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学语文若干注释辨析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量吸收了学术界新的科研成果,颇费了一番苦心。因此,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出于有些是校对上的原因,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本的注释有着少许疏漏和失误,是需要加以补正的;还有一些原注并无大的错讹,但似乎未能尽善尽美,是可以进行补充的。总之,指出不足之处,就一些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课本日趋完善,是广大语文工作者共同的义务。正是本着这一想法,笔者曾撰《对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若干注释的商榷》的系列论文,分别发表在《贵阳师专学报》、《北京师大学报》、《浙江师大学报》、《山东师大学报》、《云南师大学报》、《河北师院学报》、《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其中有的注释已在新版课本中得以更正。这里积多年教学所得,再对中学单册文言文课本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供编者和同仁参考。
一、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新编高一册《赤壁之战》)
其中如其,课本未注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高中第一册》译为如果这件事能圆满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刘兄声等《古诗文译注》(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也是这样翻译的。显然,其译文都将如其看成如加上其。如,如果;其,这件事。实际上,如其乃同义并列,表示假设条件,义即假若、假使、如果等。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资治通鉴·战争卷》译为如果能够成功,就可以平定天下。改革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上册译为:如果能达到目的,就能平定天下。江夏、肖毅等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第32页译为:如果能够成功,天下的形势就可以确定了。以上三家所译极是,课本当从。
二、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新编高三册《柳敬亭传》)
其中进乎技矣,课本注为:到了精妙的程度。此注值得商榷。
进乎技矣一句,在中学课本出现两次。《庖丁解牛》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句,其中道与技而言,技指普通的技术;道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当然比只掌握一般的技术更进了一步,所以说进乎技矣。庖丁解牛经历了从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最后炉火纯青的三个境界,雄辩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同理,柳敬亭说书之臻于精妙,也经历了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掌握规律、不断提高的过程。最初只是引人发笑尚未使人感动;进而使人慷慨涕泣,激发人的意志,不禁感慨流泪。最后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性情不能自主,创造气氛,使听众进入规定情境,左右其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说书技艺完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正是他听从名师莫后光的教悔句性情,习方俗,反复揣摩,掌握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点、表现思想感情的说书表演艺术的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自然比一般的说书技艺更进了一步,所以赢得了莫生对他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进乎技矣。这和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异曲同工。
从词义上看,进乎技即进于技,意思是比技术进了一步。刘淇《助字辨略》:乎犹于也。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中华书局1982年版上册277页)注云:乎,於也。扬树达《词诠》(中华书局1982年版120页)亦云:乎,介词,与於同。王引之《经传释词》(岳麓书社1985年版93页)注云:乎为于之借。乎,於也。《常用文言虚词词典》(陕西师范大学编写,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75页)注云:乎,介绍同人或事物的性状作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8年版上册第二分册357页)注云:进乎技,比技术进了一步,乎,于。此说甚是,课本当从。
三、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新编高三册《梦溪笔谈二则》)
其中粪溉,课本注释为:用粪浇灌。将粪释为名词作状语,其实不妥。因粪溉在此不是偏正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即施肥灌溉。
粪本义为粪便,引申为施肥的意思。新《辞海》粪字条下有施肥的义项。《礼记·月令》:可以粪田畴;扬伯峻《孟子译注卷五·滕文公章句上》:凶年粪其而不足,其中粪均作施肥讲。再说溉字,《说文解字》:溉,灌注也,从水既声。《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缩印本1934页)注云:灌,浇水。如《史记》有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乐府诗选·郑伯渠》有且溉且粪,长我禾黍。余冠英先生释溉为用水灌田,释粪为用淤泥肥田,都作动词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70页)注云:粪,施肥。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同一亩地里的庄稼,施肥灌溉的先发芽。)《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江夏、肖毅等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84页)注为:粪溉,施肥浇水。再说,据农业生产经验和人们的常识,种植者就不能光对没有发芽的种子用粪浇灌,而要适当地施肥浇水(灌溉);一旦种子发芽,更不能光用粪浇灌而不浇水,按农民说法,那样做会把嫩苗(新芽)烧死的。据此可见,这里的粪溉不能释为用粪浇灌,而应释为施肥浇水。这样的理解,始为合理。
四、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新编高三册《训俭示康》)
其中诟病,课本注释为:讥议,认为是缺点。此注可商。
依此注释,课本似乎把诟释为讥议,把病释为认为是缺点,因为病有毛病、缺点之意,用作动词,就是认为是缺点了。其实,这种看法不妥。诟、病在此是同义并列,即耻辱的意思。诟训耻辱,乃其常训。《玉篇》:诟,耻辱也。《左传·定公八年》:公以晋诟语之。杜预注:诟,耻也。病字古代亦有耻辱义,如《仪礼·士冠礼》:宾对曰:某不敏,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敢辞。郑玄注:病犹辱也。诟、病古书常常连用,如《礼记·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郑玄注:诟病,犹耻辱也。又《诗经·小雅·斯干》郑笺:言时人骨肉,用是相爱好,无相诟病也。《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若夫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诟病矣。可见诟病亦耻辱之意。耻辱作动词,义同羞辱、侮辱。课文中今人乃以俭相诟病,意思是现在的人却因为节俭而互相羞辱。这样理解,既言之有据,又文意畅达。
五、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新编高三册《察今》)
其中岂遽,课本注释为:难道就。遽,就。目前通行的古文选本均作如是解,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吕氏春秋选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散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读本》。其中遽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先秦诸子散文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寓言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寓言选》等书释为迅速、马上、一下子等,全句译为他的儿子难道也马上会游泳的吗?
