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重要文言文有哪些

莉落老师

语文重要文言文复习:《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 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指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 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人和小孩子。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

17.辄:就

18.弈:下棋

二、理解性默写

1.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3.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4.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5.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为后人传诵最多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四、课文内容理解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2.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4.“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语文重点文言文复习:《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一、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

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

伐: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4.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5.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6.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

7.虽不能察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8.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必以信

信:古义:信实、诚实 今义:书信

10.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11.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12.一鼓作气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二、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3.可以一战 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 鄙:浅陋,

5.望其旗靡 靡:倒下

6.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

8.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三、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9.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 经消失了。

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3.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中的作用。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语文重点文言文复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词类活用

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 ……痛苦

2.劳其筋骨

劳:使 ……劳累

3.饿其体肤

饿:使 ……受饥饿

4.空乏其身

空乏:使 ……受到贫困之苦

5.行拂乱其所为

乱:使 ……颠倒错乱

二、重点词语解释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担子

2.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逆,不顺

3.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4.征于色

征:征验

5.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里面,指国内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外面,指国外

8.国恒亡

恒:常

9.生于忧患

生:生存发展。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