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知识
中 国 古 建 筑
中国古建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及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看,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现存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衍生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 建 筑—屋 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
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脊兽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仙人”、跑兽、垂兽及吞脊兽——合称“脊兽”。
宋代以后,开始大量采用琉璃瓦,高级建筑多用琉璃瓦,其功能较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
脊兽则由瓦制成,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qiàng jǐ)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
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古 建 筑—斗 栱
斗栱,又作斗拱,别称斗科、欂栌(bó lú),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斗拱,是汉族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2、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后来采用砖墙,出檐变近许多,作用减少),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繁华。
3、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篮,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4、榫卯(sǔn mǎo)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
构架的节点不是刚接,这就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协调。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了抗震的作用。
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是力传递的中介。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斗拱是建筑装饰物,而研究证明,斗拱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了平衡稳定作用。
古 建 筑—门
中国古代建筑的门,在不同的地域、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门的式样、造型、风格各异。
门是人们居住的室内与外界的出入口,是居住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入的必经之路。户为单扇,门为双扇。
作为出入的门户又被称为“门面”、“门脸”,说明人们对门的重视,同时也说明门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出入,它还具有隔断内外环境空间的功能。
以门为界定,以门为连接点,还能起到防护作用和安全作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表现得最为精彩。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的造型、门的装饰、门的形式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有着十分明确的区别和形制。
如皇家贵族才有大门,还有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多种等级,而一般平民百姓居住的则都是最为低级的普通小门楼。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一、屋顶
屋顶最上方为一条横向的屋脊,称为正脊.
较大的殿宇的正脊两端有鸱吻(鸱尾、龙吻).
垂(斜)脊的外端(檐角一端)排列着一系列脊饰,最外面是若干个小动物称为蹲兽,最后面龙头状的,称为垂兽。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攒尖式顶和录顶等形式。按屋檐的层数分,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歇山式、悬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顶。此外,歇山式还分出一种极少见的十字歇山顶。
1、庑殿顶
庑殿顶 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和曲阜孔庙大成殿。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只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2、歇山顶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歇山顶主要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歇山式顶(单檐)。
3、悬山顶
悬山顶 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屋顶左右屋檐出山墙),又称挑山。
4、硬山顶
硬山顶 五脊二坡,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屋顶左右屋檐不出山墙)。硬山顶出现最晚,是随着明清时期房屋墙壁广泛使用砖砌以后才大量采用的。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式或硬山式屋顶。
5、攒尖顶
攒尖顶 用于正多边形或圆形建筑,顶部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6、录顶
录顶屋顶(四边或正多边形)上部做成平顶,下部做成四面坡四向(或多面坡多向)。垂脊上端有横脊,横脊排水的数目与角数相同。各条横脊首尾相连,故亦称圈脊。
7、卷棚顶
卷棚顶 屋面双坡,屋顶最上方没有突出的正脊。从梁架结构看,梁架最上方没有正中的脊檩,而是在上方两侧并列两个脊檩,上加弧形罗锅椽,使两坡相接处呈圆弧形。硬山式、悬山式和歇山式都可以做成卷棚顶。此种建筑,园林中居多;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8、十字歇山式屋顶
9、三川脊式屋顶
硬山式变种——三川脊式硬山
正脊中间高起来,并在高起来的两侧增加垂脊
二、结构框架
中国古代建筑的承重部分为框架结构,主要包括梁、柱、檩、椽、枋等。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各承重部分的名称,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说,如果以横向的屋脊作为x轴,以房屋进深方向为y轴,以垂直的立柱方向为z轴的话,z轴方向的圆木为柱;y轴方向的圆木或方木为梁,梁由下至上层层重叠,逐渐缩短,最下方的长梁落在柱头上或通过斗拱落在柱头上,上下的每层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形成梁架;x轴方向的圆木为檩,最上方为脊檩;沿屋顶向下,在相邻两个梁架之间的每根梁端架檩;在檩架形成的斜面上,在檩上排列椽,形成屋顶的两个坡面的骨架。在骨架上加置望板,覆以瓦,就形成了屋顶。
三、斗栱
斗拱 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明清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已逐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
1、斗栱营造流程:
(1)、斗拱的柱子及阑额—柱上加栌斗—斗上加泥道供—再加华供,向里外出跳—供端加散斗及交互斗—加泥道慢栱
(2)、加华拱,一端为华头子(华头子在室外)—加散斗及交互斗—加内檐令供—加柱头枋
—加散斗与齐心斗
(3)、加内檐罗汉枋—加下昂—加骑昂交互斗—加外檐令供—加外檐耍头—加外檐散斗
(4)、加撩檐枋—加衬方头—加 梁—铺作外侧仰视—加 椽—加檐檩
2、斗栱名词解释:
踩:1、说斗栱几踩,这个“几”是奇数的。2、斗栱向内、外挑出,清代叫“出踩”,以正心栱为中心向内或向外每加出一排栱,就叫一踩.
