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改变了我主题征文书写脱贫故事两千字篇一
【脱贫攻坚中的“苦辣酸甜”】
南雄市古市镇丹布村是广东省定的贫困村,由东莞市企石镇人民政府与韶关市教育局两个单位共同帮扶脱贫。姚锐光就是东莞市企石镇派驻丹布村的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他”心里有人民,用“质朴初心”擦亮“脱贫成色”;肩上扛责任,用“脱贫成色”彰显“担当使命”;脚下粘泥土,用“赤胆忠魂”谱写“人民至上”。
2019年5月5日,是姚书记开展驻村扶贫的第一天,至今近两年来他脱贫攻坚工作的故事很多。他经历到的不仅是贫困村群众、贫困户家庭辛劳的背影、感激的泪光,还有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苦辣酸甜”。
苦,是并肩与交心的必须。2019年5月7日,姚锐光带领扶贫工作队到丹布村参加第一次村“两委”干部会议,商讨村中各项村务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讨论的氛围充满“火药味”,干部们不时用他听不懂的南雄话“争吵”着,大概是说现在的工作任务已经非常重了,脱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大大地增大了干部们的担子,难以分身协助工作队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这让他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艰巨性,认识到接下来的扶贫日子将会很苦很累。
姚锐光进驻丹布村后,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调研,走访全村所有贫困户,走遍丹布村每个角落。为了赢得群众的信任,他白天走贫困户家,夜里访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及党员家。一个月下来,他发现党员、干部、群众很多把他们当成亲人朋友啦。皮肤黑了,朋友圈变土了,但他似乎获得了干部、群众“踏实认真,干事实在”的认可和信任。他和村民群众话桑麻、拉家常、算收入账,默默无闻地书写着村中大大小小的事务台账。接着以召开各种会议动员宣讲扶贫政策,规划扶贫产业项目,解决村里群众的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合理运用帮扶单位与镇、村三者的资源力量,形成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辣,是红脸与出汗的坚持。姚锐光每天早出晚归,火辣辣的大阳,常常把身上的汗水晒干,但跟勤劳积极的贫困户在一起,他不觉得累。可谁知,在村“两委”扩大会议上商议发展小龙虾养殖扶贫产业时,“辣”味很浓。“姚书记是城市里来的懂个啥?流转农户手上的土地有多难?小龙虾苗长啥样都没见过?”村民代表说到激动处还拍起了桌子,他和队员们脸上火辣辣的。为尽快促成小龙虾养殖扶贫产业项目,姚锐光把前期调研的各个细节情况,可行性报告中的数据指标,进一步深入分析本村的地理特点和养殖小龙虾的前景与市场,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支持,并得以实施。他们驻村期间,坚持隔三差五走村串户,问问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陪老人唠唠嗑,研究困难家庭的帮扶措施,寻找爱心人士为贫困户买鸡、鸭、水果与蔬菜等农产品,帮助贫困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逐渐与村里的老百姓走成了亲戚、朋友。扶贫工作不仅是上传下达的信息员,还是脱贫攻坚的服务员,终于思想在红脸出汗的激烈碰撞下,最终达成一致共识。
酸,是心酸与牵挂的交织。为了消灭贫困户“好吃懒做”“等靠要”的思想,姚锐光高度重视扶贫扶志扶智工作。贫困户李英华、李__、叶家万等便是在他们的扶志扶智鼓励与帮扶下成功脱贫的活例子。李英华因家中变故,基本失去了做事的动力。他们工作队多次不厌其烦地入户劝说均无果,让姚锐光心都酸了。后来,姚锐光以李英华牵挂的两个小孩为突破口,把他“骂”醒了。在工作队的鼓励与帮助下,李英华积极发展了养殖业,在不忙时,还去附近的工地打散工,增加收入。记得记者采访李英华成功脱贫的经验时问他脱贫了有什么想法和愿望,李英华的回答让扶贫工作队增加了无比的动力。李英华说:非常感谢共产党,感谢东莞企石镇与南雄古市镇政府,感谢姚书记,是在他们的鼓励和带领下脱贫,接下来心里最主要的目标是家里多加一层楼房。时至今天,李英华的目标也实现了。28岁的李__与79岁的奶奶马甲妹相依为命。李__内向孤癖,很少与人交谈,在南雄多份工作都不过月,失业失志在家成了老奶奶最牵挂的忧虑。扶贫工作队入户他家都不记得多少次了,从交谈到交心,从劝说到鼓励,从“哄骗”到“责骂”,一一尝试过。后来他开口说了句话:“如果不是奶奶在,我一早就去死啦。”不久又说了一句:“我查到东莞华为招工,华为的待遇很好,能介绍我去华为打工吗?”听到这些话让大家心都酸了。但是,姚锐光认为他肯开口就好,最起码他还有一丝牵挂、一丝孝义与一丝目标嘛。最后,工作队耐心地打开他的心扉,引导他要为让老奶奶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地振作做人,踏实做事……2020年4月,经过工作队的努力,介绍他去了广州的一家快递公司上班,入职时每月3000元工资,到10月份起工资升至每月4500元了,还得到公司的主管经理表扬呢!
