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版图读后感

阿林老师

  超级版图读后感

  本期读的书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帕拉格.康纳写的《超级版图》。为什么要选这本书来读?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人民币“入篮”,组建亚洲投资银行,支持亚洲和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美国恰恰相反,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一切以美国的利益为第一,动辄就对其他国家提高关税,进行经济制裁。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等概念早已成为我们这代人的共识的时候,美国却突然反其道而行之。这是特朗普集团迫于长期贸易逆差和就业压力的一种短视行为,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进入发达国家水平后,为维护自身已经取得的利益而做出的必然选择。世界经济将何去何从,未来国际竞争的着力点在什么地方,带着这些疑问我选择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宣传上号称是“全球版一带一路战略路线图,未来国家竞争力全景预测”。

  第一部分互联互通的超级版图

  在这部分中,作者认为“地理决定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互联互通”才是未来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在即将到来的时代城市的重要性将超过国家,连接供应链的能力比军事实力更重要。人类文明的历史不再仅仅是战争与和平,经济枯荣的交替,互联互通让人类可避免重蹈大国争斗的覆辙,让人类文明走向和平竞争。而互联互通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管什么方式的互联都要依赖于基础设施。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来来说明基础设施建设是GDP增长的关键,是地区经济从数十亿美元规模跃升到数万亿美元规模的必由之路。

  作者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的观点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从大的层面看,我国90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更是达到40%,由此创造了过去30年年均增长近10%的经济奇迹。更是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从小的层面看,我们医院牵头联合各县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在邯郸地区建立了医联体,实施资源共享,技术支持,共同发展的战略,使我院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技术不断创新,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产生了大量的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获得了多项技术进步奖,这都是互联互通带来的好处。

  作者在这部分还提出,传统上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往往用领土面积和军事实力、地理位置、人口规模这些指标来衡量,而当今社会一个国家重要与否应当看他与世界的互联互通程度。比如印度人口比中国多,但中国是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印度只有两个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GDP增速下降一个百分点,世界石油的价格就要下降10%,这种贸易影响力是印度无法比的。再如俄罗斯是世界领土最大的国家,但其跟世界体系的连接程度却是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这段内容让我领悟到,从医疗行业看,北京的协和、天坛、阜外等全国知名医院,和我们这些地方三甲医院相比,占地、人员规模不一定大多少,但经济效益却是地方医院的几十倍。这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大,与全国各地医院互联互通、技术合作的结果。我院今后的发展也要通过医联体,上下沟通,努力扩大影响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能让地理位置、床位数、员工编制等因素限制了医院的发展。

  第二部分国家的放权

  让我们朝着互联世界迈进的最强大的政治动因:权力下放。作者认为如果政治有趋势的话,就是权力消解,而不是民主。人类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原因常常是国家和民主的边界,权力下放能逐渐减少这种传统的国家间的冲突。民主把重点放在选举上,但权力下放是在为政治稳定设立边界。作者以欧洲为例,说欧洲是包容性重绘的典范。欧洲从几大帝国分裂为无数小国,最后几乎分无可分,然后开始走上融合之路,建立欧盟,融为一体。

  作者这部分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我认为分权固然可以激发单个经济体的活力,但一定要在维护统一的前提下,无限度的分权只能带来无穷的混乱和分裂。中华民族5000年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告诉我们,分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能用十几亿人的幸福和之后几代人的幸福去赌无限放权后中国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没有宏观调控的市场是无序的,同样没有统一的政府或政府间的合作联盟作为后盾的互联互通也是难以维系的。我们应该在统一的环境下,通过互联互通增进了解,互通有无,消解矛盾,共同发展,而不是先分裂,再通过互联互通把彼此串起来结成松散的联盟。

  美国和欧盟的例子是不可复制的,就像现在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企业一旦建立,后面跟进的公司必然死掉,因为行业寡头是不会给竞争对手成长空间的。中国和俄罗斯一旦分裂,美国是不会让我们再重新成统一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在单级的世界里,游戏规则完全由美国来定,通过制定规则就能无限的攫取世界的财富,让全世界人民祖祖辈辈都为美国人打工。

  第三部分未来国家的竞争

  在这部分作者认为未来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形式不再是军备和战争,而是一种类似拔河比赛的博弈。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争夺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目的就是要把世界供应链引向自己,使自己成为资源和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并从交易中获得最大价值。这种博弈如拔河,最好的策略不是使用蛮力,而是要协调集体力量并保持平衡,在拉锯中消耗对手,慢慢取得胜利。新的竞争分为水平竞争和垂直竞争,水平方向是资源的竞争,垂直的方向上是创新的竞争,保持优势的唯一方法就是“我能制造别人无法制造的复杂产品”,世界经济将在这两种力的作用下一路上行,人类获得共同发展。

