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查报告

黄飞老师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我县新型职业农民,根据县政协要求,我们对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

  我县乡村人口172461人。有劳动力资源90563人,占乡村人口的52.5%,其中男劳动力资源占59.3%、女劳动力资源占41.7%。在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中乡村从业的人员85536人,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94%。在从业劳动力中真正从事农业的只有41693人,占乡村从业人员的48.7%。2013年外出(含离乡)的劳动力28888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3.8%。

  二、县新型职业农民情况

  我们不完整的将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村能工巧匠、农机维修工、农村操作员、农村经纪人等作为新型职业农民来统计的话,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共有新型职业农民2916人,占乡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3.41%。其中,脐橙、茶叶、刺葡萄、蔬菜等种植能手397人,占新型职业农民总数的13.6%;生猪、肉兔、甲鱼、山羊等养殖能手324人,占11.1%;茶叶等农产品加工能手70人,占2.4%;农民合作社带头人175人,占6.07%;农村经纪人82人,占2.8%;动物防疫员124人,占4.25%;农机操作手430人,占14.74%;农机维修员200人,占6.86%;蔬菜园艺工、农村建筑匠、沼气工、渔业船员等能工巧匠359人,占12.3%;农民信息员170人,占5.82%;乡镇旅游员335人,占11.49%;乡镇兽医员、农药销售员、兽药经销员250人,占8.57%。

  三、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途径

  新型职业农民是近两年提出的新概念,在农民培育上,目前我县主要有四条途径:

  (一)县农粮局的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提高农民劳动力转移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科学种田水平,从2005年开始,农粮局开展了以阳光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每年培训农民在2000人左右,到2013年培训农民15900人次。同时结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推广,每年还开展速成技术培训5000人次左右。

  (二)县果茶局每年开展柑橘肥水管理、修剪、黄龙病防控技术培训1000人次左右。

  (三)县就业局每年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600人左右,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四)县职业中专每年开展职业知识教育2000人左右。

  四、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看:

  一是数量严重不足。全县共有新型职业农民2916人,占乡村人口总数的1.69%,占乡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3.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占3.9%的比例,比现代农业发达县市农业农村人才占比差距更大。

  二是分布不均。从此次统计的数字看,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大多集中在种养方面、农机操作维修和农村能工巧匠方面,种养能手合计721名,占总数的24.7%,农机操作维修630人,占21.6%,农村能工巧匠359人,占12.3%,而加工、管理、经营、农村经纪人、技能型等其他类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行业分布极不平衡。

  三是结构不够合理。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年纪在45岁以上,队伍普遍年纪较大,有进一步老化现象。

  四是从文化知识结构来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较多,且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高技能、高层次人才紧缺。从性别结构方来看,女性农村实用人才少。

  (二)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看:

  一是时间上存在矛盾。新型职业农民系统培训真正要让农民系统掌握一门基本的业务技能,需要较长时间,按省要求生产经营型至少要15天以上,专业技能型也要5天以上。现阶段农村中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部分50岁以上,而且都经营着如脐橙、水稻、生猪等一、二项主要产业,要离开家中一、二天也许还可以,要五、六天离开家来学习培训,家中的产业受到影响,相当困难。即使走得开,农民在家打工一天100多元,而培训五、六天就少赚五、六百元,一般农民是很难想得开的`。

  二是学习内容上矛盾。要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就必须系统的学习培训,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而50多岁以上的农民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听系统的学习乏味,甚至听不懂。短期快餐应对式培训、培训时间短、重点突出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要系统提高农民的业务技能又很难。

  三是培训经费上矛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经费如果可以争取到上面项目支持,农民培训的教材、吃、住等费用是可以解决的。但培训还要资料整理等管理费用,这部分费用都是要县财政配套解决的,而目前大部分县财政配套资金是根本不可能到位的。所以在培训上,存在部门多做事、多垫钱,没有积极性。

  (三)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渠道看:虽然有农业部门、人事就业部门、教育部门等,但培育的角度不一,而且都以速成培训居多,很难达到提高整体综合素质的效果。

  五、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我县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最现实的关系到将来十年、二十年后谁来种田、种好田的问题。如何推进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议如下:

  (一)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农民参与培育积极性。如对于培训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颁发合格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产业上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项目和资金扶持,使他们实实在在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充分调动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同时设立政府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对于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天以上培训合格的,除来回车费、吃住报销外,还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

  (二)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保障培训效果。如培训内容要切合当前实际,农民有强烈的需求;培训教材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培训的师资力量,既要有较好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农民学了几天真正学到知识,尝到甜头。

  (三)保障农民培训经费,调动部门积极性。县财政要站在支持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计上,支持农业,切实保障培训部门的工作经费,最基本的项目配套经费必须到位,做到既有钱养兵,也要有钱打仗,调动培训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四)改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培育农业农村持久人才。目前的农业部门、人事就业部门对农民的培育对象都是中、老年为主,而且都是在家从事农业农村的为重点。这部分劳动力,十年、二十年就老化。真正农业农村的后继力量还是在现在的青年人,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应该在八O、九O、甚至00后身上,因此加强现在初、高中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中之重、长远之计。这几代人,不管他以后种不种田,他们生在农村,有农业切身体会,将来不能打工了,回来农村了,也有知识的积累。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查报告2