甜,是幸福与梦想的酿成。甜是苦尽甘来,是贫困户与村民、群众的微笑。每次进村入户,听到小孩或老人家高兴地喊着“姚书记来了”,让姚锐光倍感亲切。甜,是疫情防控期间乡亲们对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与配合;是脱贫攻坚期间镇、村以及扶贫工作队的共同合力与奋战;是全村贫困户40户120人和省定相对贫困村均达到脱贫出列标准,是上级部门、领导来临指导工作时对扶贫工作队脱贫成效的认可与肯定;是古市镇委、镇政府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好评与表扬,在建党99周年古市镇委七一表彰活动中,评选丹布村党总支部为“先进党总支部”,评选姚锐光为“优秀党支部书记”;是共产党员网以扶贫工作队为主角的《托举群众的“幸福梦”》一文的推送报道与鼓励;是韶关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的“东莞对口帮扶韶关干部恳谈会”上让姚锐光作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作经验介绍发言。
丹布村在国家、省、市脱贫攻坚大好政策支持下,脱贫攻坚初见成效,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2.8万元到2020年的39.8万元,增长了13.2倍;建档立卡贫困户均高质量完成八有指标,2020年贫困户人均分红超1200元。丹布村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苦辣酸甜”是姚锐光与驻村扶贫工作队脱贫攻坚的底色和乡村生活的底蕴。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他们将一如既往,直到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共产党改变了我主题征文书写脱贫故事两千字篇二
【脱贫路上有个“牛”书记】
“牛”书记并不姓牛
“他好像一头牛,永远不知道累似的。”贵州省石阡县栗坳村攻坚队队员童祖明说,孙国江是他见过最负责、最能吃苦的干部。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叫他“牛”书记。
孙国江,一位五十多岁的乡镇改非干部,2018年担起了石阡县龙井乡丝栗坳村攻坚队队长的担子,肩负起了龙井乡丝栗坳村265户1023人实现脱贫的攻坚重担。
两年来,多少个日夜,为丝栗坳村加快实现脱贫,消灭贫困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孙国江付出太多心血,用自身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为民情怀。
“牛”书记苦得像牛
“做农村工作,只要你愿意干,就有干不完的事,享不完的乐趣。”孙国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9年5月,丝栗坳村丝栗坳组赵相来的妻子方永凤经医院确诊为肾衰竭,一家5口的生产、生活及小孩读书都成了问题。
得知这个消息后,孙国江坐不住了。
为不让该户因病致贫,孙国江在当时民政低保已通过乡、村两级初审的情况下,急患者之所急,及时汇报并在征得乡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领导同意的情况下,身先士卒,不计工作量大小,严格按照农村低保评审程序,启动快速通道加班加点完成对这该户的入户核查、组群众会评议、村群众代表会评议、村“三委“及攻坚队评议等系列工作,及时将该户纳入了低保扶助对象。
再谈起这件事时,赵相来眼含泪花:“没有孙队长,哪来我们这个家。”
群众之事无小事。正是因为孙国江真实实展现出了党和政府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不落下一户,不丢下一人”的为民情怀,赢得了了全村群众的认可。
在丝栗坳村开展脱贫攻坚的500多个日子中,熬夜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他说:“如果我们想明白了为谁工作、为什么工作,工作越多也就越快乐。”
编“一村一发展方案”、审定“一户一帮扶措施”、写“工作报告”、核实“贫困户信息”、校对各种报表数据、走访贫困户等脱贫攻坚的琐事,成为孙国江生活的“主旋律”。
脱贫工作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只要是群众的需求,无论大小,孙国江更多的是亲力亲为。工作再多,压力再大,再苦再累从无怨言,也从不敷衍塞责。
在孙国江心里,作为一名攻坚队长责任重大,必须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要带好兵,也要做一名永不落伍的党员。只有用高度热情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亲力亲为才能带好攻坚队这支队伍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如今,丝栗坳村人民在攻坚队全体尖刀班队员奠定的坚实基础下正以崭新的姿态笑迎各级领导的检阅。
