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悟五篇

秦风学老师

张连印是*革命军人的标杆。军人的血性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军人的本职是履行使命、担当尽责。张连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悟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张连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悟,欢迎查阅!

张连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悟1

为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推进强军兴军事业汇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奋斗力量,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张连印,男,汉族,山西左云人,194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他1964年入伍,在党的培养下,经过部队的淬炼,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在4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铁心跟党走,一心谋打赢,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2003年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乡,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改善生态、造福村民,即使身患癌症,依然奋斗不止,18年来,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不图名不图利,为了造林倾尽积蓄,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集体;他建设党性教育基地,面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开展教育,身体力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宣讲党的光辉历史,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誉,被誉为“*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

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普遍认为,张连印同志是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两山论”的生动实践者、革命传统的模范传承者,是心系人民、造福家乡的“绿化将军”;很多老同志认为,张连印同志老骥伏枥、老有所为,发光发热、绿化祖国,是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的生动践行者,是广大老年人学习践行的榜样。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光辉业绩。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宣传部关于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张连印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和河北省委、山西省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和青年学生代表参加了发布仪式。

张连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悟2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张连印当初回乡造林,就是为了带动大家共同来绿化荒山。

除了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奋战在荒山造林第一线,他还干了三件有口皆碑的事:

第一件事,张连印先后筹措资金数十万元,在家乡的荒山、荒岭上打了8眼机井,修了3500多米的水泥路,挖了3400多米长的灌溉渠,为村里绿化荒山打下了基础。

第二件事,在荒废的河滩上建成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将自己摸索出的适合家乡自然环境的20多个树种,育成树苗近200万株,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

第三件事,将自己绿化荒山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使张家场村形成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种苗繁育基地、农业科技苑、村庄改造”的经验在全县进行了推广。2007年7月,这个村被确定为山西省生态园林示范村。

2011年,张连印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却仍在第二年开春坚持从治疗地回到荒山造林的一线。“我得让大家都看到我,这样才能发动集体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连印持之以恒的开荒造林精神感染了全县干部群众,使荒山绿化队伍形成了百万之众,县、乡、村、集体、个人绿化工程,在塞外高原星罗棋布,方兴未艾。

张家场村的乡亲们还自发捐款,在张连印植树的一个山包最高处,建起了凉亭,取名“将军台”,以感激他对家乡人民的贡献。

也似乎是命运的眷顾,癌症确诊已经过去10年了,张连印的肺癌已经钙化,身体逐渐健康起来。

有人戏称,卸了甲的“愚公司令”是光杆司令了。张连印却幽默地说:“我的麾下有着百万兵呢,你们看那满山的樟子松、云杉,油松、胡杨、侧柏、沙棘,一行行,一列列,漫山遍野,不都是我的兵吗!”

如今,数不尽的樟子松、油松、沙棘,已经把荒山、荒坡变成了林地。张连印说,“我在这里多种一棵树,就多培养一名环境‘卫士’。”他也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麾下205万个环境卫士的“树司令”。

张连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悟3

为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推进强军兴军事业汇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奋斗力量,10月18日,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发布后,在河北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张连印为榜样,不畏艰难险阻、甘于埋头奋斗,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开启新征程,建功*。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干部虽然有退休的时候,但共产党员的责任永远都在肩上。”河北省军区石家庄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汪潮海是张连印所在党小组的组长,他在学习张连印先进事迹后表示:“张连印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倾尽满腔心血在家乡绿化荒山,不图名不图利,一干就是18年,是*共产党员的榜样。”

“老首长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是军人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他的身上,我读懂了什么叫责任和忠诚;在他身上,我读懂了什么叫付出和奉献;在他身上,我读懂了什么叫质朴和坚毅。”河北省石家庄警备区机关士官金衍军表示:“老首长的这种精神对我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作为一名*的革命军人,面对今后的困难和挑战,我会以这种精神为引领,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干好本职工作。”

“‘绿化将军’张连印用18年完成植树200多万株的绿色奇迹,饱含着退役军人对家乡、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河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邢朝辉表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全省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积极提供政策宣传、协助办理相关手续等一系列服务,助力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最前线建功立业。“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张连印同志先进事迹,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精准度、满意度,用优质服务助力退役军人建功立业、奉献社会。”

