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自查报告范文

李盛老师

  防沙治沙自查报告

  根据市林业局《转发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防沙治沙执法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阳林通[20xx]97号)文件精神,我局领导非常重视该项工作,立即组织相关执法人员对我区的沿海沙区管理和防沙治沙执法工作开展了自查,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沿海沙区的基本情况

  我区沿海岸线约十五公里,其中沿海沙区海岸线长约10公里,沿海沙区面积约3000亩,90%以上种有木麻黄。

  二、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广东省20xx年防沙治沙执法工作专项督查实施方案》要求,我局组织营林与生态股、林政股、政策法规股、保护站相关人员组成一支执法队伍,对我区的沿海沙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执法检查,检查中没有发现有沙区林木被砍伐和沙区被毁的情况。

  三、近几年破坏沿海沙区案件情况

  我局历来重视沿海沙区的保护工作,经查派出执法人员到沿海沙区进行巡查,严禁毁林、取沙取矿、挖虾池鱼池、乱办旅游开发等现象,从源头上制止违法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我区的沿海沙区资源,近年来未有出现上述的违法情况。

  关于防沙治沙的建议书范文

  本人是一个基层环保工作者,对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工作一直以来十分关心,尤其对我国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沙漠面积扩大和大面积的扬沙天气更觉忧心。由于本人相应的专业知识欠缺,只能凭自己的热情和奇思异相提出一些建议,但愿能抛砖引玉,带出“以污治沙”的新思路、新理念。

  沙漠化的主要根源之一是水份的不足,我想是否可以采用以污治污的办法。也就是说利用可降解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其他能自然分解的有机工业污水(必须排除含重金属和其他不可降解及有毒的污水)作为水源,注入沙漠区。使之在一定的沙漠区域内给以充足的水份。在自然蒸发、降解的同时,可选择培育适宜菌种促进污水自然降解。当在沙漠得到一定湿润的基础上,可进行植物的选择种植,以渐渐从根本上改变沙漠的属性。

  对于诸如含动物粪便的污水、酿造业等的污水以及其他大量的生活污水当其浓度达到足够高时,是一种污染。但是若控制在一定浓度下,则可视为植物的营养物。在六、七十代年以前,动物粪便污水、酿造业污水等,在乡村作为农田的上好有机肥料,而争相抢运。对于缺水少肥的沙漠地区,用这些有机污水作区域性供给沙漠水源的同时,应该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对沙漠的治理起到相应的作用。目前各地用于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面且治污的费用是经常性的、长期性和永久性的。另外更又有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成天源源不断地涌入江河湖海,给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人类也正面临着接受因自身施于大自然的恶行而所至的惩罚------水资源的恶化,沙漠化的加剧,这一切使我们人类的生活圈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终将被人类自己逐出地球!所以我想以污治沙也许是一条防沙减污,改善生态的好途径。若能将这些有机污水直接或初步处理后回流至沙漠地区用于治沙防沙,不仅能给治沙提供大量的水源和有机营养源,而且能大大减少各类污水的治理费用,大幅度减轻原排污地区的环境压力,提高环境质量,进一步促进社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若理论上可行,可先选择一些离沙漠较近的城市,合理布设污水回供管网,将已集中并基本均质后的有机污水泵入沙漠区进行试验。

  当然,建议能否可行?必须经严密的认证和反复的科学实验加于佐证。更何况即便可行,真正实施起来,还有很多很多难于克服的困难:如何将污水引入沙漠区?污水管网如何合理布置?沙漠纳污能力如何确认、掌握?沙漠区域的地下水污染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降解后的污泥能否有适宜生长的植物?…..

  防沙治沙申论范文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一定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沙化土地面积基数大,目前依然有174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总面积的18%;一些地方重建设、轻管护,甚至边建设、边破坏,以至于改善的速度赶不上恶化的.速度;新栽植的树草根基不深,其荣枯严重依赖自然降水,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沙尘暴来袭,再次警示我们,生态系统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切不可把局部环境的改善当作整体环境的恢复。

  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哪一片都不是孤岛。沙化地区往往既是水资源匮乏、林草植被稀少的生态脆弱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要保护,经济要发展,这就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比如,无论是城镇建设还是产业规划,都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等自然禀赋和环境承载量,尽量发展既能促进生态恢复、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在各类经济开发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中,更应注重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和植被恢复,尽量减少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避免为了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埋下长期的环境隐患。

  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其要进一步加强以林草建设与保护为主的防沙治沙措施,节约珍贵的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能过度开发。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区之一,经济发展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他们已经提出今年不再追求GDP增速全国第一,把重点放在调结构上。这样的做法有利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值得称许。此外,面对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生态建设要更加注意讲究科学,谋后而动。前些年个别比较干旱的地区种了杨树等耗水量较大的树种来防沙治沙,当气候条件没有特别异常时,这些树可能会勉强成活,成为长不大的“小老头树”。一旦遭遇今年这样的罕见天气,杨树自身难保,何谈防沙?治理严重沙化的土地,其生物措施应以种植灌木为主,这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依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突出灌木的原则,科学确定乔灌草比例,才能在沙区形成稳定的林草植被防护体系。