“牛”书记傻得像牛
2018年2月看望生病老了李大斌购礼品106元。
2018年7月为受龙卷风灾害最严重的李江波户奔波呼吁募捐共9000余元,该户11天恢复了灾后重建,没有出现因灾反贫。
2018年10月看望帮扶对象李大元户购买大米20斤,菜油10斤。
……
翻开孙国江厚厚的民情日记,字里行间的点点滴滴不难发现他对困难群众的认真和关爱。
“我们为什么到这来?不就是解群众之忧、解群众之难吗?”再问孙国江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还是这句话。
为了让帮扶村的贫困户早日脱贫,他与攻坚队的同志们一遍又一遍走村串户,详细了解记录全村每一个家庭的生产生活情况、家庭收入及孩子们的学习就业现状,了解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等,对村里每一户的情况都细数家珍。
每当有群众家里困难时,孙国江总是慷慨解囊,为群众送去温暖。然而,群众不知道的是,“牛”书记还得用一个人工资支撑全家6口人生计。
这些本不是驻村工作中的内容,但孙国江却义无反顾,这一做就是两年。大家伙儿都说:“‘牛’书记傻得像牛。”
真诚换真心。老百姓对他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难舍,与丝栗坳村的广大群众建起了深厚的感情,也使该村曾经的那些老上访户对乡村干部过去的误解隔核得到了有效沟通和化解。
傻得像牛的“牛”书记用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脱贫政策深深地耕植在了老百姓心中。
“牛”书记干得很牛
或许正是“牛”书记苦得像牛、傻得像牛,使得他的工作也干得很牛。
在驻村工作期间,为了让帮扶村的群众充分享受到扶贫政策红利,达到不让一户拖后腿、不让一人掉队的工作目标。孙国江多次组织脱贫攻坚队在全村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
在这场战役中,为消除了群众疑虑及等、靠、要的思想,仅2018年落实“改厕、改厨、改水、改电”及危房改造工作中,召开党员大会、户代表会、小组会、院坝会、家庭会等40多场7展宣讲工作。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挖和激发全村群众踊跃参与脱贫攻坚的激情和动力。在人居环境亮化及住房安全保障大改造大建设中,丝栗坳村群众参与自改率达到了95%以上,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由工程队实施“五改“工程所带来的各种隐患。
2018年,可以说是丝栗坳村发展历程中跨时代意义的一年。
在“牛”书记和各位帮扶干部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努力,丝栗坳村村级办公场所得到完善;“五小工程”及文体广场顺利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百姓扶持得到了最大实惠;干群关系得到进了一步密切。
这一年,丝栗坳村“村村通”“组组通”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67户,投入资金66万元;落实“三改”建设154户,投入资金169万元;落实产业扶贫项目2个,投入资金39万元;享受易地扶贫搬迁31户136人,享受搬迁扶贫资金459万元。
……
“这一年是工作以来最辛苦,压力最大的一年,同时也是收获最多的一年。”孙国江说,能给群众干实事,得到群众的认可就是最大的褒奖。
在2018年村级组织开展的“话惠民,感党恩”活动中,村里的乡贤人士石磊等30余人自发为村民捐资6万余元,为村民办事实好事370余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全村人民“爱家乡感党恩”的激情。
这一年,村里的群众也自发敲锣打鼓给攻坚队的同志们送去了一面面鲜红的锦旗。
脱贫攻坚这场战斗没有炮灰硝烟,没有厮杀呐喊,但却有随响起的冲锋号角,检验着每一个指挥员和战斗员的政治品德、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耐压抗压的承受力。
“牛”书记用他的实际行动经受了组织的考验,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共产党改变了我主题征文书写脱贫故事两千字篇三
我们六组的扶贫故事……
——记都匀十一小脱贫攻坚扶贫纪实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央**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至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扶贫高潮。
贵州省都匀十一小全体教职工也积极加入到了都匀市教育主管部门“扶贫攻坚春风行动”中。在接下来的扶贫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
故事1:“共产党好!好!”
