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悟心得五篇

秦风学老师

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1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2

承载“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两个五年”承前启后、建党100周年重大节点的2021号巨轮已经起航,请广大党员干部带上你的“专属船票”、认真阅读“上船须知”,有序上船。

要牢记“船载千钧、掌舵一人”,始终坚持对党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入党的誓词,也是衡量政治是否过硬的“试金石”。在新年贺词中,提到了许多群体,白衣天使、人民子弟兵、科研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工程建设者、古稀老人、“90后”及“00后”……他们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展现了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历尽沧桑初心不改,饱经风霜本色依旧。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以绝对纯洁的品质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保持定力、一往无前,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奋力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也必将实现。

要牢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始终坚持不懈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哪一项成果的取得属于偶然。在新年贺词中如数家珍地讲道,“十三五”圆满收官,经济率先实现正增长,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改革开放创造发展奇迹……成就的取得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英明,与各族人民愚公移山的干劲,与广大党员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密不可分。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党员干部要高举奋斗旗帜,凝聚奋进力量,勇于负责担当,保持革命精神,与时俱进提高本领,不断创造中国发展新奇迹,谱写人民幸福新乐章。

要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在刚刚过去的极不平凡的2020年,人民的力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支撑、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是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人民的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人民始终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助推中国好巨轮起航的重要力量,只要我们党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就能无往而不胜。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走进新征程,面对新矛盾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3

念兹在兹,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11月14日,云南省政府发布《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镇雄等9个县市退出贫困县的通知》,正式宣布镇雄县、会泽县等9个贫困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序列,这也意味着脱贫攻坚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是对全体扶贫干部的最佳褒奖,这是向世界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最有力宣言。

脱贫摘帽绝非终点,只是通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道路上的又一个“下一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美好生活总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战略布局中,可以看到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逐渐完成,“十四五”时期远景目标已经成为了2035年“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重道远。今天,虽然实现了近一亿人的脱贫摘帽目标,但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只是跨过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线,有的甚至是“脚后跟就抵在贫困线上”,稍有不慎就会退回贫困线上。因此,必须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提高贫困摘帽群众的劳动素质,拔起穷根,栽下“摇钱树”,确保有稳定的、长期的增收项目。

另,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景目标任重道远。当前,我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后疫情时代”如何应对重重困难?这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化危为机。试想,脱贫攻坚那么大的困难我们都克服过来了,又还有啥不能战胜的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脱贫攻坚的胜利只是奔腾中国的一朵浪花。我们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更不能躺在脱贫攻坚功劳簿上睡大觉。惟有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方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乌蒙磅礴走泥丸”,砥砺奋进谱新篇。

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4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观后感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上发力。

一是要号准“贫脉”。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贫干部要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常思群众疾苦,善谋致富之策,摸清贫困底数,切实把“家底”摸清摸透。要理清扶贫思路,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扶贫攻坚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二是要摘掉“贫帽”。如果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执政多年,没有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是不称职。因此,需要切实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做到转变观念“主动摘”,从而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切断“贫根”。开展扶贫攻坚,要彻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贫困陷阱,那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政绩导向,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上,重点做好兴业扶贫、搬迁减贫、扶智脱贫、兜底济贫、强基治贫等工作,确保贫困地区真正发展起来、贫困群众真正富裕起来。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群众是开发式扶贫的主体,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才能过上幸福新生活。要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打消他们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建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帮带机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群众建立资金、技术、项目的扶持机制,为他们改变现状创造环境和条件,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