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之外交历史三篇

张东东老师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3.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意义: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2.发表: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发表。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亚非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2.特点: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3.内容: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4)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

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我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1.一国两制:(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被运用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2)含义: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3)地位: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分别是紫荆花红旗、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3)前提:一个中国。(4)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4)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5)日益密切的交往: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民往来以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6)有利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2021中考历史知识点之海峡两岸的交往

1.四字构想: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