我们第六扶贫小组共有8个扶贫成员,组长是陈静教导主任。我们的扶贫对象是新坪村15组罗育钊老人,已是86岁高龄。老人家行动不便,身体也多病,经常吃药。了解老人的病情后,我们给老人买药,写好每天用药的剂量,嘱咐他按时吃药,时隔两天电话问候他的病情,每隔两个星期到他家一次,看望老人能否正常饮食,逢年过节还给他送去油盐柴米、水果、新衣服、棉被等。老人家感动得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对我们说:“共产党好,好,扶贫六组好……”还用嘶哑的声音给我们唱了一段地方民歌,歌声从心底浸润了我们的眼睛,一种莫名的幸福瞬间在这个小屋子里蔓延开去……
2018年4月,得知老人病重了,我们都非常着急,马上联系家庭医生为老人上门看病,可不幸还是发生了,6月初老人去世了,学校工会和我们送去花圈,送去慰问。老人不是亲人却胜似我们的亲人,想起他昔日的话语和歌声,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悲痛,六组成员都哭成了泪人。
故事2:“我的辣椒又长叶了!”
罗育钊老人走了,我们并没有停下对她家帮扶的脚步。老人家里还有个耳聋、憨厚的儿子,我们尊称他为王大哥。他虽然勤劳肯干,但家里缺乏资金,缺乏种养殖经验,我们向他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为他办理特惠贷,解决资金问题,鼓励他买猪苗,参与政府辣椒产业,参加蜜蜂养殖合作社。我们主动学习《农村实用技术》课本,担当起他家农技指导工作的“顾问”。给他建议猪食饲料的调配,提醒他给农植物施肥、除草、松土,告知他养蜂应注意的事项等等。
2019年4月,王大哥焦急地打电话来说辣椒生长缓慢,发不起叶子。听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这个蹩脚的“顾问”小组无计可施,但不可临阵脱逃。组长陈静马上联系村委会,请来技术人员与我们一起去实地了解情况。原来,是辣椒苗长虫了!技术员马上根据病因,为王大哥解决辣椒生长问题,王大哥开心地说“我的辣椒又开始长叶了!”
故事3:“我听到你们的声音啦!”
王大哥患有耳疾,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这令他非常痛苦。我们六组成员商量:“能否给他配一个助听器试试呢?”有了这一个想法,组长陈静又立即联系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办理残疾证的工作流程,办理助听器的相关事宜。11月6日,我们扶贫小组成员一大早来到王大哥家,接他到医院检查,办理相关检查手续,然后拿着医生诊断结果到残联为他领取了助听器。带上助听器的王大哥激动地说到:“我听到你们说话的声音了!真的听到了……”他竟像一个孩子那样欢呼雀跃,脸上挂满了激动的泪珠,那一滴滴泪珠滚烫了我们在场人的心……
故事4:“我找到幸福了!”