  为认真贯落实党的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局抽调5名业务骨干组成调研组,对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理清了培育现状、剖析了问题根源、提出了建议意见,供县委政府领导决策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现状

  (一)职业农民数量逐步增加,但整体素质不高。2014年以来全县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60人。其中中专及以上学历的249人,占15%;高中学历的415人,占25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998人,占60%。50—60岁的249人,占15 %,35—50岁1179人,占71%,35岁以下的232人,占14 %。男性1292人,占77.8 %,女性368 人,占22.2 %。整体文化偏低,年龄偏老,占比偏小。

  (二)新型主体队伍逐步壮大,但行业分布不均。2014年以来,全县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家庭农场31个、专业大户77个、农业公司1个。从事种植的12个、养殖的 110个、农机操作服务的210个、农资经营服务的120个、种养结合的21个,专门从事加工、营销的几乎为零。行业分布明显失衡。

  (三)非农产业转型逐步涌现,但经管能力不强。2014年以来,大量在外从事非农产业的成功人士特别是建筑业纷纷转型跃身农业产业行列,但除极少数具有较强的市场把控能力,取得了较好成效外,相当部分人对农业生产技术不懂、风险分析不够、市场研判不足,盲目投资惨淡经营,最后关门大吉。

  二、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研判,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培育对象遴选难。一是符合条件的越来越少,新型职业农民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补助资金项目每人每三年只能享受一次,经过几年的培训,符合条件的人越来越少。二是主动参与的越来越少,部分符合条件的,觉得既要耽搁时间不能打工挣现钱还得自己倒贴车费,而不愿参加培训。三是能够坚持的越来越少,部分愿意参加培训的,又因家中产业无人管理而无法离家参加培训,导致了培育对象遴选难的现实问题。

  (二)教育培训矛盾多。一是教学时间上的矛盾,每年8月份才下达资金文件12月上旬就要交账,真正用于培训的时间不足2个月,且培训启动时已处在隆冬季节,难以找到种养业田间实景课堂,培训抽象效果不佳,但为了不被考核扣分追责,只能赶进度无法顾及效果。二是资金使用上的矛盾,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训地点在农村对象是农民,不给误工补贴无人参训,培训学员用餐证照齐全的地方太远不现实,就近安排农户家中无证无照无法刷卡。三是制度设置上的矛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是先培训后补助,培训机构要先垫付大量的资金,经验收合格后才能申请项目补助,垫资就要产生大量的资金利息等费用,又不能在项目中支付,同时还要接受若干次检查,公益机构和民办机构都不愿承担。

  (三)后续扶持力度小。受地方财力限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靠国家项目支持,项目规定补助资金的90%必须用于培训,只有10%的资金用于认定管理和跟踪服务,培训合格通过认定之后基本没有什么后续支持手段,体现不出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含金量和优势。2017年国家下达的补助资金项目被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从此中断。

  三、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要解决将来十年、二十年后谁来种田、种好田的问题,必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队伍提高素质。

  (一)要放宽培育对象的遴选条件。受职业农民遴选条件的限制,以前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年龄大多都在45岁以上,他们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也即将老去。为防止职业农民青黄不接、断档缺位、无人种地的悲剧,应及时放宽培育对象的遴选条件,打破户籍、身份、区域、产业规模的禁锢,把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城乡青年特别是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确保农业后继有人。

  (二)要降低职业农民的扶持门槛。目前虽然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是门槛太高,除了个别特别优秀的职业农民外,绝大多数职业农民得不到国家的扶持。为充分调动广大职业农民的积极性,应及时降低政策扶持特别是对产业规模要求的门槛,只要是立志服务于农业的不管规模大小,都应给予支持,让小规模的职业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逐步成长,发展壮大,最终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

  (三)要加大职业农民的支持力度。目前对职业农民的扶持主要是管吃管住的短期集中教育培训、较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和品牌建设方面的一次性补助,这远远不够。要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让新型职业农民有机会承接实施农业公益服务项目,把职业农民产业基地作为高产创建主战场,在信贷、品种、技术、信息、保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除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外,本级财政也要加大支持力度,解决职业农民集中培训的车费和误工补贴,把职业农民证书作为金融信贷抵押物体现含金量,让创业者得实惠,让观望着有触动。

  (四)要改变职业农民的培育思路。近年来很多非农产业的人士跻身农业行业,但是由于不懂法律规定、不明行业风险,特别是2017年的环保风暴,很多养殖场被迫关闭甚至强拆,给各地养殖企业带来了血的教训。因此,今后更应加大创业前的教育培训,系统学习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准确把握创业方向和产业定位,为创业者打开探照灯系上保鲜绳,降低创业风险,提升创业成功率。

  (五)要创新职业农民的培育机制。要把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县乡两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保证乡镇农业科技人员有70%以上的精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指导,把职业农民纳入基层干部选拔范畴,让政府为职业农民搭好产业、经济和政治舞台。要大力宣传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和成功典范,让优秀的职业农民走上领奖台戴上大红花,让职业农民感到光荣,让农业成为体面的职业。要分类认定流动管理职业农民,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兼顾行业发展比重,分类认定可进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