遽用作常义,容易理解,释为就,也是言有所本的。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上》在《察今》的注释中就特地指出:遽训为就,据清人刘淇说。其实,刘淇在《助字辨略》(中华书局版卷四194页)中只是对遽的单字训为就,岂遽是否岂与遽两上单字义项的相加?这是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认真辨析的。
王引之《经传释词》(岳麓书社1985年4月版116页)有讵、距、钜、巨、渠、遽条,王氏指出:《唐韵》曰:讵,岂也。字或作距,或作钜,或作巨,或作渠,或作遽。王氏又云:讵与岂同义,故或以岂讵连文。据此,可见岂遽是两个副词性的同义并列结构,遽同讵,因此岂遽的用法与岂相当,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据王念孙考证,遽亦是何的意思,连言何遽者,古人自有复语耳。遽字或作讵、距、钜、巨、又作渠,或言何遽,或言奚遽,或言岂遽,或言庸遽,或言宁渠,其义一也。(见《读书杂志·汉书九》何遽不若汉条,又《读书杂志·荀子六》岂钜知条)王氏所言极是。对此,著名语言学家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郭在贻先生在其《训诂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2页)中作了专门阐释,兹不赘述。准此,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一句当译为:他父亲虽然善于游泳,他儿子难道也善于游泳吗?《吕氏春秋·具备》: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意思是(宓子贱)先有所准备,难道一定能实行吗?有少数注家就采用了王氏的说法,对岂遽一词作了准确的解释,如郭锡良等编、王力等校订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中册651页)在《察今》中注云:遽,通讵,表反问的语气副词,义同岂。岂遽是个同义复合词,同岂讵或庸讵,难道的意思。此说甚是,课本当从而改之。
六、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新编高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
其中解字,课本注释为:解去,解围而去。此注不妥。单独一个解字古无解围义,此解当训为撤退(军队)。解字有撤退(军队)之意,陈霞村先生《〈史记选〉注释质疑》(载《山西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多有论述,今再补一例,以资佐证。《史记·苏秦列传》: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进、战、解分别是军事行动的三个不同情形,解与进、战对举,则为撤退之义无疑。
另,其中选兵未加注释,目前通行的古文选本的注释又令人无所适从。程希岚、吴福熙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云:选兵,挑选精兵,《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00页。)注云:选兵,选拔出来的士兵。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出版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注云:选兵,经过挑选的精兵。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选注、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历代文选·上册》193页注云:选兵,挑选出的精兵。江夏、肖毅等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152页将得选兵八万人译为:得到精兵八万人。比较以上诸说,愚以为江氏的说法较为妥贴。因为,若释选兵为挑选精兵,则得字无着落;若解选兵为经过挑选的精兵或选拔出来的士兵,则选究竟为何义仍嫌含糊。我们认为,选在此当释为精、善选兵即精兵。兹撮录数例,以资佐证。如:
1、《诗经·齐风·猗嗟》:舞则选兮,射则贯兮。郑笺:选者,谓于伦等最上。
2、《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
3、《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
4、《汉书·武帝纪》:《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选,善也。
5、《汉书·王莽传上》:君以选故而辞以疾,君任重,不可阙,以时亟起。颜师古注:选,善也。
6、《韩诗外传》卷五:夫车固马选而不能以致千里者,则非造父也;弓矢直而不能射远中微者,则非羿也。
7、晋袁宏《后汉纪·光武皇帝纪》:惟公多拥选士精兵,众郡骏马、仓谷、帑藏,皆得自调。
以上诸例中的选当释为精善。得选兵八万人,即得精善之兵八万人。准此,《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的译文是正确的,课本当从。
七、禹之王天下也,自执耒@①以为民先,股无bá@②,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新编高三册《五蠹》)
其中股无bá@②,课本注释为:大腿上没有毛。bá@②,股上之毛。此注值得商榷。
这里的bá@②当释为股上之肉,而不应释为股上之毛。若将bá@②释为股上之毛那么股无bá@②,胫不生毛,则成了大腿上没有毛,小腿上也没有长毛,如此,前后语意犯复,与文理相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缩印本1506页)注为:bá@②,白肉。《庄子·在宥》:尧舜于是乎股无bá@②,胫无毛。成玄英疏:bá@②,白肉也。尧舜行黄帝之迹,心形瘦弊,股瘦无白肉,胫秃无细毛。此注合乎文理,因从腿无白肉和无细毛两个角度形容帝王创业艰难,形体消瘦枯槁,比从一个角度说理,显然理由要充足些。
