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语文学科五篇

刘莉莉老师

四年级教案语文学科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总结归纳:“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继光就是这些英雄人物中的一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人物介绍:“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江中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50年黄继光参加了民兵,第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

学生交流上甘岭战役资料:(课前搜集资料)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

②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展示“暴”字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靠下部分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是“水”。

③理解词语

学生可以先自己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而后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解疑、查字典解疑、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疑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次战役往往包括多次的战斗。

在理解“战役”一词的意思时,出示上图。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战争、战役、战斗”三词范围和包含关系的理解。

顽强:坚强;强硬。

“顽强”一词对理解黄继光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有重要作用,在此可先用近义词和反义词从书面上理解,为课上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近义词:顽强――坚强

反义词:顽强――软弱

暴风雨: 大而急的风雨。

(3)此词中的难点是“暴”,可以通过投影出示“暴”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根据词义进行选择,并根据不同意思组词。对暴风雨一词的正确理解,可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怒、暴饮暴食、暴病)

②凶狠;残酷。(暴_、暴行、施暴)

③急躁。(暴躁)

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黄继光英雄的优秀品质,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体会比喻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联系上下文和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子是如何歌颂黄继光大无畏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理清脉络。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归纳总结

(1)全文一共12个自然段。

(2)课文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

(3)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或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____、结局写,都叫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学生在发言时语言可能不太规范,只要意思对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然后再把规范语言告诉学生)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1-2)

(1)指名读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时间的紧迫:“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黎明”一词,进而理解从“ 第五天夜晚”到“黎明之前”的时间很短,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战斗的激烈:“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直接点明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大。

时间的紧迫,战斗的激烈使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了。在教学中老师可把重点句的投影打出来,当学生分析到重点词时,可以改变重点词的颜色,以强化学生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两个要点应分析,但不要占过多时间。

总结过渡:这样激烈的一次阵地战,时间又是这样紧迫,夺取957.6高地可不是一件易事,可黄继光为什么还要主动请求任务呢?

2、学习第二段(3-6)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①投影

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次数不同,一句是多次突击,一句是一次突击。“屡次”说明多次突击没有成功。“比雨点还密”,写枪弹的多、密,看出战斗非常激烈,所以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突击才会被“压”回来。更说明拿掉这个火力点,对战斗胜利的重要作用,以及完成这个任务的艰难。这也正是黄继光请战的原因,说明了他对夺下597.9高地的高度责任感。

②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黄继光请战的决心来自对敌人的恨和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③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

板书:主动请战

3、学习第三段(7-11)

过渡:指导员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默读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划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全班交流体会

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体会出:黄继光和两位战友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②动作是: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体会出: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为表现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像,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

板书:英勇献身

4、学习第四段(12)

(1)齐读12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板书:占领高地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挡的。

三、总结全文,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第1—2自然段);接着写进攻受阻,黄继光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请战(第3—6自然段);再写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第7—11自然段);最后写战斗取得了胜利(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起因、经过、____和结果都叙述得很清楚。此外,课文对战斗环境及英雄的语言、行动的描写具体、细致,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

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板书: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四、布置作业。

两个内容任选一个。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家人或小朋友听。

2、准备一个英雄的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要求:按事情发展顺序讲。

四年级教案语文学科2

教学目标 :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2、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本中的作业 ,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四年级教案语文学科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沉静、悠然、垂钓、绝妙、机智、光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流利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结合古诗,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领悟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美。

4、诗文结合,抓重点词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诗文结合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领悟蕴藏着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课时:2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在清朝有个博学多才、于书无所不通的学士,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通过《纪晓岚吟诗》这个有趣的故事,走近纪晓岚。

2、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提示):纪的右边是自己的己,不能出头,晓字的右上角不要加点。谁来读课题。读得不错,大家一起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纪晓岚吟了一首什么诗?纪晓岚为什么要吟诗?纪晓岚在怎样的情况下吟诗?)根据学生的质疑,在课题旁边打上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继续往下学习。在这篇课文里,有这样一些词语,有信心读准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沉静、江畔、垂钓、机智、渔翁、光芒。

谁来读给大家听?强调翁的韵母是eng而不是ong(你的这个后鼻韵母eng读得真好!)、pan畔。

全班同学一起读!

在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谁想读?课件出示: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生动传神、一篙一橹。

知道篙和橹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来看一看。篙和橹都是撑船用的器物,篙还将船固定住呢,在古代,它们非常常见。

男女生比赛来读读吧?看谁读得更好些。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男生先来。

2、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中必须用上十个“一”字为难他。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的时间内吟唱出一首绝妙的“秋江独钓”古诗。) 只点一个说!夸奖纪晓岚,夸的是什么?引导下一环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乾隆皇帝连声说好,夸赞:好一幅“秋江独钓图”!