通过与王大哥多次交流,得知他有两个女儿,他的妻子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带着小女儿跑了,至今失联。他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把大女儿拉扯成人,现已出嫁。女儿女婿很孝顺,平时在都匀打工,家里有个7岁孩子在读书,虽然也会经常打电话给王大哥,可因为他们工作比较忙,回家次数少。王大哥向我们说父亲过世了,女儿又不在身边,感觉非常孤独,想找一个合适的老伴陪伴。我们赞成他的想法,也认为王大哥人品好,能吃苦耐劳,鼓励大家都做有心人,尽量帮他解决个人问题。
2019年2月,喜讯传来了,我们六组成员杨昌群老师说:沙寨老家有一个远方堂弟媳叫杨龙萍,堂弟去世多年,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结婚,在外打工;小儿子今年18岁,也在都匀打工。她堂弟媳人能干,里里外外一把好手,家里田地多,也有想找个老伴一起耕种的想法。我们觉得两人挺合适,主动为他们牵线搭桥。派成员杨宗远同王大哥聊聊大姐的状况。王大哥听了比较满意,可是他又有了新的顾虑:要到沙寨女方家去,万一老了干不动活了,被人“退货”,那不成了村里人的笑话?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大家鼓励他们先见一见面,交往交往再说。
阳春3月,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六组成员又当起了“红娘”,主动约王大哥及他女儿一家来到沙寨新蒙村杨大姐家里,见到大姐勤劳俭朴,家什整理井井有条,加上新蒙村地势平坦,庄稼收成好,比起自家的条件好多了,王大哥当即表示愿意到新蒙村同杨大姐一起生活。我们本以为万事大吉,好事将近。可杨大姐觉得王大哥耳聋程度比想象中厉害多了,又不情愿了。咋办?我们走起了“亲情”路线,派出了小组成员,女方表姐杨昌群老师去把“红娘”角色尽情演绎!杨昌群老师耐心开导表弟媳说,王大哥老实忠厚,肯吃苦,人勤快,养猪在行,种地在行,耳朵聋一点没关系。如果两人发生矛盾了,还可以省去他听不太清楚,避免争吵呢!这一招还挺奏效,杨大姐同意两人在一起了!
扶贫小组成员的心里暖暖的,击掌欢呼我们取得的佳绩!可正所谓“好事多磨,一波三折”!王大哥女儿又出来反对了,她害怕忠厚老实的父亲到沙寨会被人欺负,担心杨大姐同意婚事的目的是需要她爸爸做农田,万一哪天父亲生病,老了遭人嫌弃,咋办?我们觉得他女儿的顾虑可以理解,但不是绝对。我们的工作又转向做他女儿的思想工作,希望她能理解自己孤独的父亲,对父亲的关爱就要成全父亲的幸福。大家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个个电话,一次次见面……终于做通了他女儿的工作!如今两位有情人牵手在一起了。当听到杨大姐对王大哥女儿说:“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和你爸爸会相互搀扶,相互宽容,关爱双方儿女,牵好这一段缘分,过好每一个日子……”王大哥女儿听到这样的表态,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王大哥的脸上更是乐开了了花,满满地写着“我找到幸福了!”