然而课本注释也是言有所本的。《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53页)注云:bá@②,人体脚腿上的细毛。《庄子·天下》:禹亲自操橐sì@③,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bá@②,胫无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胝无bá@②,肤不生毛。其实《辞源》的训释有误。若照此理解,《庄子·天下》中的腓无bá@②,胫无毛译成现代汉语则成了小腿肚上没有毛,小腿上也没有毛,这不成了典型的冗辞赘句了吗?庄子行文汪洋恣肆,气韵天成,断不会出此繁语琐言。《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躬胝无bá@②,肤不生毛,按《辞源》所训,岂不成了身体上臀部没有细毛,皮肤上也没有长毛。司马迁历来用语简炼,同样不会出此冗句。可见《辞源》所举二例,均不能佐证bá@②为人体脚腿上的小毛。其实,对bá@②字,前人最确注。如:
《庄子诠诂》(胡远浚著,中华书局版227页)在释《庄子·天下》中的腓无bá@②,胫无毛时,注云:bá@②,白肉也。此注与庄子原意相合,不至于相悖。
又《史记》(中华书局版卷九,3501页)在《司马相如列传》中释躬胝无bá@②,肤不生毛的bá@②,李颐注云:bá@②,白肉也。
就是今人选本中,也有确注的。如:
南京大学等十三院校协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121页)注云:bá@②(bá拔),大腿上的肌肉。
郭锡良等主编、王力先生等校订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5月版中册642页)注云:bá@②,大腿上的肌肉。
据上述分析,课本对bá@②字的注释确实有误,当释为:bá@②,大腿上的肌肉。这样理解始为合理。
八、余自束发读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大类女郎也?(新编高五册《项脊轩志》)
其中过余,课本注释为: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按课文注释体例,这里的过讲作动词到了,非也。引申义倒是符合文意的。其实,只要搞清了过在此的确切含义,无需再将过进行引申。
过在此当释为探望、看望。如《史记·田叔列传》: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史记·信陵君列传》: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后汉书·马援传》:援间至河内,过存伯春。《世说新语·赏誉》: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有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80版93页)注为:过④,访,探望。《新编说文解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18页)注云:过,访,探望。如:过存(问候)。据此可见,课文中大母过余与过卫将军、愿枉车骑过之、过存伯春、略不过叔句式完全相同,意思一样,即探望、看望。故课本应注为:过余,看望我。如此,更忠于原意,不致于转弯抹角,把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江夏、肖毅等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77页)的注释倒是值得参考的:过,看望。此注准确简炼,课本当予更正。
九、三岁贯女,莫我肯德。(新编高五册《诗经二首·硕鼠》)
其中德字,课本注释为:恩惠,这里作动词用,施恩的意思。《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3页)注云:德,施以恩惠。《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78年版62页)注云:德,恩惠。此言一点也不肯加惠于我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亦持此说。说是动词,甚是;说这里是施恩的意思,则值得商榷了。
因为这样理解颠倒了恩的施受关系。诗中三岁贯女,说明我对硕鼠施恩;食我黍、食我麦、食我苗,说明硕鼠是受我之恩。受恩者对施恩者理当感恩、报恩,怎能释为施恩呢?
再说,这样理解也有损诗中我的主人公形象。施恩一般是上对下、尊对卑、主对奴而言。硕鼠和我在当时社会里虽名自处于主奴地位,但在诗中作为艺术形象出现,却是另一种情形:我是黍、麦、苗等物质财富的拥有者,是真正的主人,而硕鼠则是不劳而获、可恶之极的寄生虫。释德为施恩,说明恩惠在硕鼠一方,莫我肯德不过是有恩而不施,充其量也不过是揭露它吝啬而已,这样,就会美化硕鼠,损害我的主人公形象。据此,我们认为把德释为动词,感恩、感激比较妥贴,因这样解释既切合诗意,又与辞书释义一致。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海》、《康熙字典》均释为感激、感德、感恩。虽用词不尽相同,但对恩表示的施受关系却完全一致。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插右加刂
@②原字月加拔右
@③原字耒加官下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注释
孔雀东南飞注释之我见
赠李十四四首·其四的原文和注释
更渡一遭阅读训练(附译文及答案)
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注释
孔雀东南飞注释之我见
赠李十四四首·其四的原文和注释
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
玉树后庭花原文翻译及赏析三篇
寄内原文、翻译及赏析五篇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原文翻译及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8篇
溪居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更渡一遭阅读训练(附译文及答案)
我家的一张照片中英译文
GrowingRoots双语译文
晋书原文翻译范本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原文及注释
市隐斋记阅读训练及译文
阴阳别论原文及译文
送从弟蕃游淮南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尉缭子·武议·第八译文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