1、先来看看这首诗是怎样描绘这幅“秋江独钓图”的? (课件出示古诗),指学生读诗。①音读得准②读流畅了③师范读,读出节奏、味道④再点读,读出了诗情画意。⑤全班一起读,读出悠然的美感。

纪晓岚看着江上的渔舟悠然吟诗,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至二自然段,(课件出示)边读边用横线划出这部分写了哪些景物?

2、谁来说说?(课件出示)

你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什么呢?(是秋天的景物,而且都很美)

3、原来是一幅美丽沉静的秋江图啊!(板书:秋江)!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4、乾隆皇帝和纪晓岚看到的除了这美丽、沉静的秋江之外,还有什么?(有位渔翁,他在垂钓)你来读句子!

5、果然是“渔翁独钓”啊!(板书:独钓)

6、一开始,老渔翁平静而专注地等待着,不久,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终于上钩了,你又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他的高兴)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7、在美丽沉静的秋江之上,还有位老渔翁在垂钓,这样的美景有多么浓的诗情画意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

8、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画面吧!

(课件出示音乐)落日金辉;芦花秋风;江畔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静静地等待着,好!鱼儿上钩了,刹那间,水响鱼跃,笑声朗朗,被秋风飞播得很远……

9、同学们此时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说语句描写秋江垂钓的美妙,景美如画,景美如诗)难怪乾隆皇帝说他看到的这个情景很有诗意呢!

纪晓岚很快用28个字,把这眼前的美景浓缩成一首绝句——课件出示。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呢?我们将它与1、2自然段对比着来找一找吧!引导学生找,要有过程!女生读语句,男生读诗句。

大家读得真美,难怪乾隆皇帝说好一幅“秋江独钓图”!

六、领悟机智

学生快速默读第三—五自然段: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连声说这诗写得好呢?

预设几个原因:——

1、预设1:好在用了10个“一”字

2、预设2:一丈很长,一寸很短,对比很巧妙,以及简单写出渔翁垂钓

3、预设3:诗的静态动态对比 神态传神

4、预设4:占字用得好,更为重要的是:写出了乾隆心中的美景与得意

5、乾隆皇帝“故意”也难不住:十个一,28字绝句——来回几步,悠然吟唱

(预设1:好在用了10个“一”字)怎么好?我们来看看这十个一字都写了哪些景物?

(出示:一篙一橹一渔舟。用你自己的一句话说出来,三个物件,教师小结:点出了钓鱼的地点)

(出示:一丈长竿一寸钩。一丈有多长?从哪里到哪里?表面上写钓鱼的情态,实际上隐匿了钓鱼的老翁。)

(出示:一拍一呼复一笑。钓到鱼高兴时的神情,一系列的动作。教师小结:老渔翁是多么快乐、陶醉、自得啊!))

(出示:一人独占一江秋。老渔翁的喜悦之情给这江面带来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按照乾隆皇帝的要求,纪晓岚反复使用了十个一字,这十个一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巧妙的嵌入,恰到好处。还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这是多么奇妙啊!谁想读?

还有谁说说好在哪里?

(预设2:一丈很长,一寸很短,对比很巧妙)

鱼竿的长和钓钩的短都写在这七个字中了。

你还体会到什么?

(预设3:诗的前两行写的是静态的物,诗的第三行写渔翁钓到鱼十分得意的神情尽现在三个动作中。)

这物与人,这静与动,又形成了对比,何等巧妙啊!谁更想读?

你还想到了什么?

(预设4:占字用得好,一个“占”字把老人独自在江边钓鱼的情态,描写得生动传神。)一个占字将老渔翁与秋江景色紧密联系在一起,老渔翁给秋江带来了一份生机,带来了一份独有的美丽。如此绝妙啊!谁越发想读?

多么美妙的秋江独钓图啊,多么绝妙的一首好诗啊!男生读,(妙诗)女生再读!全班同学一起读!

5、乾隆皇帝文学造诣很高,他可是这世上诗作最多的人,一生作诗四万多首,原本想要故意为难纪晓岚的乾隆皇帝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他不禁点头笑道——谁想读?(好!好!好一幅“秋江独钓图”!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

你在这句话中发现了什么?(乾隆皇帝一连用了四个好字)

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好”字。为什么要两用两次?(学生回答,教师收拢:原来乾隆皇帝反复叫好,这是表达了他的由衷称赞啊!还有什么好?读出——

(秋江独钓图也好)怎么好?(学生自由回答,说一次就读一次!营造反复回环的氛围)

是啊,景美,诗绝,怎能不让人叫好?谁想读?

还有什么好?(预设:纪晓岚的机智也让人叫好)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机智?

第一层次(面对乾隆皇帝的故意为难,纪晓岚望着江上的渔舟,只来来回回地走了几步,在很短的时间内,悠然地吟唱起来)你看,纪晓岚的那份悠闲自得、成竹在胸真是显出他的机智过人啊!谁想读?还有谁想读?

第二层次(他写的这首绝句28个字巧妙地嵌入10个一字,而且把老渔翁钓鱼时的情态写得生动传神,所以他机智)谁想读?还有谁想读?

