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通用五篇)

秦风学老师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1

  教师有没有人缘,有没有感染力,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让学生佩服、仿效,从中得益?教师的一项不易被人看中的但是又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人文素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日益呼唤着。

  教师被大家誉为“灵魂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作为一个传其道、解其惑的“精神导师”他本身必须具备美好的情趣,广泛的爱好。琴棋书画,赋诗吟词等不说是无所不精,但起码要成为自己的所能。要使自己在广泛的兴趣爱好中陶冶情操。并且只有教师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才会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人文素养是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对一个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文素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人文素养是人在言行中表现出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的一种人文精神。加强教育的人文性就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主要目的。这应当包括较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爱国情怀、丰富的精神世界。具体地说教师必须具备爱国主义感情和*道德品质。教师必须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师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积淀的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感情丰富,多才多艺。对于涉世未深,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这样的教师是偶像,是榜样,更是学生羡慕、学习、效仿、超越的对象。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消沉,因为教师面对生活的态度可以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死气沉沉,因为教师的幽默风趣可以随时随地给学生带来轻松活跃的气氛;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是别无长物,因为教师的多才多艺会引发学生对才艺的爱好与获取。

  用不着给教师的人文素质过多的定义解释,我们只要回顾一下我们自己求学时代的经历,是什么样的老师能够长远地驻留在我们的记忆磁盘上。必定是那些才情并茂,技高一筹的教师。那篮球场上奔跑跳跃的潇洒动作,那音乐会上引吭高歌的美妙歌喉,那茶余饭后的说古论今,那缥绢白宣上飘香的丹青笔墨,那明月清风下的管弦丝竹。所有这一切,不是语言的最好言语,不是说教的最好教育,对学生的引导教育钻髓入骨,终身难忘。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心理、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2

  《教师人文素养》一书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那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什么,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教育素养呢?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就此我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关爱他人是人文精神内容之一,教师应处处关爱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用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时刻把学生的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中。如学生生病或有困难时,教师应主动出现在学生的身旁,这更能显示教师的素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也是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应当做到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宽容大度、不粗暴,特别是对后进生,应不鄙视、不讽刺、不放弃等。

  二、.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能力不够,经验不足,知识缺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就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去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的视野,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以及那些跟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知识。教师不仅是按新课程实施课程计划,按照教科书把每一课要讲授的东西准备好,甚至把讲述的内容和逻辑顺序都记住。必须知道所教的不是内容的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那么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对照新课标,研究教材,对所教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把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和知识心灵。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自己较粗浅的感受,有待于进一步攻读《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一书,使自己能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教师。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3

  学习了《教师人文素养》一书,我对教师师德以及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暑期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我们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4

  近期,我认真翻阅了《教师人文素养》这本书,其中有很多内容给了我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所谓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人类文明在个体身上表现出的深层次的内在结构,是受人类优秀文化熏染而反映出来的人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教师的人文素养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对于学生素养的养成起着关键作用。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呢?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对教师来说,真正展现人文素养,并不是在口头上和文字上空谈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而应该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和落实这一素养。

  师爱,是教师道德人格魅力的灵魂,是成为人师的根本。一方面教师对本职工作要热爱,教师首先应做到乐业敬业,具有积极的专业精神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同时还必须具备艺术精神、生命意识、审美意识等,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能善于与他人合作,努力探究教学的艺术。一名好的教师对待工作应兢兢业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方面做到治学严谨、宽严有度、有奉献精神等。

  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要热爱,教师应处处关爱孩子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用心热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时刻把孩子的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中。一个好的教师,对孩子应当做到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宽容大度、不粗暴,特别是对后进生,不鄙视、不讽刺、不放弃等。

  本人认为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亲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接受知识的渠道多,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向老师质疑。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其求知的欲望,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对于孩子的素养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学生的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和体验。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好好读一读《教师人文素养》这本书,努力提高、修炼自己的人文素养,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5

  人文素养读本,作者宋德福。张丙辰局长的导读这样写道:“面对一个多诱惑的年代,一些人越长越大,却越长越不知,也越来越不会做人了。因此,自身修养的关键是如何做人。

  最近在网上的师德培训,让我对自身修养的提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习之余,重读这篇文章,却是别有收获: 现在的社会充满诱惑,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师需要一颗淡然的平常心,记得有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讲述了一个男孩和父亲去钓鱼,可去的早了,还没到开放钓鱼的时间,可孩子却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孩子放回了鱼,孩子极不情愿,因为那条鲈鱼太大了,孩子想:也许以后会钓到鱼,可不会有那么大的了,可父亲说:“还没到开放的时间,要守规矩。”于是孩子虽极不情愿,但还是放回了鲈鱼。对于孩子来说,那大鲈鱼是一种极大的诱惑,面对诱惑,文中的父亲教给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道德准则,几十年后,孩子感激父亲,因为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像鲈鱼一样的诱惑,而孩子都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作为教师,面对诱惑,能如一个孩子般遵守规则,淡然处之吗?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力量,更需要有好的道德修养。我认为要提高自身修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自强不息。只有自信、自强才会有人格尊严。二、要有骨气,但不是清高。当做的即使困难再大也要坚持,不当做的坚持不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三、要有肚量,有宽容、感恩之心,与人为善。爱心无价啊!四、持有淡泊之心态,但虽淡泊宁静,却不随波逐流。

  其实,教师就是叶的事业,默默无闻,既然选择了叶的事业,那就无私奉献吧!正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样,虽玫瑰予人,但香味仍会存留于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