斗拱共有三种不同的位置,1、在柱头上2、在屋间额枋之上3、在屋角柱头之上,这三种各有专名叫:柱头科、平身科和角科。斗栱在结构上有四种重要的分件,略似弓形,位置与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叫做栱。形式与拱相同,而方向与拱成直角的叫做翘。翘之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叫做昂。
四、墙与柱
墙与柱 构成房屋建筑立面的组成部分,房屋建筑一般三面围墙,正面为木质楹柱与门窗,左右墙面称为山墙。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每两根立柱之间为一间;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迎面为十二根立柱,开间为十一间,曲阜孔庙大成殿,迎面为十根石质龙柱,为九开间。
五、台基
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大致有四种。
1. 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 较高级台基
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 更高级台基
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 最高级台基
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六、装饰及色彩特征
古建的各部分装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不是离开建筑构件独立存在的,它们只是构件的外部形式,它是一种起到装饰作用的建筑构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装饰也慢慢失去了原来的作用而成了纯粹的装饰作用。
例如:
1.宫殿建筑采用黄色屋顶和红色屋身。
2.园林建筑多采用白色的粉墙,褐色的梁架,黑色的望砖。
3.佛教寺庙建筑多以黄墙黑瓦为主,暗红门窗,整个建筑多处在绿色建筑之中。
4.皖南乡土建筑多采用白色的粉墙,黑色的瓦,灰色的砖。
中国古建筑入门知识
一、房屋结构及其部件
柱础:就是柱子的基座,其作用是将柱子的重量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传到地面,同时防水防潮,也起到了装饰作用。
柱子
按柱子所处位置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大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檐柱
位于建筑最外围的柱叫檐柱。其主要功能为承载屋檐部分的重量。2、金柱
位于檐柱以内的柱子,除顺建筑物面阔方向中线上的柱以外,都叫金柱。金柱承受屋檐部分以上的屋面重量。
3、中柱
位于顺着建筑物面阔方向中线上的柱叫中柱。中柱直接支撑脊檩,将建筑物进深方向的梁架分为两段。
4、山柱
位于建筑物两山的中柱叫山柱。山柱常用于硬山或悬山建筑的山面。在门庑建筑或民居中常可看到。
5、童柱
下端落在横梁(如桃间梁、桃间顺梁、趴梁上),上端象檐柱或金柱一样乘托梁坊的柱叫童柱。其下端不落地。有时也称瓜柱。
6、角柱
凡位于建筑物的转角处,承托不同角度的梁坊的柱叫角柱。
7、雷公柱
雷公柱有两种,一种是庑殿建筑正脊两端用于支撑向外挑出的脊桁的短柱子叫雷公柱,另一种用于园攒尖或多角攒尖建筑中的保顶中心下方,用由戗支撑的短柱子也叫雷公柱。是古代的避雷装置。
开间:古建筑正面两柱之间叫一开间。大致可分为明间、次间、稍间、尽间几个等级。
檩、椽、梁、枋的区别:檩:汉字,读作lǐn ,本意是用于架跨在房梁上起托住椽子或屋面板作用的小梁。亦称“度桁”。(heng 二声)
椽:汉字,读作chuán,意思是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与檩木方向垂直。)
梁:一般用于大住宅、大府第、大厅堂、大佛殿、大祠堂等比较大型的建筑物上,大月梁与平梁的表面不是光秃秃的,在施工完毕之后都要进行雕刻或绘彩画,在皇家的建筑中都雕绘龙凤之类的图画。
枋:读作fang(一声),与梁一样是置于柱间或柱顶的横木,和梁所处的高度相差不多。不过,其走向上差则较大:梁是置于前后金柱或是置于金柱与檐柱之间的横木,而枋则是置于檐柱与檐柱,或是金柱与金柱,或是脊柱与脊柱之间的横木。简单地说,大多数的梁是与建筑的横断面方向一致的,而枋则主要与建筑的正立面方向一致。枋因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额枋,金枋,脊枋等。
二、屋顶分类与等级