  沙尘暴是一种自古就有的自然现象,不可能根除。在这场人与沙的拉锯战中,不能指望短时间内毕其功于一役。沙尘敲响的警钟,再次审视着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既不能因沙尘暴来了就动摇信心,也不能因沙尘暴一走就万事大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一种千秋功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去着力践行,如此,防沙治沙才能有所作为,我们才能迎来更多的白云蓝天。

  县治沙、防沙的工作总结

  去冬今春以来,景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把植树造林作为防沙治沙的重要措施,以“生态富民”为目的,把治沙造林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中,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项目拉动,规模发展”的工作思路,实行“一统、四定”造林新机制,围绕防沙治沙,大打植树造林攻坚战,通过全县上下合力奋战,到目前,全面完成了省下达我县8000亩治沙造林任务,植树70多万株,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匀达到90%以上,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好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规划到位

  治沙造林规划是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因此,编制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十分重要。县委、县政府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制定了《河北省景县黄河故道治沙造林实施方案》,对全县治沙造林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和全理的规划。把我县治沙造林工作定位在“进一步完善生态林业体系,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化,加速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思路上。各乡镇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指定出本乡镇治沙造林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提前做好治沙造林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发动,认识到位

  我们紧紧围绕“治沙造林,改善环境,营造平原绿洲,推动县域经营发展”这一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以讲形势、讲意义、讲政策、讲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一是县委、政府领导逢会讲,主管领导下乡讲,各乡镇领导通过电视台专题讲,真正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治沙造林工作的重要性,使防沙治沙家喻户晓。二是由林业部门印发了《防沙治沙法》、《治沙造林的技术和意义》、《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造林指南》等资料10万余份,到各乡镇赶科技大集,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深入的宣传和发动。三是典型引导。我们始终把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作为治沙造林关键一环来抓。去冬以来,农民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已有78个村提前实现了“人均一亩林,百株树”的目标,还涌现出了一大批造林大户。我们抓住这些典型,及时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现场会、调度会,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在全县引起了较大反响,对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开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活化机制,政策到位。

  针对我县治沙造林的实际,在继续推行“三放活、一不变”土地流转机制的基础上,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证受益权”的原则,对宜林地实施“一统、四定”。“一统”即以闲散沙荒废弃地为重点,对全县没有绿化的沙荒废弃地全面摸底普查,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统一组织收回规划造林;“四定”即划定地权。土地所有权回归集体所有,对宜林地采取承包、拍卖、租赁等形式划定使用权;稳定林权。对宜林地使用者所栽树木发放林权证书,让广大农民安心、放心造林;确定造林标准。对获得宜林地使用权的造林户,明确造林模式、植树株数、成活率、保存率的标准。制定护林公约。由村委会制定护林公约,保护造林成果。造林新机制的大力实行,有力的推动了我县治沙造林工作的进程。目前,全县按照治沙工程造林的要求,建成了以杜桥镇郑香坊和王同镇铁沙窝村、留智庙镇大洋村等50个村为主栽区的大洋河流域治沙万亩林带。 

  四、转变作风,服务到位

  治沙造林是一项涉及面广,季节性、科学性都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部门共同努力。我们从转变部门作风、搞好配套服务入手,发挥自身优势,搞好专业服务,推进林产业发展。一是资金服务。为解决农民发展林产业资金周转问题,我们积极协调县农村信用联社,优先为造林大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为农民不失农时植树造林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技术服务。为确保造林和育苗高质量、高效益,县政府实行领导干部分片包乡责任制,并成立技术小分队,到乡入村帮助广大农民搞规划、讲技术,把好造林和育苗质量关,解决广大农民在林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苗木服务。我们以林业局苗圃场为主体,以外调为补充,千方百计满足乡村苗木需求。多年来,县苗圃场提供的种苗均达到品种纯正、标准高、质量好,并且价格均低于周边市县,即平抑了全县种苗市场,又收到了以服务促发展的效果。四是搞好病虫害防治服务。我们组成专业技术队伍,对全县造林治沙林木进行普查,下发病虫情报和防治通知书,并开展送药下乡活动。共为治沙造林大户提供优惠价药物补贴1万多元。

  五、坚持严实,质量到位

  在造林过程中,坚持做到了“四严格”:一 是严格培训。聘请林业专家授课,对治沙项目所涉及到的8个乡镇主管副职、林业员和村支部书记进行培训, 并组织林业科技人员深入村户举办各类技术讲座50场次,培训乡村干部和种植大户近1万人次。二是严格标准。全县统一采用胸径2.5公分以上的两年苗;全面推广保水剂、生根粉、地膜等种植技术;印发了《关于治沙工程的技术要点》,对治沙造林的48道工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按标准进行施工。三是严格监控。我们选派了20多名技术骨干,分包乡镇,逐村把好防沙治沙工程质量关,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了保障。

  六、明确目标,责任到位

  搞好造林治沙,领导重视是关键。我们把建立领导干部任期造林治沙责任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责任状,将造林治沙工作做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进行年终考核。把治沙造林工作作为检验各级班子有无事业心责任感、有无长期思想、有无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实行“三个一”目标责任制。即每个县级干部包一个乡抓一个示范村,每个乡级干部包一个片抓一个示范方,每个县直部门包一个村抓一个示范户,量化目标,卡死责任,一包到底,全程服务,确保了全县治沙造林任务的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