  在当今世界各国必须保护自己的国界,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可以控制多少供应线:商贸路线和跨境基础设施。中国正在与各国结成基础设施联盟,并通过援建铁路设施在中亚、东北亚建立起了钢铁丝绸之路。在南方,中国通过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和移动钻井平台来来确保自己从海上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供应。

  作者在书中对中国的发展战略充满了赞叹之词,用中国所取得的成绩来印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供应链竞争”并不是一个新的观点,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停止对外出口石油时,日本就此事专门派来了代表团,可见他们当时就已经非常重视供应链了。只不过这种竞争现在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了互相遏制的一种手段,在遏制与反遏制之间互联互通日益显得重要起来。我认为,供应链是竞争的目的,互联互通是竞争的手段,而自身的实力壮大才是竞争的保障。我们不能因为互联互通了就放弃对台湾主权的要求,不能幻想通过互联互通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从而弱化军事实力的发展,就像一个人一样,只有自身强壮了才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足够的尊重,才能真正平等互利的与他人进行经济往来。

  第四部分从国家到超级城市

  作者以迪拜为例,讲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全球性的枢纽与一个便利的交通要塞是两吗事,并提出“你建造,他们就会来”的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部分是对的,我国贵州能成为大数据交易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说部分是对的哪?我国各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发展本地的经济,为了能够吸引到外资、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领导可谓绞尽脑汁,有的地方甚至下达任务分解目标,所以我们不存在观念落后、政府不支持等问题。但你要建什么,怎么定位,才是目前的难题,不是说把钱砸下去就一定能成,项目的选择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迪拜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经济特区是目前世界上普及最快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被证明是发达国家实现连接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牺牲部分国家主权以成为世界供应链中有力一员以被证明是一个双赢策略,但是国家的终极目标不是建立为数众多的经济特区,而应当是在整个区域内实行一视同仁的投资吸引政策以及提供同样的一站式服务。我国目前还在建立更多更大的特区,通过经济特区不仅能够吸引资金,留住技术,培养人才,还能催化城市、城市群的发展,改善当地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使人们的生活逐步方便、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

  作者还认为城市的发展就是国家的发展,城市不稳固,国家就难言成功,在大规模的国家发展上,绝对不要相信教育和其他“软件”应当优先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论点。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要培养人才固然重要,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加重要。九十年代,我国大量的留学生出国后就不回来了,社会上都说国家在为外国培养人才,现在国内生活环境好了,又有大量的“海龟”归国就业,这说明留住人才不能只靠道德和纪律,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多投资基础设施,要使自身与外界有良好的联通能力,环境好了人才就来了,经济就能发展了。

  第五部分走向全球社会

  互联网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人和人用网络连接在了一起,并且它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催生了各种社会与经济资本形式。但数字服务的发展需要依仗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只有把经过改善的基础设施同电子商务相结合,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实体和虚拟的混合市场,也才能建立一个虚拟的混合的社会。

  民族融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全球的互联互通正在使这个过程变得更迅速。现在单一民族的国家只有十几个,多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形态。今天的迁徙不再是永久性的单方向搬迁,而是一种持续的多国流动。一个供给的世界,就是一个人同商品与货物一样在循环流动的世界,这种流动最终会产生全球社会,人们都是全球公民。

  最后,作者提到了对自然的保护。海啸会摧毁人们的家园,海平面上升会迫使人们向内陆迁徙,沙漠化同样让人们失去可耕种的土地,地球变暖会让西伯利亚更适合人类居住,快速的城市化加上日益恶化的干旱和农作物歉收会威胁到我们的粮食安全,而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失误会给全球带来生态化挑战。今天的供应链世界囊括了所有可用资源,但是我们不能任由它对这个星球开发,让自然被掠夺,让我们陷入无法回头的境地,我们应当像保护政治边界一样来保护我们的自然边界。

  我认为本书的主要观点就是人类社会现在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趋势,资源将打破国界的限制进行自由的流通,谁能够吸引资源流向自己谁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资源流动的过程中,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打造指向自己的供应链是竞争的必要手段,未来一个国家掌握的供应链越多,综合国力就越强。

  超级版图读后感

  作者认为互联互通是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全球化的时代,军事威慑在争夺国际权利不如从前好用了,国家边境界线划分作用没有以前重要了。哪个国家越开放,国家基础设施越完善,跨境贸易越开放,使得国家互联互通越通畅,能掌握和主导更多的供应链,从而在国际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个思路很新颖,作者的视野也非常广。本书给出了很深层次的讲解。

  但是是供应链导致全球化的互联互通,还是全球化导致的供应链开放,还值得磋商。

  供应链也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资本都是逐利的,供应链必然从低成本地区流向需求地区。掌握更多的供应链并不能掌握提高核心的科技竞争力。