屋顶等级: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悬山正脊、悬山卷棚、硬山正脊、硬山卷棚。重檐庑殿顶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这种顶式是明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中国古建筑中,如太和殿、武当山金顶、明十三陵长陵祾恩殿即此种殿顶。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若加上山面的二条博脊,则共应该有脊十一条。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悬山也是属于一种常见的建筑,它有前后两坡,从基座结构、柱网分布到正身梁架、屋面瓦饰、脊饰等与两坡硬山基本相同,没有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它的屋面悬挑出山墙以外,檩桁未被封护在墙体以内,而悬在半空,故名悬山亦称挑山,悬山式建筑整体造型比硬山式建筑要活泼一些。
硬山是中国传统的建筑表现手法,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外观呈人字形,两侧山墙平于或略高于屋顶,屋顶双坡交界处多砖砌瓦垒,山墙两际或砌以方砖博风板,近屋角处迭砌墀头花饰。多见于中国北方建筑,尤以民居采用最多。
正脊:正脊,又叫大脊、平脊,位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正脊两端有吻兽或望兽,中间可以有宝瓶等装饰物。
卷棚是屋顶前后两坡交界处不用正脊,而做成弧形曲面的屋顶。有卷棚悬山,卷棚歇山等式样,屋顶外观卷曲,舒展轻巧,多用于园林建筑。
三、屋顶部件
屋脊吻兽:包括正脊吻和垂脊吻。
正(脊)吻:正吻又叫大吻,用于建筑屋顶正脊两端,起到防水和显示等级作用,也是意念上的防火之物,还可以遮盖修建过程中的堆起的泥巴。
垂脊吻:以数量最多的太和殿为例:(从右至左)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瓦当/勾头:屋檐最前面的圆形瓦,位于筒瓦之前,可以帮助屋顶漏水,美化屋面轮廓。
滴水:滴水瓦,可以保护墙壁的洁净。一端带着下垂的边儿,底瓦于檐口处,其下端有下垂之圆尖形瓦片,盖房顶时放在檐口,在烧制之前,会被绘上植物或者花卉的线条。
藻井:天花是遮蔽建筑内顶部的构件,而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则称作“藻井”,这种天花的每一方格为一井,又是以花纹,雕刻,彩画,故名藻井。“藻井”一词,最早见于汉赋。清代时的藻井较多以龙为顶心装饰,所以藻井又称为“龙井”。
四、墙壁
山墙:山墙一般称为外横墙,是指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叫横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一般称为山墙(侧面的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谚语说“山墙扒门必定伤人”,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硬山式住宅的主梁搭在山墙上的,而山墙常是承重墙,如果在墙上开门会使墙的承重能力下降,主梁有跌落的危险。
影壁:有时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五、房屋装饰
栏杆:古称阑干也称勾阑,是桥梁和建筑上的安全设施。
望柱:望柱也称栏杆柱,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桥梁栏板和拦板之间的短柱。有木造和石造两种。望柱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柱身的截面,在宋代多为八角形,清代望柱的柱身,截面多为四方形。望柱根据柱头的形式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种类,比较常见的柱头形式有莲瓣头、石榴头、云纹、龙凤纹、二十四节气头等。
栏板 :栏杆上两根望柱之间的石板 (木栏杆则为木板),叫栏板;一般栏板都雕刻花纹为饰,故又称华板。各个时代的华板的装饰与纹样,都有自己的特征。汉有套环、斜方格等形式。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多钩片纹、卍字纹;有的用龙纹或刻人物故事。明清则雕刻繁复细腻;园林花栏杆的华板纹样有梅花、镜光、冰片、方胜等十分丰富。
斗拱: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度部分,用以支撑向上翘起的屋檐,使屋檐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雀替:放置于梁与柱或枋与柱的相交处,用以缩短梁枋跨度,并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
牛腿:位于梁柱之间的三角形木制构件,帮助减小大梁跨度,起到保持房屋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雀替与牛腿的区别: 在古建筑中,牛腿和雀替是相似的构件但又不完全相同。雀替一般是梁百下的木雕构件,而牛腿基本上是檐下的木雕构件。雀替的看面与建筑物平行,牛腿看面与建筑物垂直。