扶贫路上,有苦有泪,但更多的是幸福。都匀十一小党总支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这项艰巨任务。今后,我们会在**的带领下,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谱写出新的篇章……
共产党改变了我主题征文书写脱贫故事两千字篇四
一名85后警花的扶贫小故事
今年35岁的代琦是安徽太和县公安局共青团团委书记、妇联副主席、政工监督室宣传教育股股长,是两个年幼儿女的妈妈,还是一名帮扶4个贫困家庭的扶贫干部。在2年多的扶贫路上,她以女警的铁肩与柔情,爱心搭桥、精准施策,把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播撒到贫困户心坎上,让帮扶对象全部脱贫。这里记述的,是她用真情和奉献演绎出的警民情深的点滴小故事——
精准施策解危难,滴水浇灌润心田
2017年10月,32岁已有12年党龄、8年警龄的代琦,又多了一重身份:扶贫干部。她和许多警务繁忙的战友一样,领受了4个农村贫困家庭的结对帮扶任务。尽管她知道,“扶贫”是党和国家实施“全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宏伟工程,但要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亲自参与其中,还是她从警后的第一次始料未及,业务生疏,几乎是一窍不通,能否完成重任,她还真是“一时摸不着头脑”,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代琦要帮扶的4个贫困家庭,都居住在太和县东北部的偏僻乡下、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坟台镇板桥村委会宫庄。4个贫困户、6口村民,都是因病致贫的老年人,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70岁了。接受简短的扶贫业务培训后,代琦首先下乡,请求村干部协助走访。她携带自费购买的礼品,一天走访完要帮扶的4个家庭,话家常、问实情、找难点、听诉求,宣讲政策、拉近距离,靠热心、耐心和细心,打开老人心结、赢得对方信任。她通过实地查看和走访了解,把6位贫困老人的住房、生活、身体、经济等基本状况和实际困难,都一一记在本子上,更放在了心上。
代琦针对帮扶对象的实际致贫因素、不同难题,分轻重缓急地区别对待、寻求精准帮扶良策。71岁的宫纪允老汉,年轻做工时被机器伤及后背留下病根,丧失部分劳动能力,老伴患脑梗多年,但二人还都未办理残疾证,不能尽享国家优抚政策。她积极为其联系民政部门,咨询办理残疾证的相关流程和所需资料,终于为这对老夫妻办理了不同级别的残疾证。86岁王氏老太太居住的老旧房屋屋顶漏水又无力也不想翻建,她多方奔走,积极协调村“两委”及民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其争取到6000元钱的危房修缮款解决了难题。83岁的老爷子宫纪房,久病瘫痪在床的老伴去世,她闻讯后携礼上门慰问并捐赠200元钱,感动得老人泪水涟涟,逢人就夸“俺遇上了一位公安局派来帮贫的女菩萨!”
穷住乡野有人问,独居老太有远亲
对农村独居的“空巢”老人帮扶,要说为其争取种植、养殖等什么增收扶贫项目,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代琦对其帮扶的两位独居老太,在为其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倾注最多的就是“亲情帮扶”。
今年已89岁的王氏和80岁的郭桂兰二位老太太,都与代琦建立了“胜似一家人”的难以割舍的亲情。近三年来,代琦从第二次单独上门走访开始,仿佛就与两位老太太有了莫名的“亲缘”。无论是腿疼拄着拐杖不事张扬的王氏,还是身体比较健朗、心直口快大嗓门的郭桂兰老人,都让代琦感到慈眉善目是那般可敬;而穿着警服端庄俊秀、富有爱心、热情大方的代琦,更让老太太感到可亲可信。按年龄,代琦可以称二位老太为奶奶辈,但老人就喜欢称其为“好闺女”或直呼“代琦”其名。为王氏老太多方努力解决房屋维修款之后,代琦再问其有何要解决的困难时,两位老太太都动情地说:“低保、养老各种补贴该享受的,政府都让俺享受了,不愁吃不愁穿,有病花不着自己的钱,还有啥困难呢!平时就是身边缺少儿孙亲人说说话,你要是有时间,能常来陪俺说说话就好了。不过,俺知道这不可能,您这国家干部平常都太忙了!”为了对老人扶“心贫”、予以亲人般的精神慰藉,从此,作为公安宣传教育部门负责人、任务繁重又有老人孩子的代琦,总是短则一星期、长则一月内,都要自掏腰包买些老人喜爱吃的食品,驾车往返近百公里上门看望几位帮扶的老人。中秋节送去新潮的月饼,新年前夕又送上美味食品和米面油,每次都像“回娘家”,老人也总是喜笑颜开地接送到村头。
去年,代琦怀孕二宝,产前一个多月,还挺着大肚子艰难地驾车下乡走访慰问老人。产假期间,在阜阳家中哺育婴儿的代琦,还不忘通过村干部了解、关心、委托关照几位老人的实际困难。那段时间,两位老太太常常念叨,“唉,俺要是能去代琦家看一下她和宝宝该有多好!”
