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校园欺凌

马振华老师

  如何防止校园欺凌 篇1

  1、教导孩子与同学之处好好相处

  跟孩子说,在学校要与同学好好相处,学会关心同学,不要因为一些矛盾与同学吵架。也有可能那同学的心里不健康,感觉自已被欺负了,就叫哥哥姐姐来打回来。

  2、教导孩子要低调

  跟孩子说有钱不要外露,不要在同学面前显耀什么东西,不要太过招摇。避免让校园小霸王看到了,起了坏心思,就去抢夺过来用。抢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3、教导孩子上下学与同学结伴

  校园暴力也经常发生在校外,所以让孩子上下学跟同学结伴而行,这样就多了一份安全。如果因为其它原因,自已独立行走,叫孩子不要走偏僻人少的地方,也不要在路上贪玩,要按时回家。

  4、叫孩子远离校园小霸王

  要叮嘱孩子平时在校内外看见小霸王要远离,因为他们觉得自已很厉害,看谁不顺眼就打,因此能离多远就多远。同时也要叮嘱孩子,不要主动去招惹他们。

  5、让孩子学习防身术

  让孩子学习防身术,当然不是为了让孩子打架,为了锻炼身体,为了自我保护。当孩子受到锻炼了,提高自信心,不是一副弱小的样子,可以减少被欺负的可能。

  6、同时学校也要加强管理

  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打造和谐校园,从而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一旦有谁发起了暴力事件,抓到也要做出相应的惩罚,提醒那些想发起暴力的同学,这样是不对的。

  如何防止校园欺凌 篇2

  一、首先要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学生社会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其次要建立流畅的学生冲突的申诉通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平时学生和老师、家长之间应有尽量多的平等交流机会,互相沟通增进感情,同时了可解决同学在班级内外所遇到的冲突和敌意。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如果有什么委屈或遭遇暴力冲突,就会首先想到老师、家长,从而获得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二、充分发挥沟通的潜能。采取多种手段与家长沟通,如家访、电话交流、探病、家长会等(尽量不要请家长到学校,那样会造成家长和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沟通)。通过沟通,灌输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同时,与学生平等交往,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中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体验到老师的真诚与关爱。师生间产生一种介乎朋友、亲人的感情,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及时与我沟通,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及早解决。

  三、加强法制教育。可充分利用法律课、班会、法制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意识到打架斗殴极易触犯法律,是青少年犯罪的常发案件,后果严重;同时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避免“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应通过开展郊游、艺术节、技能节、主题班会、演讲、朗诵比赛等各种文明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竞争意识、交际技巧和责任感,还可以使他们体验到自身能力及价值,从而满足精神需要,丰富课余生活,消除空虚感。

  五、倡导文明而积极地使用网络。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宜疏不宜堵”,应动员全社会力量,使学生远离带有暴力色彩的.网络游戏,并通过专家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暴力游戏的危害性,帮助学生制定使用电脑计划,与家长共同监督孩子按计划行事,探讨学习与电脑游戏两不误的方式。

  六、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虚荣心理,明确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培养科学的自尊。同时加强学生的个性修养,培养豁达大度、克己忍让、热情真诚的优良品质,由“看不惯”转变为“互为欣赏”,改善“心理不相容”;

  七、克服侥幸心理。要经常教育学生克服侥幸心理,“要使人不知,除非己不为。”有的学校出现了学生打架现象,不敢管,和稀泥,只会助长学生的霸气和侥幸心理,造成恶性循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要敢于大胆、严肃的处理学生违纪违规事件。教师出色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平时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怀和爱,是赢得学生家长敬佩、感动和大力支持的关键。

  八、避免刺激言行。教育工作者必须专门对学生做这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冷静。经常教育学生遇到矛盾时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凭一时冲动。一旦发生争吵,并有激发趋势,不要急于辨明是非,先脱离接触,待心平气和以后再解决问题。学会忍让。教育学生在发生争吵时要相互忍让,不要因小事争高低、论输赢,更不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若是一方轻微的动起手脚,做到“打不还手”,尽快脱离接触,避免事态扩大。

  九、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要教导学生不要害怕,及时向老师,公安机关或者家庭求助,要相信邪不压正,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

  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

  总之,校园暴力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它需要国家,社会,媒体,学校,家长,自身多个方面进行解决,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不仅仅只是关注他的学习情况,更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对校园暴力事件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