雀替是指位于柱与横梁之间度的撑木,它既可以起到传承力的作用,又可知以起到装饰的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中混凝土加腋梁中的加腋部份。
牛腿有的地方又叫“马腿”, 也是指从柱道中伸出的一段短木,它一般只起装饰的作用而不起传承力的作用。但在有些地方和有内些资料中,牛腿和雀替两者是混称的。总之,两者都是古建筑中容雕画装饰的重点。
六、门窗分类与等级
四合院门:王府、广亮、金柱、蛮子、如意、墙垣式。
王府大门是屋宇式大门中的最高等级,通常有五间三启门和三间一启门两种等级,门上有门钉,门前一般都有石狮,有影壁与大门相对应。
广亮大门属于屋宇式大门,外廊进深大,宽广敝亮,为高出左右房屋的一间独立房屋,所以也叫门楼。广亮大门一般位于宅院的东南角,门框设在山墙中柱上,门枕石、门簪等构件一应俱全,而且施以精微的石雕、木雕,台基较高。广亮大门在等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为高级官员人家使用。
金柱大门就是将门框设在前檐“金柱”(就是檐柱以内的柱子)上的大门,而不是像广亮大门那样设在山墙中柱上。金柱大门在规模上比广亮大门要小一些,但其局部构造、屋顶、雕饰与广亮大门基本类似,因此仍不失威严与气派。
蛮子门是门框设在外檐柱上的大门,其过道里面的空间很大,可以存放物品,尽管气势不够,倒也实用。
如意门是门框设在前檐柱墙上的大门,其门框往前移,门洞的左右上角有两组挑出的砖制构件,雕凿成如意形象,且两个门簪迎面多刻“如意”二字。这是北京四合院中最常见的一种大门。
墙垣式门是一种小门楼形式的大门,一般设在院落一隅,从院墙上开个门洞,门洞墙上做个小屋顶,就成了小门楼。这是北京四合院等级中最低的一种大门。
门枕石:门枕石俗称门礅、门座、门台、镇门石等,是用于中国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因其雕成枕头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门枕石。
门簪是用来锁合中槛和连楹的木构件,它就像是一个大木销钉,将相关构件连结到一起。门簪有不做雕刻的,也有做雕刻的。做雕刻的门簪其雕刻部位主要在簪头的正面,题材有代表春夏秋冬的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四季花卉,象征一年四季富庶吉祥;或是雕“团寿”,“福”,“吉祥”等字,然后贴在门簪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支摘窗:一种可以支起、摘下的窗子。
裙板:裙板是隔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处隔扇的下部。它是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不通透。滑板上可以绘制彩画或雕刻各种花纹,尤其以如意头纹最为常见。裙板在宋代时称作障水板。
格心:攒(cuan 二声)斗式、攒插式、插接式。
攒斗是行业术语,是指利用榫卯结构,将许多小木料拼成各种几何形纹样,可组成大面积的装饰板,这种工艺叫“攒”;用锼镂而成的小木料簇合成花纹叫“斗”。这两种工艺常结合使用,故叫“攒斗”。南方叫“兜料”。
攒插是古代匠师制作门窗格心常常用到的一种工艺手法。攒插是用小木条通过不同的榫卯结构攒插成大面积的各种图案,如冰裂纹图案、冰梅纹图案等。攒插的优点是克服了木材的内应力,结构稳定。
攒插与攒斗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攒插与攒斗的相同点都是以小攒大,不同点是攒插的榫卯结构不完全是在木件尽头,它在有的部件中部凿出榫眼,与另外部件榫头相接,而攒斗的木件中部是没有榫眼的。攒插工艺的单体一般比攒斗要长一些,尺寸长短不一,因而形式繁复多变,构成的图案也是多种多样。
七、其他部分
“龙生九子”:关于其具体的名称说法不一,其中张克群老师介绍的版本是囚牛(出现在二胡顶部)、睚眦(斧头)、嘲风(走兽之首)、蒲牢(大铜钟)、狻猊、赑屃(bi xi 四声)狴犴(bi an 四声)、蚣蝮(喜水)、鸱吻。
百度的版本是:
1.长子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次子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心胸狭隘;
3.三子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种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中华鲟鱼知识大全最新
狗场养狗知识最新大全
养狗知识大全最新
鹦鹉知识的资料大全最新
貂皮基本知识大全最新
指南针司南和古代罗盘的知识最新
古代礼仪知识大全最新
关于古代货币知识有哪些
有关古代丧葬知识有哪些
有关古代乐理知识有哪些
西餐中饮酒的礼仪要点
饭桌上的商务礼仪要点
中餐吃饭礼仪筷子放在哪里
餐饮礼仪中餐和西餐的差异
中餐吃饭礼仪的禁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