  技术才是核心的国家竞争力。iPhone中国生产,并不能从中获得多少利益,只是供应链中的代工。我们能说生产供应了大多数手机的零配件,生产供应了全球iPhone手机,中国在世界高端手机上有多少核心竞争力?提高研发创造水平,才能提高国家竞争力。而不是供应链本身。

  页岩气革命, 美国通过技术成功的该变的世界能源的格局,摆脱了能源供应链的束缚。也能说明供应链本身只是结果,不是原因。

  供应链应该分为劳力供应链(代工厂)和智力供应链(科技)。

  只有更多的科技投入以及教育投入,提高国家的科技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占据主动权。回到本书,最终占据科技供应链顶端的国家,才是未来的强国。

  超级版图读后感

  除了感叹信息量的庞大、覆盖范围的全面,还想探究一下作者的生平简历。作者作为一个美国人,真的不是猴子派来的救兵吗?文章中时时处处不在赞赏甚至夸耀中国,而更是针砭时弊的指出美国错误的政策。如果事实的真相真如作者所言,那不禁要赞叹作者的大局观和国际主义情怀,写他眼中所看,心中所想,不被国家或地域限制所扰。另一方面,我想他也是在惊醒当今美国政府和人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当下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只有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而一味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能够与时俱进,最终只能走向深渊。从这一点来说,川普会不会是一届值得庆幸的总统呢,虽然满嘴大跑,还要修墙隔离种族,但是他似乎抓住经济建设、金融服务建设之道,而不是用导弹坦克来粗暴的耀武扬威。总之,中国的明天会怎样,美国明天会怎样,世界的明天会怎样,各位看官,尽情期待吧!

  超级版图读后感

  全球战略家告诉你,供应链、超级城市和地区联盟是如何深入改变这个世界的。

  我们都知道“海淘”,一件产品从国外通过种种路径到你的手上,这些路径就是一条条的供应链。得益于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性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一个互联互通的全球文明正在形成。

  在这种文明形态中,以超级城市和地区联盟为代表的各个实体正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分化和聚合。全球性移民的流动带来了庞大的人口融合,他们正在重塑这个世界的版图。

  帕拉格·康纳对于未来世界发展状况的描述和预测,在其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当今世界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还能知道超级城市和地区联盟正在如何改变一个国家以及以往多边国家组织的定位和权力大小,最后,你还可以看到全球性融合文明的发展,以及将来你可能会经历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的改变。

  1. 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及“供应链世界”的出现。

  2. 超级城市和地区联盟带来的全球性分权与聚合。

  3. 未来全球性文明的变动和融合文明的发展。

  关于作者

  帕拉格·康纳,全球战略家,风靡 TED 的演讲人。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2007年出任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高级地缘政治顾问。他同时也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的特约撰稿人,被《时尚先生》评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关于本书

  这本《超级版图》是康纳未来秩序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第二世界》《运转世界》。在整本书里,作者通过自己过去20年间对于一百多个国家的实际走访,列举了大量案例来说明: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互联互通的全球文明正在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明的含义经历着巨大的重塑。供应链开始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未来的国家间竞争将不再是军事力量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战。

  核心内容

  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一条全球供应链正在形成。供应链给世界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最突出的就是对世界资源无情地掠夺。超级城市和地区联盟的崛起正在让世界发生巨大的分化与聚合,同时,一个以移民为代表现象的全球性文明融合正在发生,互联互通已经开始深度改变这个世界。

  一、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及“供应链世界”的出现

  先明确一下供应链的概念,它的正式定义,是指将产品和服务从生产方转移到涉及消费者的组织、人、技术活动、信息和资源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谁需要产品和服务,就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产品和服务送到谁手里,这个方式就是供应链。生产和服务的全球流动,自然而然地呼唤了全球供应链的出现,作者也因此将现在的世界称为“供应链世界。”

  这种供应链世界的形成,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传统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二是数字性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互联网的飞速成长,在不断打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边界的同时,将全球紧密连接在一起。

  得益于传统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供应链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稳固,对人类整体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但是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大部分事物都会呈现好坏并存的情形。供应链世界的形成,满足了我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极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总体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供应链世界的形成也带来了不良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供应链世界的发展会造成对世界资源无情地掠夺;第二,供应链世界的发展会加剧全球的贫富分化。

  二、全球性分权与聚合

  什么是全球性分权与聚合?分权指的是在全球性互联互通语境下,主权国家以及全球多边机构,例如联合国或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权力和影响力将会不断削弱和分散,而与之对应的,是超级城市以及地区联盟的权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聚合指的则是超级城市以及地区联盟会通过连接来扩展自己的影响力,超级城市会努力形成自己的城市群或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经济特区,而地区联盟则会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为什么会出现分权和聚合?作者认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地缘政治冲突在全球范围内其实是被削弱了的,人们更愿意的是通过合作来获取经济利益,这个转变为城市和地区联盟地位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不断扩展,城市得以越过国家,直接和外部世界对接,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寻求优势互补,并且通过一系列自主的优惠措施吸引外部投资。这种城市的自主行为,可以为当地提供更优良的商品和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稳定,从而实现一部分的国家职能。这种可以减轻国家负担的行为也使得国家愿意做出权力下放的决定。