第三层次(若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提示:大家请看这句诗——一人独占一江秋,你读出的是何人独占了这一江秋色?同学们,乾隆皇帝在位63年,这63年,政治安定,国事繁荣,从他的祖父康熙到他统治的年间,史称“康乾盛世”。此时此刻,他看着这秋江的沉静,这渔翁的喜悦,他的心中一定涌起了一位帝王的满足与自豪。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谈体会,学生能说出来!)独占一江秋的不仅是渔翁,更是这位乾隆皇帝!纪晓岚多么的机智啊!他说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怪不得乾隆皇帝会这样赞赏纪晓岚,谁想读?

这何止一江秋啊!更是大清美好的河山!还有谁想读?

纪晓岚借渔翁的高兴写出了乾隆皇帝的得意之情,他是多么机智啊!谁再来读?

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他丰富的感受,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

乾隆皇帝为神州有这样机智的人才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不禁点头笑道——大家一起读!

6、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他悠然吟唱出的一首七绝,就这样勾勒出了秋江独钓的美景,就这样一语道破了乾隆皇帝的心事,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自豪与佩服之情再来吟唱这首诗吧!——生读(板书:轻吟)

7、把这首绝妙的好诗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增加点难度,只留下一字,谁会背?

再增加点难度,看着板书,咱们一起背背!学到这里,我想咱们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擦去问号。

七、拓展

关于纪晓岚的轶闻趣事还有很多。老师这就有一个。一天,乾隆皇帝正在和纪晓岚闲谈,皇帝说:爱卿,现在正读什么书?”纪晓岚答道:“臣正读《全唐诗》。”“《全唐诗》你最熟悉哪一首,能背诵吧?”纪晓岚背的正是咱们前不久学的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来,我们一起背诵一遍。(生背)

乾隆皇帝听后说:你能把这首七言绝句变成六言诗吗?稍加思索,纪晓岚答道: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乾隆皇帝又问了:“你能把它改成五言诗吗?一会儿,纪晓岚答道: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乾隆皇帝又接着问:”能否改成四言诗、三言诗、词、剧本呢?机智的纪晓岚都一一作了回答,请同学们课下去琢磨琢磨,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八、板书设计

纪晓岚吟诗

秋  妙

江  诗

独  轻

钓  吟

建议:

如下只作为以上预设过程中,老师的扣抓点 或者评价语言引用之;

同学们,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恐怕早就有诗了,但他是怎样说的?

(预设回答:他要纪晓岚当场作诗)教师故作惊讶:这么短的时间就要吟出一首诗来!真难!还有什么?

(预设回答:还要在28个字中用10个一字)教师继续渲染气氛:古人作诗可是忌讳重复用字的,乾隆皇帝要纪晓岚把个“一”字重复使用十次,这该怎么写啊?太难了!

读到这里,你会怎么想?(作这首诗真是太难了!乾隆皇帝故意为难纪晓岚,他想考考纪晓岚呀。)

四年级教案语文学科4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四年级教案语文学科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

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体验真诚(板书)。

2.你对真诚是怎样理解的?揭示课题:步行18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画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2.汇报字音:“吾”字需要正音,不能读成“w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这个字音读错了,这一点必须强调;“闷”字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注意书中所给的提示;

3.根据预习,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4.全班交流:自主解决生字。

5.交流其他预习内容,质疑。

三、再读课文:

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四、布置作业,小结:

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兼 歉 谎 罪 吾 抑 谅 闷 均 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

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

1.昨天我们学习了《步行18里》这篇课文,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继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

1.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父子的三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并找出这三次对话,分别体会父子的心情。

找到后,和小组同学共同体会。(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重点体会,例如:

“一阵罪恶感涌上我的心头,我支支吾吾承认自己去了电__,告诉他我迟到的真正原因。”

“父亲身心遭受这种折磨,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这段教学,在读的基础上重点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父子二人各自的内心世界:他们心里想了什么呢?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全文,点出中心。

3.指导朗读:

父亲的语言真诚、严肃,并带有深深的自责,朗读时,语速稍慢,略带低沉,把父亲的那种深深自责读出来。

四、小结:生活中诚信是最重要的。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我 父亲

撒谎 步行回家

讲诚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

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轮读字卡,并组词: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

2.这节课继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活动:

1.活动一: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我想对杰森说……我想对文中的父亲说……

我想对自己说……我想对朋友说……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小组交流你想说的内容,教师指导:

可以说我的看法;我对人物的评价;我想提出的建议;我的体会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

2.活动二:积累关于诚信的名言: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春秋》孔子

? 对待儿童应该诚实。要善于告诉他们:我们做父亲的,有些东西现在还不懂,你们,孩子们,你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知道一切。

——【苏联】高尔基

联系课文,生活实际体会名言。

试着背诵。

四、小结:谈谈你要怎么做。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我的看法 我对人物的评价

我想说的话

我想提出的建议 我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