育有一条共同的经验,那就是家长应尽可能地与孩子平等交流,做到“换位思考”。

那么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呢?

北京高级教师张兆红为你支招:

1、全面认识,了解孩子

沟通是“换位思考”的准备,是父母与子女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的纽带,是全面认识孩子的开始。作为父母,要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同孩子交朋友、谈心。谈心是与孩子最直接的沟通方式。谈话聊天时,家长还要善于聆听孩子的叙述,了解孩子的观点。

当你觉得孩子的观点、做法是正确的时候,要加以表扬,鼓励孩子大胆地做下去。反之,对于孩子认识上的误区,要加以分析,引导、帮助他认识清楚。不要把观点强加给孩子,更不要训斥、打骂孩子。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孩子,除了同孩子谈心交流外,还要经常接触孩子的同学、家长,从侧面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

2、平等对待、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家长换位思考、处理亲子关系的核心。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待,可以使孩子学到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人,加速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当父母以平等、尊重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时,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广阔的了解成人、了解社会的窗口。

尊重孩子还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小毛病”、“小错误”的宽容对待。在处理孩子的“错误”时,要耐心地、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所在,使孩子心服口服。若发现自己的不当之处,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这样,孩子会从内心感激、信任父母。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孩子一个“修正”的时间。

有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实现目标,往往协议奖励办法,对于这个问题,请家长一定要注意“信守承诺”。对孩子失信,意味着父母在心理上对孩子的“不平等歧视”,会拉大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甚至导致孩子慢慢对父母“关闭”自己的心灵之门。

3、不断学习,提高本领

学习是提高家长换位思考能力的主要手段。作为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应该多学习一些孩子成长的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家长只有学习三种知识,才能拿到社会意义上的“父母执照”:第一,必须具有正确的人才观念。第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特点。第三、学习一些同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所谓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刊,参加一些父母讲堂、家长培训、亲子课堂等活动,也可以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咨询专家,或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孩子,你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也就能理解你的付出。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方法一: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方法二: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

方法三: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方法四: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方法五: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简洁。孩子们都喜欢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功能多样的铅笔盒,功能则应该越简单越好,铅笔和橡皮也要造型简单,功能单一,避免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来玩;孩子的书房也要收拾得简洁明快,幼年的玩具要收起来,不要放在显眼的地方;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为孩子创设安静、整洁的环境。

方法六: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和书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和书籍,可是孩子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

方法七: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当孩子玩儿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方法八:跟孩子一起玩儿“自我约束力”的游戏,并把这样的方式贯彻进孩子的生活。你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情境帮助孩子增强多刺激下的自我约束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