  至于地区联盟,相对于全球多边机构而言,则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更快捷的反应能力,能够让各方共享基础设施和组织共同行动,并且也能更好地帮助本地区内的弱小国家发展,因此其权力和影响力扩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与这种分权相伴的是更大范围的聚合。对于城市而言,一座城市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这就必然要求它去和其他互补的城市寻求连接。同时,一座超级大城市由于涌入了过多居民,都会遭遇物价飞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情形下,建设超级大城市的卫星城,将过多的人口疏散到周围城市之中,形成以超级城市的城市群就成为一个绝佳选择。对于地区联盟而言,其存在本身就是聚合的最好证明。各个地区内的国家联合起来,各自放弃一部分国家权力,制定共同的规则,应对共同的挑战,努力实现地区繁荣与稳定。

  三、未来全球性文明的变动和融合文明的发展

  全球性的基因消融进程正因为全球性的互联互通而不断加快。全球性移民的不断增加,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些人口的流动带来了庞大的人口融合。通过通婚的形式,移民正在重塑这个世界的版图。

  对欧洲、日本以及其他老龄化社会而言,移民已经成为了维持社会进行必要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移民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税收和社会服务都无法实现。大量移民的聚居也改变了移民流入国家的文化和政治形态。

  全球性文明融合带来的巨大影响也包括了身份认同问题,在作者看来,未来的城市将会是各个移民消弭旧有的身份,融入新生活最好的平台。

  1.地球上所有的实体都是一个一个点,通过一条一条的线将各个点串联起来,将这个画面摊开并绘制在地图上,就构成了一副所谓的全球大连接地图,也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超级版图”。

  2. 上升的海平面威胁海滨地区的居住人口,而荒漠化则威胁内陆地区的人们,从而把人口不断往某些固定区域进行挤压,作者甚至说,“不久之后的世界或许将分为宜居与不宜居两个部分。”

  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地缘政治冲突在全球范围内其实是被削弱了的,人们更愿意的是通过合作来获取经济利益,这个转变为城市和地区联盟地位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4. 现在的年轻人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更喜欢自由和迁徙,因此,相比于原先的民族主义以及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基于城市认同的市民主义或许是一种更适合他们精神气质的表述。

  超级版图读后感

  有两种书籍值得读,第一种是读了之后能够改变行为,第二种是读了之后能够增长见识,《超级版图》属于后者。作者从国家之间的博弈,指出了全球供应链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让读者从宏观层面认识了全世界。书中很多的观点都非常有意思,很多宏观的问题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 全书是在春节假期读完,总结的非常零散,其次由于自身对于全球化问题以前没有真正思考过,整本书读完,觉得信息量非常大,但真正试图去总结点内容的时候,又不知道从何开始。但是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于其中的很多观点非常认同,书中有很多内容在分析中国的国家政策,读完之后,更加明白了这类政策对于中国的真正意义。

  简单摘录了一些自己比较认同的观点:

  1、“现在的人类社会已经成为聚集于沿海城市的文明” ;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在沿海城市出差,虽然我们国家在极力开发西部,发展西部。但是相对于西部,沿海城市的确具有天然的优势,也许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够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但是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等都市圈的资源、人才会进一步聚集,东西部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

  2、“太多的国民财富集中在一两个城市,而国家大部分人民难以获益。这些城市所代表的狭窄经济基础往往就是所谓“国民”经济基础。有时候相邻之地也会有云泥之别”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拉大,由于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很多时候看到的不一定是全国范围内的真实情况,中国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如书中所说,可能存在云泥之别,但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相同的问题。

  3、“人口和技术的交互流动为Facebook和其他云社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这些虚拟社区形成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规模更大,社区成员往往就某一话题达成高度共识,这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超越国家的政治概念 ”。自己也一直关注着扎克伯格的很多行动,他说他要链接整个世界,真的非常赞,虚拟社区会为社会带来什么改变?未来会呈现怎样的一番景象?值得期待。

  4、“全球拔河博弈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混合博弈。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减少,但是关于供应链的争斗在升温。拔河博弈不是为了多占领土,而是为了争夺资金、资源、技术、知识和人才。全球拔河博弈的目的就是要把世界供应链引向自己,成为资源和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并从交易中获得最大价值” 。这一段很精彩,我们现在就处于全球化竞争中,如果不树立全球化竞争思维,将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即使再国内,各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拉开了人才争夺的序幕,人才流动就是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