停车让路悯桑农,晶莹桑葚传真情
2020年5月13日上午,代琦下乡走访慰问几位扶贫对象后准备返回时,已过11点半钟。刚到村头,透过车玻璃,她看见车前方有位七八十岁的老大爷,腿有残疾似地坐着捡拾桑葚果,再细看发现路面上落满了黑晶晶的桑葚。眼前的情景,让富有同情心的代琦,不忍鸣笛提醒老人让路,更不忍驾车碾压布满黑色珍珠般的桑葚通过。于是,她缓缓停下车并从车里走下来。
代琦走到老人身边,问询得知老人姓宫,今年78岁,是一位单身贫困低保户,想在家门前的几棵桑树下捡拾些桑葚果卖点钱贴补生活。悲悯之心涌动,代琦悄悄地蹲下身子,麻利地帮老人捡拾起桑葚来。初夏的热辣辣阳光下,一颗、两颗、三颗,用了十几分钟,直到帮老人将附近路面上的桑葚果全部捡拾干净。代琦活动着酸痛的腰身和双腿站起与老人告别,倍受感动的老汉也艰难地站起身,望着面前满脸汗水、被桑葚汁液染黑双手的代琦,由衷地再三表示感谢。
作为一名最普通的基层公安帮扶干部,代琦并无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突出的业绩,也并未给她的帮扶对象带来万贯财产和什么致富项目,但她凭着对党和国家脱贫攻坚事业的一腔赤城,凭着对黄土地和贫困百姓的悲悯与大爱,近三年在警务繁忙中五六十次的城乡来回奔波、3000多元的爱心捐助,精准施策“扶真贫、真扶贫”“润物细无声”的滴水浇灌,换来了帮扶对象全部脱贫、党群关系一家亲的好愿景!
共产党改变了我主题征文书写脱贫故事两千字篇五
小城故事
——感受基层一线干部的“速度与激情”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普通的共产党员,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在鲜红的党旗下他们履行着共产党员神圣的义务和职责,塑造着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他们坚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就能把每块基石夯牢固、每条根系都变发达,江西德安基层事业更能在*焕发出绚烂光彩。
“跑出加速度”
“县委分别从县直机关与‘百名干部培养计划’中抽调22名干部并肩作战,齐心协力打开棚改工作的新局面。”县委书记熊晋喜说,如今,这些干部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棚改党员先锋队,大家凝聚力更强劲。每一个抽调干部都发挥各自所长,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认真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
为棚改打开口子、为重点项目清障、为安置区建设腾地……各棚改办阶段性目标会有不同,相同的是棚改党员先锋队马不停蹄、快马加鞭推进棚改。
“前一秒还戴着草帽在整村拆迁现场,下一秒就要蹬着高跟鞋在大上海谈项目,那完全就是用生命在奔跑。”聂桥镇人大副主席戴语声回想起第一次和镇党委书记出差的经历,不由得感慨万分。
“我们还在项目一线建立了临时党支部,成立党小组,建立了‘党小组每天一碰头、党支部三天一调度’的会商机制,‘热闹非凡’的讨论一个个关乎征迁户切身利益的‘赔付标准、权属关系、承租矛盾’等问题”,南门片区临时党小组组长罗剑平说。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德安县加大年轻基层一线干部培养力度,实施“百名干部培养计划”,促使基层一线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每年有计划、有步骤从全县选派100余名干部到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项目一线实践锻炼,培养2到6个月,挂职锻炼1到2年,努力培养一支讲政治、懂政策、知经济、善操作、能攻坚的实干队伍,挂职的年轻干部找准定位、主动融入,“实挂”不“虚挂”、“做事”不“做客”、“炼金”不“镀金”、“吃苦”不“怕苦”,当好德安经验的践行者、“共建德安”的推动者,在德安这块热土上播撒自己的青春力量。
“打通最后一纳米”
最多跑一次,不是一句口号,打通最后一纳米,需要千千万万的践行者。从2018年1月自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开展以来,德安县各社区党委、各部门党组织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发扬铁军精神,立即动起来、改起来,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涌现出不少亮点。
社区年逾七旬失独老人陆春林独自生活在棉纺厂小区,生活困难孤独,曾家洼社区爱心代办员、检察院在职党员高芳主动与其结对,为她多方奔跑,协调沟通争取计生特殊政策。社区低保户涂玉云,丈夫病逝,女儿患精神疾病,社区协同共建单位县委办为其争取爱心捐助,为其送上三千元,同时提高低保资金发放标准,今年还将其纳入城市脱贫解困帮扶人员。
曾家洼社区成立了“红色联盟”党员志愿服务中心,由在社区报到的56名在职党员、社区党员自愿报名,吸纳医生、教师、警察等各类专业人员发挥所长,组成组建红色权益维护、红色心理咨询、红色治安防控等6个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爱心代办点,就是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而成立的。”德安县社区党工委工作人员黄馨仪说。
“我们老了,出个门不方面,小孩也不在身边,幸好有社区的这些志愿者,我有什么事情,打个电话他们就来了”,老党员李启明不禁为这一举措竖起了大拇指。
