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球变暖了,冬天却会出现暴冷

黄飞老师

  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话题已经广为人知,可是到了冬天,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低温冰雪天气的纪录却屡屡被改写:

  2012年刚开始,欧洲普降暴雪,水城威尼斯遭遇罕见冰封。

  2009年11月初,寒流刷新中国多个省市初雪的最早纪录。

  2008年12月,中国天津暴雪,50年不遇。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大规模的冰冻灾害。这场寒流还给地处中东的伊拉克带来了过去100年中的第一场雪,给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了130年不遇的暴风雪。

  2007年3月,中国沈阳大雪,56年不遇。

  2006年1月,欧洲全境降温,捷克出现66年来最冷冬天,莫斯科气温降至79年来最低。

  在冬天寒潮和冰雪的凛冽中,一些不明就里的人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都说全球变暖了,为什么冬天却变冷了?难道“全球变暖”是吸引公众眼球的伪科学?

  其实,全球变暖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对北半球冬季异常寒冷这个现象,可以用全球变暖后的洋流模型变化来解释。正常情况下,海洋中的洋流由于各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差异,会受到“温盐环流”驱动,在全球范围内循环。

  淡而热的低纬度表层海水向极地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释放其蕴含的热量,在到达高纬度海域后变成冷而盐度高的'海水,沉入深海,再以深海洋流的方式转回低纬度地区,给当地带来凉爽。洋流循环过程可以使赤道附近的热量被带到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对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进行中和。

  随着全球变暖状况的日益严重,洋流循环的热量调节作用被破坏了。因为全球变暖后,极地冰川大量融化,融解的淡水直接注入了高纬度海域,使当地海水盐度降低,沉入深海的海水变少。原有的由盐度差驱动的洋流就会因此减缓甚至停止,洋流的热交换机制失效,热量不再被从低纬度带往高纬度,而是聚集在赤道附近。这样,高纬度地区将更加寒冷,造成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更严寒。

  那么,“全球变暖”是不是一种夸大其词的说法呢?以全球的平均地表温度来指示气候状态,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指标。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最高的12个年份中,有11个在1995—2006年间(除了1996年);而看得更远些,20世纪的后50年则是过去的1300年中最温暖的50年。可见,全球变暖的现象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般来说,全球各地的天气状况本来就存在很大差异,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气候也会有所波动,因此,不应以一部分地区冬天的暴雪、严寒来质疑“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否则就像是在盲人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