石家庄市退役军人刘新朝在学习了张连印的先进事迹后同样倍受鼓舞:“在张连印老将军身上,我深切体会到那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大爱情怀,体会到‘拼了命也要种树治沙’的担当精神,体会到‘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拼搏韧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刘新朝表示,要向英模榜样学习,始终不忘初心,保持军人本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是太行深山区靠种植业发家致富的样板村,也是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张连印的事迹鼓励我们擦亮理想信念明灯,做立根固本、起而行之的实干家。我们应该学习他十几年如一日绿化荒山的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学习他为改善生态环境无私奉献、不求任何回报的公益精神,学习他不遗余力地带动和影响他人的社会责任感。”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表示,张连印是为乡亲们打造金山银山的“绿化将军”,他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爱党为党、服务人民的政治品格。

张连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悟4

张连印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从小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童年充满了苦涩。但在记忆中,张家场村的每一户人家对他都十分关心,时常用馍馍、沙枣和旧衣服接济他,使这个过早丧失父爱和母爱的孩子,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乡亲们的关爱。他难以忘记1964年入伍的那一天,全村老少一起出动,把自己送到公社驻地,有的殷殷嘱托,有的泪眼婆娑,有的一个劲把鸡蛋、瓜子往他口袋里塞……入伍的路上,张连印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回报生他养他爱他的故乡。

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张连印具备了执着上进的品质。在部队期间,无论是政治学习还是军体、射击、战术等训练科目,他都是拔尖的,到1983年,年仅38岁的他就担任了副师长。直到58岁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的职位上退休,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表现优秀。

退休后究竟怎么过?是在大城市过清闲的生活,还是发挥余热,继续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张连印毅然回到了阔别40年的故乡。记忆中的土坯房都变成了大瓦房,乡亲们依靠煤炭资源的优势也都过上了殷实的日子,这让张连印打心里高兴。但村里恶劣的生态环境却没有改变:由于地处塞外高原上的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风沙危害严重,1000口人的村子,周围的荒山荒坡面积就达到1万多亩。想到党和国家正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张连印暗下决心,一定要再做点事情,报答党和部队对自己的培养,回报家乡和社会对自己的关爱。而植树造林、治理风沙,正是家乡建设的当务之急。

他把回乡植树造林的想法告诉妻子和子女们后,家人担心在农村生活和医疗都不方便,劝他不去为好。张连印认真地给家人讲了自己对故乡的情感,讲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全家人都被他说服了,感动了。2003年7月办完退休手续后,张连印带着妻子回到老家,住进堂弟家中,开始了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征程。

张连印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感悟5

有着多年领导工作经历的张连印,非常明白凡事“予则立”的道理,一开始他就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开展工作。他首先在省林业勘测设计院专家的帮助下,制定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将对村子周围1.1万亩荒山的绿化绘制成蓝图。他与乡村两级签订了合同,明确提出一不要地权,二不要林权,30年后植树造林成果无偿交给乡村。同时,张连印多方筹集资金,雇佣工人,为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绿化荒山打好了基础。

真要在荒山荒坡上植树造林,比想象中要难得多。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

堂弟张连茂劝他说:“大哥,风沙地里难栽树,村里种了几十年的树都没活几棵,咱就别费心思了。”可张连印不信邪,他坐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苦思冥想:“很显然,脚下的高原风沙源地吸水速度快,水分保养能力差,树木成活率低,没有科学的栽植办法不成。”随后,他走大同,上北京,四处求教,终于掌握了在沙化地严重地区植树造林的要领。

左云县的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每年适宜栽树的时间非常有限,必须抢在_的几天内完成。每到这时,张连印早晨5点就起床带领工人上山植树,午饭就在山上与工人一起吃干粮,每天都干到夜幕降临才收工。由于技术得当、功夫下到,树苗的成活率不断提高,张连印暗自高兴。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2004年下半年,由于没人看护,正在疯长的几万株树苗两天之内就被牛羊啃得残缺不全。看着被啃食的树苗,张连印眼含泪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放牧的人啊,你可知道这几万株幼苗的成活比养羊赚钱更加艰难!”事后,张连印没有听从别人在林地撒毒药、设栅栏的建议,也没有向乡亲们索赔,他找到村里的干部,把本村的牛倌、羊倌集合起来开了一次会。张连印在会上说:“我是农民出身,知道乡亲们生活不容易,我回来种些小树就是要改善家乡的环境,希望大家能帮一把。”会后,张连印又从有限的资金中为他们每人买了一双胶鞋。

张连印以德报怨的做法感动了饲养牛羊的乡亲们,从那以后,每次放牧他们都非常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幼林逐渐茁壮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