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
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维新派的首要目的。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13、1840-1900年列强侵华特点的变化?(侵华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侵华格局由以英为首合作侵华到激烈争夺形成侵华同盟;侵华方式策略由武力驯服清政府到打拉结合,勾结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每一个变化都做到能用史实说明。)
14、1900年前后中国社会在列强侵华,反动统治,抗争探索,经济发展四方面的显著特征和史实。
答:(1)侵华:帝国主义完全确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资输和瓜分阶段;②列强争夺激烈形成侵华同盟;③八国联军侵华,签定辛丑条约共同以清政府为代理人确立秩序;(2)反动统治:清政府日益反动孤立:①对外投降出卖国家主权,沦为洋人走狗;②镇压戊戌变法,出卖义和团,反动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结果适得其反;(3)抗争探索:中华民族觉醒;①义和团运动粉碎敌计;②维新派改良爱国、进步、思想启蒙;③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主流。(4)发展:民资初发;①甲午战后列强投资;②清政府放宽限制;③维新变法的推动。
15、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继承发展关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1901--1918)
这一部分的历史十分重要,必须学好、吃透、弄熟。教材明显分为前后两块:一是1895至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内容;一是1912-1918北洋军阀反动统治,革命派继续斗争,中国革命由旧向新转变的六年。学习这一部分抓住两个中心问题:其一是辛亥革命从兴起、高潮到失败的过程;其二是抓住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取代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新的代理人,革命派继续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果实斗争,但屡战屡败。中国社会黑暗之极,但就是在一战前后的中国,由于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革命开始发生伟大的转折。
在这18年中,把握以下四条基本线索:
(1)帝国主义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加深殖民秩序:①采取间接侵华方式,以华制华,尤其是分而治之更加阴险;②在华争夺激烈,特别是日俄和日美,其中日本一度独霸中国,但一战后被打破;③帝国主义继续破坏中国革命事业(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等);④控制中央和分割边疆相结合。
(2)北洋军阀替代清政府统治,对内独裁破坏民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①清政府玩弄新政和预备立宪花招破产,出卖利权,垮台实为必然;②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和革命果实,复辟帝制,接受21条,众叛亲离死去。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经过长期准备,武昌起义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但由于帝封联手,资阶软弱涣散,官僚、立宪投机,果实很快被篡;
②此后革命派又为维护革命果实坚持斗争,皆以失败告终。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推翻帝制,普及共和观念,解放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启民族觉醒之蒙都功莫大焉,但由于其软弱性,不敢明确反帝,彻底反封,始终未能提出科学纲领,建立革命武装,组成坚强政党,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其失败也是必然;
④一战期间,中国具备了向新民主义革命转变的诸多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等)。
(4)经济上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它和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起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
1、同盟会和此前革命派政党的区别(全国性,理论性,先进性。)分析其弱点(涣散,复杂)。同盟会后来的演变。
2、辨证的分析三民主义内容的意义和局限。(它主张民族主义,但又缺乏明确的反帝态内容;它主张民权,但又不敢发动群众;它主张民生,但又不敢自下而上的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3、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的原因,作用。
4、深刻理解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原因,代表人物,分析积极作用。其结局说明了什么?
5、归纳革命派为革命高潮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宣传思想-译书,办报,著书,论战;建立革命团体;创建革命纲领;发动武装起义。)注意与维新派区别。
6、革命派为维护共和果实进行的历次斗争的原因,结果。
7、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和成分。南京临时政府的弱点。(四方面:内部混入旧官僚和立宪派;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未采取彻底反封措施;缺乏群众和地方基础支持。)
8、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帝、封、官宪,自身分析。)
9、一战前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政治,由袁独裁到军阀割据;由日独霸到同支配;由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革命;经济:由春天到冬天;思想: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批封逐渐转向*思潮。)
1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影响。
11、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体现,斗争的实质,和结局(两个不稳定),启示。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政权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 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 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考点5、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虎门销烟。
(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
(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
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
①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②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军长可以公开陪)
③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④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1)背景:
①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
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
(2)经过:
①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
②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
③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
④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⑤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⑥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考点9、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杀戮,30万人被杀害。
考点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建立的过程:
①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
②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考点11、正面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主要战役: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考点12、敌后战场的抗战
(1)洛川会议:937年8月,*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2)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考点1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
(1)1945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2)原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②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3年。
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2)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考点1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三个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2)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3)建立者:孙中山。
(4)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考点17、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影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考点18、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考点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
②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考点2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考点2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
(2)过程:
①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22、中共的"一大"和"二大"
(1)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A主要内容:①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②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考点23、国民大革命
(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初,占领南京、上海。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
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②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③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考点24、南昌起义
①时间及领导者: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考点2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
①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
②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考点26、红军长征
(1)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长征过程:1934年10月,*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3)长征意义:
①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考点27、遵义会议
(1)召开:1935.1*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意义:
①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
考点28、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考点29、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考点3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2)内容: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报告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的总任务。
考点3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考试3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当选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考点33、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为发扬*民主和健全*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最恰当的制度。
考点34、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立*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考点3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②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③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他进行了会谈。
④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⑤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双方达成了"九二共识"。
⑥1995年初,江泽民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进程提出八项主张。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36、新中国建立初期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③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④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⑤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⑥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再次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37、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①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后,1979年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③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考试38、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外交活动