这正是德安党员精准化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德安从优化党组织设置入手,创建1+3+X的社区共建模式,即每个社区一名县委领导挂点,统筹三个结对共建单位,整合辖区内其它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党建资源,构筑县级整体谋划、社区党工委统筹协调、社区党委推进运行、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网格党支部具体推进的基层党建领导责任体系,打破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枷锁,采取灵活有效的党建方式,实现党建资源的再分配。如东风社区党委的“一核三层五轴”构建党建同心圆,工业园社区党委的“365工作法”,都是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管”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的积极探索。69家与社区党委共建单位签订协议,361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成立18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180余次,慰问困难群众300余人,完成微心愿171个,解决社区建设和民生问题51个。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叮铃铃——叮铃铃——”刚从扶贫基地回来的余文良正准备吃饭,“喂……怎么了?好,我马上过去”,听到村里有小孩子生病,余文良急忙放下碗筷,拿起急诊箱就赶了出去,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余文良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在休息时间为村里的孩子看病了。2018年9月,县中医院的儿科副主任医师余文良来聂桥村挂点担任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来到聂桥村工作后,细心的余文良发现由于村庄离医院较远,老人、小孩大病小病常常拖着,为解决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看病难问题,余文良协调县中医院先后多次来村里开展大型义诊和体检活动,赠送各类药品2000余元,并为全村贫困户建立了健康档案,将外科专家请上门为80岁高龄且严重晕车的贫困户朱昌平进行外伤处理,为陈文华爱人治疗胆结石,还请来高级护理师为卧床多年的贫困户周斌指导预防褥疮。
“必须‘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生活。”余文良在医病的同时,更想带领大家“医穷”,一直以来,他都在思考怎样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了发展产业,余文良多次前往九江考察项目,最终决定在村里发展良种大天门冬中药材和优质茶叶种植,并在聂桥村5组流转200余亩土地,把全村51户贫困户纳入成立了聂桥爱泉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年底试种20亩的天门冬中药材及40亩的茶叶,现成活率已经达到90%以上,明年预计成熟后亩收益将达到2万元,可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
近年来,德安县选派83名驻村第一书记、4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79个连心强基工作组,249名驻村干部增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完善了3531户扶贫对象“一户一档”资料,完成793人脱贫任务。落实四级网格化帮扶模式,全县21个行政村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增30家就业扶贫车间,50座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全县各类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等带动贫困户1004户,户均增收1886元。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模板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最新大全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例文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读后感范文五篇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最新大全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读后感范文五篇
冬奥中国年节目观后感精讯文
以激励为主题作文600字最新五篇
激励主题作文600字最新五篇
激励话题作文600字最新五篇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以读懂身边的爱话题作文600字最新五篇
以亲情的温暖为主题作文600字最新五篇
甜甜的幸福主题作文600字最新五篇
以甜甜的幸福为主题作文600字最新五篇
甜甜的幸福话题作文600字最新五篇
高考友谊无价优秀作文800字五篇
二十年后的我七年级作文最新五篇
重拾信心话题作文高一800字五篇
最新高考预测话题作文800字五篇
描述笔的说明文作文素材范文模板
高一抒情作文范文800字7篇
新春第一课少年的我观后感600字精选(六篇)
难忘的记忆优秀作文高一800字五篇
珍惜时间话题作文800字高三五篇
读活着的读后感范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