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青少年个性成长调查研究

张东东老师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个性成长调查研究

  教育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正如新课标所言,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作为教育合力之基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又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方面。

  2、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具有很明显的启蒙性、长期性、全面性。

  (1)启蒙性。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

  (2)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求学到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深远。

  (3)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结构的完整程度等都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1、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1)专制型

  专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孩子的自由是有限的。父母希望他们按照自己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他们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是不好的。

  (2)民主型

  民主型父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平等地对待,尊重和信任孩子,能与孩子相互沟通,交流各自的看法,鼓励孩子上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父母也为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对其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在温暖、民主、宽松的家庭中成长,孩子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也容易产生发挥自身潜能的动力,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也较强。

  (3)溺爱型

  溺爱型父母一般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即使子女提出过分的要求,往往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姑息迁就、怂恿包庇。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与缺点既不制止,也不纠正,孩子可以无拘无束,任性胡为。

  (4)自由放任型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亲子间交往甚少。父母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注与了解,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给孩子一种被忽视的感觉。这样的父母认同“树大自然直”的观念,对孩子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

  2、家庭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单亲家庭可能因离婚、丧偶、夫妻分居两地等因素而形成。对未成年人而言,家庭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是健康人格的发展之端。而当父母双方只剩一方时,对孩子来说,就意味失去了一方的庇护,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对生活也失去勇气,对社会充满敌意。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自闭和自卑

  面对家庭的破裂,孩子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成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完全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疏远,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自卑自闭的特征。

  (2)自我评价偏低

  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自我责备、自我鄙视,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从而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情绪,继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3)焦虑和抑郁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易产生恐惧、抑郁、焦虑、敌对情绪,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得极为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小摩擦反应非常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如果不处理好,很容易走向极端,无论对同学,还是老师或是家人都将产生极大的攻击性和报复心理。

  (4)妒忌和逆反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往往不容易得到满足,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就容易导致偷窃、抢劫、行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而他们异常渴望被他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在西方国家,崇尚家庭教育方式的“八字”方针,即管束、期望、教导、关爱。研究表明,遵循八字方针的父母,最利于在孩子心目中建立威信,最利于子女健康成长。身为父母,就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并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

  1、以身作则,合理管束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父母做什么孩子都会看在眼里,也会跟着模仿。如果父母做出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很诚实。同时作为父母不应该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在孩子面前说话就会失去威信,久而久之给孩子的教育就失去力量。作为父母应当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

  2、赏识孩子,适当期望

  父母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无论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是进步还是失败,作为父母都应该学会赏识。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凡事都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父母不应该想着事事担心和代劳,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去感受生活,学会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父母还应当引导孩子树立适当的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同时要帮助孩子理顺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关系,制定计划,坚持执行,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习惯,让孩子形成不断进取的心理品质。

  3、感受关爱,适当挫折

  关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而成长中孩子更是需要关爱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作为父母应当尽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从而让孩子学会热爱父母,热爱集体和自然。另一方面,父母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感受一些挫折,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忍受一下饥锇感、失败和批评等,从而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和平等竞争意识,提高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的素质。

  4、平等沟通,循循善诱

  父母作为家庭生活的主导,子女健康成长的监护者,应细心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绪、行为的微妙变化,给孩子以理智的爱和适度的控制。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父母应多从子女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孩子虽小,但也和大人一样,自尊心很强,父母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对儿童的兴趣加以引导,挖掘他们的潜能。父母循循善诱是指对待一件事情应该讲明道理,采取民主协商的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心悦诚服,给予孩子启发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