①2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②中法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亚欧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③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2001年,由中国倡导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着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年,举行了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六、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点39、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①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的背景。
②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军队,参与政治。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③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考点40、罗马法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①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②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③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以购买奴隶,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作用:
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③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考点4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权利法案》
①时间:1689年。
②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③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世纪前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考点42、美国共和制联邦政体的确立
(1)1787年宪法
A主要内容:
①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
B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C作用: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这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考点43、法国共和制和德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①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任职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2)评价: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考点4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年)
(1)内容: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2)评价: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彻底、不完善。
八、从科学*理论到*制度的建立
考点45、《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4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理论条件:19世纪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法空想*、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④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2)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考点47、巴黎公社运动
(1)巴黎公社的成立
3月18日革命成功,3月28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2)革命措施: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公安、司法、财政、教育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
(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48、雅尔塔体制
①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考点49、美国"冷战"政策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2)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
(3)措施: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50、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①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51、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弹基地,最后,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
考点52、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过程
①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②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
③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
(3)影响:增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考点53、迅速崛起的日本
(1)经济恢复(1945年-1955年)原因:
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朝鲜战争提供的契机。
(2)高速发展(1956年-1973年)
①原因: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表现:1955年,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1956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谋求政治大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目标
考点54、不结盟运动
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②正式形成: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斗争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③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④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
⑤历史意义: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考点55、东欧剧变
(1)含义:东欧各国执政党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表现:
①波兰剧变:发生于1989年,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②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3)剧变原因
①历史根源: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苏联
②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脱离群众,导致政治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政策的推行
考点56、苏联解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方向。
②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2)过程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人道的*代替了科学*,导致政局动荡,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②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
③"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和俄共被停止活动,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④俄罗斯等在1991年底年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考点57、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特点: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发展
(2)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和发展:
①美国: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②欧共体: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
④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武器,经济形势好转;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渐提高。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
1、分封制的影响
(1)西周初期对当时的影响
①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
②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2)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①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很多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2、宗法制的影响
(1)对当时:保证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及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对后世
①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祭祀、修订家谱、追根寻祖等社会习俗。
③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特点、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社会的动荡及严重的自然灾害。
4、《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
(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5、从时代背景角度说明儒、法、道、墨家思想主张的特点
(1)儒家的孔子主张“仁”、克己复礼,反映了面对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社会矛盾剧烈,希望缓和社会矛盾,继续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愿望;战国时期的儒家孟子、荀子分别主张“仁政”“仁义” ,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的愿望。
(2)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代表了战国时期
新兴地主阶级主张
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3)道家主张“道”和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面对诸侯争霸、割据林立,一种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
(4)战国时期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6、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及其评价
(1)孔子:“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孟子: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论。
7、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各个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
8、先秦贵族政治与秦朝官僚政治的差异
(1)概念内涵:先秦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上、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政治体系;官僚政治是秦朝开始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的中央集权、地方服从的政治体系。
(2)政治体制:西周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是父权家族制扩大化的结果。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是已取得统治权力的宗族在拥有一个共主的基础上,其他家族成员共同享有对整个国家的统治权力;官僚政治建立起以皇权、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去行使管理权。
9、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2)汉代 “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清明节的爱国现代诗歌阅读五首
家长会优秀主持词五篇
美好的感恩节满分初中作文7篇
学校七天军训个人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五篇
有关古代农耕文化知识有哪些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怎样养狗知识大全
中华鲟鱼知识最新大全
貂皮知识大全最新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中华鲟鱼知识大全最新
狗场养狗知识最新大全
养狗知识大全最新
鹦鹉知识的资料大全最新
貂皮基本知识大全最新
初一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香港回归多少年
高考历史知识点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历史知识有哪些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整理
武则天的历史贡献及影响
关于古代民俗知识有哪些
小满节气养生的知识及注意事项
与口腔有关的降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